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石油和化學工業穩步進入 “由大變強”關鍵期

石油和化學工業穩步進入 “由大變強”關鍵期

2017-10-20 08:13:48 中國能源報   作者: 仝曉波  

十八大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在經濟發展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下,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仍然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五年來,全行業總體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油氣儲產量穩步增長,石化產業規模保持世界前列,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綠色清潔發展取得新進步,國際合作步伐加快……為促進國內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截至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化學工業總量位居全球第一。我國邁進到由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關鍵期。

勘探開發呈現新格局

來自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十八大以來,全國石油儲產量基本保持穩定,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速推進,頁巖氣、煤層氣邁入產業化商業化生產階段,我國“穩定東部、發展西部、加快海域”的油氣勘探開發格局正在形成。

國土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日前公開指出,2012-2016年,我國油氣資源勘探投資3442億元,較上一個五年增加12.6%。由于國際油價大幅下降,2016年全國油氣資源勘探投資較2012年的歷史最高峰下降30%,2017年開始止跌回升。

五年來,我國石油儲量基本穩定,其中中西部和海域盆地連續多年處于石油儲量增長高峰期,實現了對東部地區的戰略接替,帶動全國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7億噸,年均探明超過11億噸,同時勘探發現和落實了10個億噸級油田,石油年均產量保持在約2億噸;天然氣儲產量亦快速增長,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近4萬億立方米,年均探明超過7800億立方米,并取得一系列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突破,勘探發現和落實了四川、塔里木盆地和南海、東海海域等13個千億方氣田,初步形成了蘇里格、塔北、安岳等萬億立方米世界級規模大氣區,天然氣年均產量近1200億立方米。

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同步加速推進,頁巖氣、煤層氣邁入產業化商業化生產階段。其中重慶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成為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2016年,我國頁巖氣產量達到近77億立方米,僅次于美國、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預計2017年底將建成年產能100億立方米。五年來,我國共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近2700億立方米,形成了沁水盆地南部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個千億方儲量規模區,地面開發的煤層氣產量從2012年的26億立方米增長到2016年的45億立方米。

此外,十八大報告獨立成篇地系統論述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受此推動,近年來,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越來越注重資源的經濟可采性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2個油氣探礦權退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6586平方千米;從2016年起,全國整裝勘查區退出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疊面積32405平方千米。

石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十八大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產業規模保持世界前列。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化學品生產國,甲醇、化肥、農藥等重要大宗產品產量穩居世界首位。乙烯、丙烯當量自給率分別提升至超過50%和70%,化工新材料自給率超過60%。

截至2016年底,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近3萬家,資產總計12.54萬億元,占全國規模工業總資產的11.7%。

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編制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十二五”期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資產、投資、利稅、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2%、12.5%、14.0%、3.8%、2.8%。石油天然氣開采業主營業務收入在石油和化學工業中的占比從2010年的11.39%下降到2015年的7.20%。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天然氣的占比分別從2010年的17.4%、4.0%提高到2015年的18.0%、5.9%。而有機化學原料、專用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產業增速加快,在整個化工行業中的占比從“十二五”初的45.4%提高到49.3%,發展增速普遍高于化學工業平均增速3-8個百分點。

裝置大型化、煉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化是近年來石化行業的主要發展模式。中國石化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十二五”末,我國已建成22個千萬噸級煉油、10個百萬噸級乙烯基地,并形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產業集聚區。國家和省級石油和化工園區達到約300個,并建成32家新型化工園區工業化示范基地。

十八大之后,特別是2014年中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市場需求萎靡不振,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石化企業技術和裝備的創新和發展不斷增強,清潔生產和智能控制、油品質量升級技術、煉油和乙烯裝置改造等技術不斷發展,并取得顯著進步。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千萬噸級煉油裝置國產化率超過95%、百萬噸級乙烯裝置國產化率超過80%。此外,由三聚環保和北京華石聯合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超級懸浮床工業示范裝置一次開車成功,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級懸浮床關鍵技術及裝備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國重油加工技術由此躋身世界領先行列。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大氣污染防治形勢趨嚴,全行業綠色清潔發展提速,涌現出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化工園區和生產企業,全行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下降。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1%,重點耗能產品單位能耗與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目標全部完成。

國際合作穩步推進

十八大以來,以“三桶油”為首的國內石油企業踐行“一帶一路”倡儀,加快海外油氣全產業鏈布局,通過收購、合作開發等方式參與國際油氣資源開發,引導外資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保障了國內能源安全。數據顯示,2011—2015年,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累計吸引外資達6705億元。

在此期間,伴隨“一帶一路”倡儀的穩步實施與中國原油進口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油氣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油氣合作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合作領域更加廣泛,海外油氣產量穩步提高,全產業鏈對外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石油企業協會與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顯示,2012年中國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首次突破9000萬噸,累計并購交易金額3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雖然在國際油價持續低位、全球油氣并購市場走勢低迷的大背景下,以“三桶油”為首的國內石油企業在2015年和2016年參與完成的大規模境外油氣資源并購活動均較少,但2016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油氣權益產量仍然突破了1.5億噸。

根據上述報告,五年來,中國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歐洲、拉美、北非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等達成多個國際油氣合作項目。特別是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進展以來,中俄油氣合作全面展開。此外,除油氣供銷合作外,中國在頁巖氣方面的國際合作也有所起色。

與此同時,國內油服公司亦借助三大石油集團走出國門,開始嘗試開發海外市場,并逐步憑借自身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服務意識獲得海外客戶的信任。

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十八大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對外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除積極引進殼牌、BP、巴斯夫、沙特基礎工業公司等國際石油石化跨國公司積極拓展在華業務外,國內相關企業也開展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跨國并購,如中國化工收購馬克西姆-阿甘公司、倍耐力公司等取得較好成效,提高了行業全產鏈競爭優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國有石油企業外,近年來民營石油企業也開始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東風頻頻試水“出海”,并已在國際石油市場開始嶄露頭角。如今年9月,中國華信集團以約91億美元的合同金額收購了嘉能可財團和卡塔爾投資局聯合體所持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由此成為俄油第三大股東,并獲得每年4200萬噸和總量為26.7億噸油氣儲量的石油權益,由此躋身世界性大石油公司之列。再如2016年12月,山東恒源石化以6630萬美元成功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公司51%的股份,每年將為馬來西亞提供40%的油品供應,該企業同時發起對剩余49%股權的要約收購,預計最終將以1.3億美元(折合8.29億元人民幣)的總投資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100%股權。這是我國地煉企業完成的第一起海外并購案。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