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國際社會對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為了使中國核電的技術更加先進和安全,將中核集團ACP1000和中廣核ACPR1000+這兩個相對成熟的技術進行融合的設想被國家能源局牽頭提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呼之欲出。
據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介紹:“按照最終確定的融合方案,‘華龍一號’采用ACP1000技術和177堆芯,燃料采用中核集團開發的CF自主品牌。在設計創新上,提出‘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設計了雙層安全殼,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
“華龍一號”的起點高,一開始瞄準的就是世界一流。為此,中核集團先后開展了54項科研課題,與64家國內外大學、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了117項合作,并在海外市場開發的目標國進行專利布局,國內自主研制的核電設備能夠滿足國內外工程所需,國產化至少在85%以上。
強強聯手,研發“華龍一號”過程中的一項項難關被攻克。
2014年8月,國家能源局組織我國43位院士專家,對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標準,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要求,實現了集成創新。
2014年12月,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在維也納接受并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這對提高中國自主核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國際化水平產生積極影響,中國核電開啟了第三代自主核電的新時代。
中國核電是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佼佼者,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國也需要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綠色清潔能源。
2015年5月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中核集團福建福清5號核電工程開工建設。通過持續優化“互聯網+”,采用三維設計平臺,北京、成都、鄭州等多地近千名“華龍一號”的設計人員共同參與,“華龍一號”從開工到穹頂吊裝等各關鍵節點的施工都很順利。
2017年5月25日17時58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半球形穹頂提前15天成功實現吊裝,打破了國際上核電站“首堆必拖”的慣例,創造了核電建設的“中國速度”,讓世界驚嘆。
“有了‘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躋身世界核電第一陣營。截至目前,中國已與近20個國家達成了核電合作意向。”中核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壽君介紹。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