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核電漸成中國品牌名片之一,是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中國核電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憑借先進的技術、優良的裝備、安全的性能,成功打入海外市場。中國已從核電技術輸入國,躋身為核電技術輸出國。作為中國核電業龍頭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積極踐行走出去的戰略,將中國自主核電品牌在海外發揚光大。
中國自主核電技術成功“出海”
2016年9月29日,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EDF)、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確定中廣核參股投資英國欣克利角C和賽茲韋爾C、控股投資布拉德維爾B項目。消息一出便搶占了世界各大主流媒體的頭條,全世界意識到,中國在核電領域已經不是昔日的學徒。
根據協議,“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在通過英國通用設計審查后,將應用于布拉德韋爾B項目,該項目將由中廣核主導。中廣核挺進英倫,首次在老牌發達國家建設核電站,這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標志著“華龍一號”技術得到了歐洲發達國家的認可。
“華龍一號”是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聯合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它按照中國最新安全標準的要求以及美國、歐洲的相關要求,同時借鑒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以及國際先進設計理念自主研發而來,安全水平與國際主流三代核電技術相當。
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
記者日前在深圳中國廣核集團總部采訪時得知,中廣核從大亞灣核電站建設起家,逐步發展成為立足廣東、走向世界的全球知名清潔能源企業。至今,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0臺,總裝機達到2147萬千瓦,保持國內第一、全球第五。中廣核國際業務已分布20多個國家,境外營業收入占比超過20%。“到2020年,中廣核核電裝機將進入全球前三,僅次于法國電力集團(EDF)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對此信心滿滿。
據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連續30多年未曾中斷核電建設的國家。從1987年引進法國技術開工建設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成功開啟全球最高端市場,中廣核歷時30載,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當年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是法國人和英國人聯手教我們,連地板磚、水泥和電話線都要進口,國產化率僅為1%。”賀禹說。
時至今日,英國政府對采用“華龍一號”的布拉德維爾B項目的通用設計審查正在進行,預計第一階段工作于今年11月中旬前完成,項目計劃在2025年左右開工建設。賀禹表示,投資建設英國核電項目將把中國資本、技術、裝備、經驗和中國服務全面帶出國門,為“一帶一路”的推進提供關鍵支撐點,象征著中國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在簽約英國核電項目之前的2015年11月,中廣核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曾簽署協議,將全面負責羅馬尼亞切爾納沃德核電3、4號機組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及退役。2016年1月,羅馬尼亞政府已向中廣核遞交了由該國總理簽署的羅核項目專項政府支持函。作為我國核電建設的主力軍,經過不斷的積累,中廣核目前具備國內外同時開工建設20多臺核電機組的能力,在世界核電領域獨樹一幟。
在核燃料領域,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股份公司合資建設的中哈核燃料組件廠已于2016年12月正式開工;在非洲,中廣核收購的全球第三大鈾礦納米比亞湖山礦已出產鈾礦石,即將全面投產;在北美,中廣核收購了加拿大鈾礦企業FissionUranium19.9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截至目前,中廣核控制的鈾資源總量超過30萬噸,可滿足3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30多年的換料需求。
為推動國內核電產業鏈“抱團出海”,今年7月,中廣核聯合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國東方 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等9家國內主要核電工程建造及裝備制造企業,簽署聯合宣言,共同推動“華龍一號”,為中國獲得更多國際核電市場份額。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等9家企業負責人承諾,將充分發揮各自在核電產業鏈上的優勢,與中廣核一道致力于全面提升“華龍一號”的核心競爭力,推進項目建設在工程質量、工期和造價方面實現“又好、又快、又省”,創優“中國標準、中國制造、中國建造”的自主核電品牌。
“中廣核的走出去將是多業態、全方位的走出去。”賀禹表示,目前中廣核已創造了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八個最”,分別是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英國核電項目、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湖山鈾礦、馬來西亞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中國在愛爾蘭投資最大的企業、孟加拉國最大的獨立發電商、埃及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以及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場。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