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鋰電池產業迅速崛起,面對電動汽車市場高速增長,位于日本東京的日本市場研究公司Yano近日表示,日本企業正在奮力爭奪車用電池市場機遇。
目前相對落后
自1981年索尼開啟鋰電池商用化,從隨身聽到iPhone,鋰電池產業鏈一直掌握在松下、LG、三星等日韓生產商手中。但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后,我國鋰電池產業迅速趕上,2013年已經取代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國。2016年我國銷售了超過50萬輛純電動、插電混動汽車,比上年增長50%。
我國現在控制了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電解液解決方案超過75%的市場份額,該領域日本占比19%,韓國占比5.7%。此外,我國制造商還是鋰電池其他組件,如鋰離子電池隔膜、正極和負極材料的主要市場參與者。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在鋰離子電池隔膜市場占比達44.8%,日本占31.4%,韓國占16.2%,其他占7.6%;在正極材料市場方面,我國占62.6%,日本占18.8%,韓國等占18.5%;負極材料市場,我國占75.2%,日本占22.0%,韓國等占2.8%。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日本鋰電池行業雖然處于落后位置,但他們通過研究市場特點、著力提高研發水平等手段,正在奮力爭奪電動汽車(EVs)市場應用新機遇。
爭奪已經展開
一家大型化學品制造商高管表示,如果想成為鋰離子電池組件的制造商,電解液解決方案市場是最容易進入的,因為生產電解液門檻相對不高。
由于進入門檻不高,電解液市場競爭激烈,迫使之前的領先公司重新考慮發展戰略。日本宇部實業公司曾經占全球商用電解液解決方案大約一半市場份額,因為連續多年虧損,去年10月宇部決定與三菱化學合并在華電解液業務。兩家公司還將建立對半持股的合資公司,并將共享專利以開發新產品,鞏固生產基地。三菱化學和宇部還考慮將美國和歐洲的業務合并。
日本領先的化學品制造商日立化工則在大規模擴大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能力。為了跟上市場發展節奏,日立化工計劃在2020年前的5年內投資100億日元,將其全球生產能力翻兩番。
行業人士表示,日本公司在負極材料生產技術方面趕上我國的困難很大。據悉,我國一家制造商已成功地把負極材料的硅含量提高到了10%,這遠高于日本公司約5%的硅含量水平。將硅與石墨混合可以提高電池容量,但使用的硅越多,電池充電后材料發生膨脹的可能性就越大,將對未來的充電性能產生不利影響。盡管如此,“負極材料制造商仍希望進一步提高硅含量。”日立化工功能材料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因為石墨已經不能使電池容量提高到所需的水平。”
欲以技術取勝
業內人士稱,日本企業很可能在鋰離子電池市場戰中抓住機會。隨著鋰離子電池需求從一些便宜的消費電子產品轉向更復雜且更耗電的電動汽車,市場對鋰離子電池的質量和可靠性要求變得更高。東京日本國立先進工業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首席研究經理表示:“電動汽車要求電池長期可靠,這使日本制造商有機會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超越競爭對手。”
住友化學在韓國投資200億日元,使其電池隔膜生產能力翻了兩番。日本的行業專家希望借助相關技術實現電池隔膜材料的技術突破。住友化學負責研發業務的高級經理表示:“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還不能完全滿足電動汽車需求,仍需要技術突破。”住友正在制訂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去年,該公司為其正極材料生產企業田中化工募集了股權。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安全性始終是主要關注的問題。因此,生產堅固且高性能的汽車電池比輕巧的智能手機電池要困難得多。日本JFE化學電池材料業務負責人認為,隨著電動汽車普及推廣,高品質電池市場將為日本企業提供超越對手的機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