IEA首席經濟學家 FatihBirol
編者按:20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舉行了一場高大上的《worldenergyinvestmentoutlook》發布會,首席經濟學家FatihBirol在會上做了一場相關的主題演講,以下為他的演講全文。
今天全球能源的格局,主要面臨兩個挑戰,第一個是能源安全,第二個是氣侯變化。
我們來看看最近的發展,包括地緣政治的發展情況。很遺憾,我恐怕要說的是,能源以及地緣政治現在處于一種危險的狀態,原因則是它們聯系得太緊密了。比如北非的發展,最近俄羅斯與烏克蘭也常處于非常緊張的狀態之中。
我們可以看到能源安全方面有很多的問題,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一些積極的正面情況,比如氣候方面的改變。在中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的發展狀況,特別是在煤炭使用方面,這些變化讓我們非常受到鼓舞。
最近美國奧巴馬在發電的節能減排方面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同樣,這些希望還來自于歐洲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其他的國家也有相關的政策。所有這些努力,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2015年巴黎的氣候變化會議也許還能給我們更多的希望!
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也許需要考慮今天的問題和未來的問題,而投資是把這兩個問題聯系的關鍵。我們今天的投資決定我們未來的排放、未來的能源安全以及未來的能源交易,因此,可以說,能源投資是現在和未來的一個橋梁。
在我們的報告當中,也就是能源投資的專題報告那一節,我們會有這樣一個發現,這個對中國,對其他的能源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個發現就是1000瓦時的發電成本,在過去十年當中增加了1倍,這個意味著我們現在已經告別了便宜的能源,我們必須要求有更高的能源價格了。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的能源。能源的資本成本上升意味著更高的能源價格。
過去十年,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驅動力來推動全球能源行業的投資,首先,亞洲的能源需求越來越多,導致投資也相應的增加。其次,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歐洲可再生能源都極大的推動了我們能源投資在過去十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對于能源投資,在全球方面我們看到投資者更關注資金的流向,具體原因可能還在于地緣政治。地緣政治有可能在未來的能源投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會改變投資的決策。
還有一方面使得投資的情況更為復雜,就是公眾。公眾成為我們能源還有環境決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歐洲,頁巖氣的勘探在很多國家是禁止的,因為公眾不喜歡搞頁巖氣開發。比如在巴西,雖然水利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這些資源卻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因為公眾反對。同樣,有的國家公眾反對核電,還有一些國家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是公眾比較關注的。所以,在能源投資的決策方面,公眾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如果公眾參與共同決策也許將是不錯的制度,但是前提是公眾應該得到正確的信息,這一點很重要。IEA就是應該讓公眾得到正確的信息,眾所周知,中國是我們的一個很重要的合作伙伴,IEA在中國開展了很多工作,我們就是希望公眾能夠得到正確的信息,并讓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對于能源投資,過去十年的增長速度非常快,但是到了2011年,能源的投入就開始放緩,最近幾年在能源方面的投入實際并沒有增加多少,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趨勢,主要由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除了中國,很多亞洲的其他國家在電力投資方面是非常薄弱的。
第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開始在全球范圍內下降。
目前,全球能源的投入主要集中于化石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氣,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一直到最近都在上升,為什么之后反而有了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第一,對一些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總體成本下降,所以導致投資額也開始下降;第二,一些國家,例如歐洲以及北美,它們減少了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導致企業對于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積極性不斷下降,投資額逐漸縮小。
請大家記住,現在能源的投資總額是1.6萬億美元,而根據我們的估計,至2035年,我們在能源方面的投資總額將達到40.2萬億美元,這是全球的數字。當前,對于很多國家尤其是OECD國家來說,如何處理投資這個議題是需要考慮的一件事。因為在很多國家,我們發現他們能源的需求不斷的上長虹,可是他們自己的能源基礎設施,比如發電站、油田等,都基本到了要退役的時候,所以在很多的OECD國家,他們必須要進行大量的能源投資,一方面滿足人們不斷的設施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替代現在要退役的發電站、油田等。所以,在全球我們預估未來能源的投資總額將可以達到40.2萬億,其中有41%是不斷上升的對能源的需求所帶來的投資。
另外,大約有60%的投資是為了能夠替換現在要退役的這些能源設施,因為它們已經服役了很長時間了,他們就好像人類一樣,它們也有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當中要進行替換。一方面是人們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所帶來的投資,另一方面是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替換更新所帶來的投資。
對于中國而言,未來更是需要進行大量的能源投資。主要是針對電力方面進行投資,當然也包括油氣行業的投資。根據我們的預估,在接下來的20年,中國需要做出的投資總額將大于5.7萬億,這些投資包括:電站、輸配電管網以及化石燃料方面。尤其針對頁巖氣的生產,中國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內要投資大約2500億美元的金額。只有通過這些,中國才能在世界的天然氣當中占據一席之位。因此,中國現在跟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簽訂了天然氣輸送的協議,中國的政府非常的睿智,一方面不斷增加頁巖氣的開發和生產,增加頁巖氣的比例,另一方面通過跟俄羅斯等這些國家簽訂購氣協議,從而實現天然氣供應的多樣化。
一直到目前為止,我所提到的在能源方面的投資,都指的是全球的情況,總額可達到大概40萬億美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在能效方面不做出改進與投資,可能這些能源投資的成效是不大的。以電站為例,如果能效不提高,我們就要建造大量的電站,如果能效提高了,建造電站的數量就可以大大減少,而能效方面的提高需要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全球關于能效方面的投資,在接下來的時間將會達到8萬億美元,這些投資主要是包括了一些家庭能源能效的提高,針對家庭為主,包括他們的供熱系統及排放等。
尤其對于中國來說,汽車或者卡車的能效應該提高。目前在中國,我們知道大概每1000人當中就有70人是擁有自己的汽車,而且這1000人當中有300人也是直接可以在能效的提高當中獲得益處的,這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所以我們希望汽車的效率能夠提高,中國政府已經預見到了這一點,為了使能效能夠得到提升,就必須進行大量的投資,中國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這對于各個家庭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他們的汽車、照明系統的能效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我現在注意到對于家庭來說他們的這些努力都得到了政府的補貼,隨著這方面范圍的不斷擴大,我們覺得政府要確保各個家庭、資本市場以及銀行,它們之間相互進行支持,以便能夠進行更加睿智的有關這方面能效提高的努力和活動。
在我們的報告當中,接下來涉及的就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將對整個能源的基礎設施,比如電站、油田還有天然氣的儲藏,進行逐一的分析。我們試圖看一下誰擁有這些設施,之后什么樣的節點由誰做出,他們考慮的事項是什么。
分析的結果令我非常吃驚。電站,現在大概有50%的電站,它們都是國有的,也就是政府所擁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大概有80%也都是政府所擁有的,而對于私營的部門,他們在能源資產方面的所有權方面占比非常小的比例。在未來,我們還會看到,國家在能源資產方面的所有權及基礎設施所有權方面的比重會增加,這點意味著什么呢?我覺得這一點意味著以下幾個方面:
私有化浪潮的不斷涌現,這種現象在未來的時間里可能不太容易發生了。在未來,大多數的決定,或者由政府做主,或者由政府做主導。而在一些具體的案例當中,可能還存在一些和能源不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政府做出決策。這些因素可能不一定是資金和能源相關的,例外一個政府的對內對外政策。因此,未來,我覺得我們必須對這些因素加以考慮。
下面再來看一下整個世界的情況。我們也接觸到一些地區,在這些地區我們接受到了重的挑戰,其中一個地區就是歐洲。
現在的歐洲電力系統正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在歐洲過去的10年當中,歐洲在做出的大概80%在電力方面的投資主要集中于可再生能源方面,其他方面比如天然氣、煤炭等只占到了20%的投資,當然這對于氣候改善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對于其他能源方面可能就不是太好的消息了。
接下來的20年當中,歐洲大概會投入2萬億美元對自己的電力系統進行提升,這個投資總量僅次于中國。之前提到過,歐洲的基礎設施太過老舊,很多電站都是二戰之后建造的,大部分都處于退役的邊緣。大家知道,在歐洲人們對于電力或者能源的需求非常低,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電站一直沒有得到替換。所以,在未來,歐洲有必要投資2.2萬億美元對這些基礎設施進行投資。
對于歐洲來講,他們需要構建100吉瓦的新的發電站。一方面,他們有太陽能、風能這些可再生能源,對于可再生能源歐洲處于壟斷的地位。在冬天,如果我們沒有太陽或者風力的時候,我們的電力供應就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整個社會可能就得不到足夠的電力供應。因此,對于100吉瓦的電力來說可能來自于天然氣,他們需要建立更多這樣的電站,但是他們的積極性不高,因為電力價格很低。
在歐洲他們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電力的批發價格太低了,而對于終端的價格又太高了,因為這里面包括消費者的稅收和政府的補貼。由于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我們希望歐洲不要出現沒有電力供給的情況,如果要達到100吉瓦的裝機容量,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提升電力批發的價格,對于歐洲來講是挑戰。因為歐洲現在面臨的是太高的終端電力價格,所以對于歐洲的行業來說,他們面臨很大的困難,不能夠和其他國家進行競爭。這是歐洲主要面臨的問題。
另外一個地區是中東,這是我們關注的一個重點,特別是石油進口國,比如中國,都會關注中東的局勢。我們有一個同事在做石油報告的時候,記得在兩年之前我們就發現,美國會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或者生產國。但是有一些人會對我們的發現產生誤解。他們會認為我們不需要中東了,可能我們不像以前那么需要中東了,這都是完成錯誤的認識,我們需要中東,雖然美國的石油領域有非常規油氣的革命,并對全球能源的安全產生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的石油基本上在美國國內就消化掉了。而在美國之外還有很多的地方,他們需要這樣的一些石油,特別是在亞洲,每天需要1400萬桶,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石油生產,希望滿足我們的要求,這就需要中東給我們提供這樣的石油供應。因而,中東的國家還要加大油田的投入,便得有更多的產量能夠滿足中國、東亞、印度,以及其他國家的能源需求。
今天我們在報告當中也提到了這一點,當然我們這個報告是在伊拉克事件之前發布的,我們看到目前在中東的投入可能還不夠。第一個疑問,中東國家的政府可能會認為,世界已經不那么需要中東石油了,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在當中不斷的投入呢?第二個疑問是地緣政治的問題,伊拉克以及其他中東國家發生的一些事件,有可能使得這些國家在石油上面的投入成為障礙。
如果我們今天不投入,我們在7、8年之后就看不到產量的增加,如果現在上項目的話,最早也要7、8年之后才能看到產量的生產,所以這個周期需要7、8年的時間。
我們看到在未來20年,在北美、中東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基本上投入都是差不多的,對于它們的產量,我們看到中東在石油市場的供給方面,特別是在亞洲的供給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中東不能繼續投資的話,我們可以看到石油價格會更高,特別是在未來幾年當中石油的價格會不斷地走高。
我們來看一看LNG的市場狀況?,F在我們有三個主要的LNG的出口國:澳大利亞、卡塔爾、馬來西亞,正是因為有頁巖氣的項目,我們希望看到新的國家可以成為頁巖氣的出口國,比如加拿大、美國、俄羅斯還有東非的國家如莫桑比克等。這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特別是對很多需要進口天然氣的國家而言。
如果我們有更多的供給商,我們有更多的選擇,這樣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組合做得更為多元化。但是還有一個不好的消息,比如像中國、日本、歐洲等國家,都認為因為現在出現了一些新的LNG的出口國,LNG的價格將會下降,因為我們現在有更多的LNG在市場上供應。但是女士們、先生們,這樣的希望恐怕不一定能夠實現的。
我們通過研究認為LNG的價格在未來幾年仍然會保持很高的價位,盡管出現了更多的供應商。原因有幾個,在LNG的業務當中,最大的成本并不是天然氣的價格,而是運輸的價格,這是主要的成本。
比如把LNG從北美運輸到亞洲,我們需要一些成本,基本上是每單位8美元的成本,如果我們考慮到現在的價格,加上8美元,這樣的話在LNG的價格方面不會有很大的改變,當然對于多元化的提供方面這終歸是一個好的消息。但是我們想要這個價格大規模的下降,這的確只是一個夢想而已,因此頁巖氣的革命對于全球,特別是在頁巖氣的安全方面是有好處的,但是它不會讓天然氣的價格大幅下降,這對于很多天然氣進口國并不是好消息,特別是中國。在亞洲我們認為,LNG的市場會增長,盡管價格還是會走高,LNG可能會比管道氣的市場增長更快。
現在給大家看一些好的消息,是來自中國的煤炭方面的消息。這是我們最近做出的全新分析。眾所周知,中國是主要的煤炭消費國家,煤炭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樣,我們也知道煤炭會污染環境,當然,如果是用傳統的方法使用煤炭的確是會污染環境。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這樣的問題,我們來看一看中國的煤炭需求在過去幾年的一個趨勢。我們看到這是上升的趨勢,但是我們同時也發現,在過去的兩年當中,中國的煤炭需求在放緩,而且是大幅的放緩。每年年度的需求增長在過去兩年從10%降到了5%的需求增長。這個對于大家來講都是一個好消息。
我們來考慮一下,在兩年之中減少了煤炭的消費,就相當于是9億噸的二氧化碳的減排,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煤炭減少使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減排量相當于英國、意大利以及荷蘭三個國家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因此,中國這樣的舉措對于我們氣候變化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我相信對于解決中國的當地的污染問題也是極有幫助的。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