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論壇主題是“智能網聯時代的汽車與出行變革”。除主題論壇外,還有八場主題峰會,包括: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智能交通與未來出行新生態、未來出行產業投融資峰會、智能汽車政策與戰略、自動駕駛的技術與未來、新能源汽車技術變革與產業鏈重塑、百人會硅谷論壇、未來出行時代的品牌塑造等。
120 多位嘉賓和 3800 名聽眾將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相關產業的政策法規標準、產業變革趨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未來出行產業的發展路徑等。
本文來自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的演講。
近年來,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一些國家政府、行業和老百姓關注的熱點,但是汽車動力技術的電動化如果是孤立的、封閉地進行,并沒有太多意義,但如果它和清潔能源、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高度融合,那將再次改變世界,造福人類。
第一,汽車產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變革。
汽車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改變了世界,而現在這個曾經改變世界的機器正在被改變,這一點已經成為一些國家政府和企業界的共識。隨著一些國家提出禁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的規劃,以及我國雙積分政策的出臺,這一趨勢已經日益顯現。
電動車的爆發式增長可能在未來5年,或是稍長一點時間發生,而它的基礎就是電動車的性價比要達到、甚至超過燃油車。汽車廠商對這樣一個發展態勢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判斷和戰略,這無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可能不是天氣的變化,而是氣候的變遷,汽車動力技術的革命已經到來,不適時轉型就會有被顛覆的風險。很多產業慘劇告訴我們,錯過了戰略轉型的關鍵期,一切將悔之晚矣。
第二,電動車引發的是一場體系化、生態化的變革。
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一樣,它不僅替代了功能手機,而且還顛覆了攝影、錄像、零售、支付、社交等等眾多行業,較大程度上重塑了產業生態和社會生活。它將催生許多新業態,新模式。
我想,電動車不僅是替代傳統燃油車,它更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性、引領性產品,可以較大幅度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少排放、改變環境、垂直一體化的汽車產業鏈將會被打破,將廣泛吸納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各方面的新發展、新勢能,成為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一個平臺。它還將提供多樣化服務,成為新服務的載體,將重塑道路交通模式,促進建設智慧城市。因此,只有跳出電動車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出電動車在改變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改變未來出行有賴于互聯網加電動車。
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說,互聯網在中國發展了15年,衣食住行里的“衣食住”都被互聯網改變了,人們從中獲得了幸福感。但只有出行還是傳統的,它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電動車+互聯網+自動駕駛”的未來出行模式,有望較大程度上緩解、甚至于破解出行的難題。共享單車已經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社會實踐,因此電動化僅僅是汽車變革基礎性的第一步,接下來必須使電動化和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深入融合,快步進入2.0階段,才能釋放電動車造福社會的潛能,才能走進智能網聯時代的共享出行。
隨著電池等核心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隨著電子信息、互聯網新勢力的大舉進入,隨著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動駕駛和共享模式的到來,我們將走出城市交通的困境,給未來出行帶來美好的體驗。
第四,政府要為電動車規模化進入市場做好準備。
有關方面有一個預測,這個預測是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輛。這個預測要變成現實,它就涉及到能源結構的調整,智能電網的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和改造,就業崗位的轉移,以及法律法規的調整等等。
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每一方面都是周期很長、牽動全社會的巨大系統工程,也是拉動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一股巨大力量,為此政府需要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給市場和社會應有的預期,并進行系統的部署,有序推進。應該說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制定一個時間表是明智的。
第五,不久前德國《質量管理》雜志有一篇報道,報道里面寫到德國質量協會的調查顯示,80%的德國人認為中國正在成為德國制造的對手,甚至還有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競爭者將會超越德國。
我看了之后,認為這太言過其實了,但是報道中提到中國制造贏得了德國人的好感,被德國人信任的中國產品排名,第一是電子信息和IT產品,第二是電動車。
看到這里,我有兩點感觸:第一,這兩個產業正是中國近年來發展比較好的新興產業,顯然新產業固有的壁壘很小,新的進入者更容易在世界上取得突破、贏得信任,應該說我們是抓住了機會的。第二,我們正在討論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四化融合,正好是排名第一和第二,我們有相對優勢的互聯網電子信息和電動汽車的強強融合。我想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把握得好,有可能成為贏家。
第六,電動車不僅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它更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空間。
電動車作為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的最佳平臺,它的“眼睛”和“大腦”正在迅速進化,特別需要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我國信息企業、互聯網企業有很強的經濟基礎實力,應當向特斯拉、谷歌和蘋果一樣,抓住電動車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主動出擊,分享這塊巨大的“蛋糕”。汽車企業要像上汽、長安那樣,把互聯網合作伙伴請進來。互聯網企業要像阿里和百度那樣把手和腳插進來,這樣才能創造我國電動車更加美好的前景。
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未來出行的到來。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