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正式下文要求新建建筑停車場必須預留充電條件,新建小區停車位須100%具有安裝充電樁條件。在此之前,上海已經規定,新建住宅充電泊位,應按照總停車位100%建設或預留安裝條件。今年以來,全國已經有30多個城市出臺了鼓勵充電樁推廣的新政策。
面對利好不斷,不少充電樁公司最近卻叫苦不斷,由于充電樁業務虧損嚴重,使用率太低,盈利遙遙無期,一些運營商放慢了布局的速度,還有一些調整了布局的策略。
充電樁運營短期難盈利
“我們投資一個最普通充電樁大約要一萬元,但是利用率只有33%,有七成充電樁甚至一天都沒有被使用一次,虧損普遍存在。”昨天,上汽安悅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上海的2萬個公共充電樁中,有8000個是上汽安悅建的。但目前這些充電樁普遍存在使用率太低的問題。
不僅上海,北京充電樁同樣是虧損,大多數充電設施運營企業都難以盈利。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一根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充電樁行業剛剛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充電樁運營短期內依然難以盈利,通合科技、科士達等企業的充電樁相關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車主對公共電樁需求不高
浦東世博源是上海最早布局充電樁的大型商場,三年前就有十余個充電樁入駐,供顧客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不過,經過幾年的運營,這些充電樁已經全部撤出。
“一是充電的顧客并不多,充電樁利用率很低,另一方面,停車資源很緊張,占用停車位造成停車資源浪費,所以這批充電樁都撤出了。”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比起當初入駐時的大張旗鼓,充電樁撤出可以說是靜悄悄地。
近兩年,隨著新能源補貼和牌照政策的推廣,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突飛猛進為什么沒有帶來充電樁行業的火爆呢?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老一批充電樁利用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接口不匹配,隨著標準的統一,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但是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混合動力轎車占比達到八成,很多車主里程焦慮沒有那么嚴重,車主習慣在家或者工作場所充電,對于公共充電樁需求量低。
未來充電樁布局或將智能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充電樁總量已經超過18萬個,為全球第一,盡管虧損嚴重,充電樁企業更加謹慎布局,但是未來兩到三年,中國充電樁規模還將擴大。
近日,各地相繼發布了充電樁扶持政策,30多個省市不約而同地均在出臺的相關政策中提及了充電樁的發展以及補貼。
擺在充電樁投資者、運營商和建設企業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擺脫不斷燒錢的困局,實現盈利。
“盡管盈利難度很大,但布局充電樁的計劃不會發生變化,未來充電樁布局將更多地考慮用戶的需求,引進智能和移動技術,改變簡單、粗放型的布局方式。”上汽安悅有關人士透露,將會更多地考慮公共交通對于充電樁的需求,并投入建設創新設計的充電樁,比如剛剛通過設計大賽征集來的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可以在普通的停車場移動布局,靈活投入使用,解決了車位與充電設施的矛盾。(記者 林勁榆)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