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如果把汽車動力技術的電動化和清潔能源、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高度融合,將改變世界,造福人類。
第一,汽車產業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汽車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改變了世界,而現在這個機器正在被改變。隨著一些國家提出禁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的規劃,以及我國雙積分政策的出臺,這一趨勢已經日益顯現。電動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可能在未來的5年,或者是稍長一點時間發生,而它的基礎就是電動汽車的性價比要達到,甚至超過燃油車。
第二,電動汽車引發的是一場體系化、生態化的變革。就像智能手機顛覆了攝影、錄像、零售、支付、社交等眾多行業,電動汽車不僅替代傳統燃油車,它更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性、引領性產品,垂直一體化的汽車產業鏈將會被打破。它將廣泛吸納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方面的新勢能,成為眾多產業融合創新的平臺。它還將提供多樣化服務,并重塑道路交通模式,促進智慧城市建設。
第三,“電動汽車+互聯網+自動駕駛”的未來出行模式,有望較大程度上緩解,甚至破解出行難題。電動化僅僅是汽車變革基礎性的第一步,接下來必須使電動化和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深入融合,快步進入2.0階段,才能釋放電動汽車造福社會的潛能,才能走進智能網聯時代的共享出行。
第四,政府要為電動汽車規模化進入市場做好準備。有關方面預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輛。這個預測涉及到能源結構的調整、智能電網的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和改造、就業崗位的轉移以及法律法規的調整。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也是拉動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巨大力量,為此政府需要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給市場和社會應有的預期,并進行系統部署,有序推進。
第五,不久前,德國《質量管理》雜志有一篇報道稱,80%的德國人認為中國正在成為德國制造的對手。報道中提到被德國人信任的中國產品排名,第一是電子信息和IT產品,第二是電動汽車。對此,我有兩點感觸:一是這兩個產業正是中國近年來發展比較好的新興產業,新產業固有的壁壘很小,新的進入者更容易在世界上取得突破;二是我們正在討論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融合。如果我們把握得好,有可能成為贏家。
第六,電動汽車不僅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更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空間。電動汽車作為信息化、智能化的最佳平臺,它的“眼睛”和“大腦”正在迅速進化,需要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我國信息企業、互聯網企業,有很強的經濟基礎實力,應當抓住電動汽車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主動出擊,分享這塊巨大的“蛋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 陳清泰)
(本文根據作者在“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有刪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