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工業大學教授楊慶新主持的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基于風光互補智能微電網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成果通過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并建議盡快推廣應用。
據楊慶新介紹,電動汽車作為加快能源轉型、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引起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汽車的電氣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充電問題一直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當前,其充電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大規模電動汽車隨機接入充電將會對電網的運行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對配電網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用電負荷峰谷差日益加大的電力系統而言,電動汽車每日充電所用的龐大電量加重了發、輸、配電的壓力;通過電網對電動汽車充電,從根本上并沒有降低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充電設備中大量電力電子裝置的使用會給電網帶來諧波污染。
針對這些問題,楊慶新科研團隊利用集成分布式電源(光伏、風力等)、負荷、儲能系統和控制裝置構成獨立的微電網為電動汽車供電;將智能微網技術與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相結合,首次提出了獨立于電網運行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工作新模式,避免了對電網的電流沖擊和諧波影響,并增強了電動汽車充電的靈活性;建立了考慮光伏和風電最大功率與負荷功率關系的微電網分層控制策略模型,實現了輸出電壓參考值跟隨車載電池充電參數改變的自適應調節;提出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緊—強耦合協同工作模式,綜合感應耦合與近場諧振無線充電技術優勢,將線圈偏移的兼容性提升30%,大幅提高無線充電系統整體能效指標。
該項目成果不僅能夠有效減小大規模電動汽車充電對電網產生的威脅,同時能夠對新能源進行就地消納,實現真正的“零排放”,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統整體運行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可廣泛應用于電網系統薄弱的地區,如海島、草原、景區等。
目前,項目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國家電網公司、江西省電力公司、北京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新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萬安億創科技有限公司和保定市紅日電氣有限公司等公司得到應用。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