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半直驅風機、高效永磁風機,60米以上的葉片、碳纖+玻纖葉片,超過100米的混凝土塔筒……不久前召開的2017中國(江蘇)風電產業論壇上,眾多國內知名風電裝備企業的老總們紛紛“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最新款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僅參會的10余家風電整機和關鍵配件廠商就推介了近20項新品和新技術。一次并非展會的論壇,竟然亮相了如此之多的創新成果,在風電行業并不多見。
十多年前,風電市場啟動之初,國內裝備制造企業曾有過一次集中的技術創新。此后,隨著西部及華北的大規模風電場陸續上馬,規模化產能成為最大需求,創新趨于沉寂。業內人士告知:國內風電裝備領域的“二次創新”前幾年就已開始,去年以來更為明顯。專家指出,激勵創新再度活躍的最主要因素是當前市場需求的轉變——從內地轉向中東部,從風力資源豐富地區轉向普通地區,從人煙稀少的大面積平地轉向人口密集的丘陵山區。
我國西部和華北雖然風力強勁,多為發電條件最優越的一類風場,但經濟欠發達,自身電力需求有限;目前的電網又難以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輸送,造成風電場有電上不了網,“棄風”現象日益嚴重。因此,近幾年來,能源需求巨大、電網完備的中東部地區成為投資者們青睞的風電開發新熱點。中東部,包括海上,多為三類風場,風力偏小,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對風機裝備提出了更高、更多元的要求。
我省風電裝備制造水平居全國前列,風電產業鏈已實現了全覆蓋,具備較為突出的技術創新能力。據江蘇省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處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省風電裝備骨干企業已經達到200家,全國排名前五位的風電整機制造商都已在我省擁有核心制造基地,眾多領軍企業掌握了關鍵技術。江陰的遠景能源(江蘇)公司是國內風機制造業的領跑者,2014年開始有意識地投入低風速風機的研發。用該公司產品副總監姜光柱的話說,中東部各地的風電開發資源差異很大,該公司有意識地研發符合各區域特色的裝備。蘇皖、魯中、膠東、浙北,這些地區基本是平原,城鎮多,風小,人口密集,適于建設更高的塔筒;華南多丘陵,更適于大葉片風機;浙南、福建、廣東沿海多臺風,更需要裝有變槳鎖和備用電源的風機;西南多高海拔復雜山地,更需要分段塔筒,便于運輸安裝。遠景已經自行或主導研發了上述不少新的產品,其分設于丹麥、德國、美國的風電技術創新機構提供了有力支持。國內風電裝備業老牌企業——南京高精傳動則專門開發了兩種新品。一是針對海上風電的“中速半直驅風機”;二是針對低風速風電場的60米以上葉片。大葉片掃風面積大,發電效率高。但由于海上風機訂單批量小,沒有大型企業愿意提供葉片。該公司便上馬了一套葉片的3D打印模具,需要時在風電場附近尋找廠家3D打印。南通的中天科技海纜公司是全球海纜行業的領軍企業,針對日益遠海、大型化的海上風電傳輸需求,自主研發的±160至±525千伏系列高壓直流海纜產品,技術國際領先,已陸續應用于如東、響水等海上風電場。其中“±200千伏光纖復合直流海底電纜”,擁有國內最長距離、最大截面兩項紀錄。
同為國內風機名企,湘電風能不但推出了高效永磁風機,將發電效率提升2%;針對海上風力強、運輸安裝成本高的特點,研發了目前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6兆瓦海上風機,以提效增益,不久后將海試;針對南方山區風場風向多變的特點,開發了帶有智能偏航風機。明陽智慧能源則開發了海上半直驅風機。傳統的雙饋風電主機待齒輪箱,重量大,海上運輸、安裝和維保困難,成本高,改為半直驅之后,重量大為下降,但成本又低于直驅電機,略高于雙饋。
整機及關鍵裝備制造商積極求變,也帶動了上下游配套企業的技術引進和創新。國金新能已在引進基礎上開發了高度100米以上的混凝土塔筒。東潤環能研發出了當前國內最先進的風資源評估系統,“聲波雷達+北斗傳輸+云數據中心”。該系統已部署在南方浙皖贛湘滇等省,為風電場資源調查預測快速提供了大量更為準確的信息。
國際風電裝備名企也正將海外的最新技術引進國內,并針對實際需求予以改進。丹麥艾爾姆集團是全球風電葉片制造巨頭,其中國投資公司已著手開發碳纖與玻纖混和的大型葉片,以滿足中國海上風電開發需求——在增加葉片的強度和柔韌度、降低重量的同時,又能適當控制成本。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