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十二五”期間核電產業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核電產業發展回顧

2018-01-05 15:23:22 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   作者: 徐玉明 鄭玉輝 陳榮  

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2011年3月,突如其來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使中國核電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復雜的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國內核電行業沉著應對,攻堅克難,扎實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開創了核電安全高效發展的新局面。

5年來,全國共有15臺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有13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在役、在建的核電機組達到54臺,分布在浙江、廣東、江蘇、遼寧、山東、福建、廣西、海南等沿海8個省區、13個核電基地,總裝機容量5556萬千瓦。其中在役機組28臺,裝機容量2643萬千瓦,年發電量1689億千瓦時,位居世界第四;在建26臺,裝機容量2913萬千瓦,占世界在建核電機組的1/3。福島事故后,中國對在役和在建核電機組的技術改進已全面完成,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十二五”期間,中國核能領域技術研發水平快速提升,在三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聯合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于2015年5月開工建設。CAP1400示范工程已通過開工建設前的安全審評,正在履行核準程序。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土建已完成,正在進行全面安裝。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核電“走出去”初見成效。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于2015年開工,實現了“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出口。

核電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核電產業鏈的發展。5年來,核電關鍵設備和材料自主化、國產化水平穩步提高,鈾資源、核燃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為中國核電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一、在役核電規模快速增長

“十二五”期間,全國共有15臺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其中2011年2臺, 2013年2臺,2014年5臺,2015年6臺),核電裝機容量凈增1526萬千瓦,年均增長19.2%。據中電聯的統計,2015年底,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數達到28臺,裝機容量2608萬千瓦,年發電量1695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3.0%),位居世界第四。

截至2016年5月,中國大陸投入商業運行核電機組數達到30臺,裝機容量2860萬千瓦。

截至2016年4月30日,全球在役核電機組444臺,發電功率為386.3 GWe。

中國各運行核電廠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加強運行安全監督,構筑核安全文化屏障,推行標準化管理和考核,優化核電廠大修管理機制,著力提升設備可靠性,強化核電廠運行經驗反饋,確保了各機組安全穩定運行。5年來,沒有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界定的2級和2級以上運行事件,職業人員個人劑量和集體劑量均在較低水平,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控制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范圍之內。按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規定的性能指標對照,在全球400余臺運行機組中,中國在役核電機組總體性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機組和安全指標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二、在建核電規模世界領先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對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進行了修訂,明確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共有13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其中:2012年4臺,2013年3臺,2015年6臺),在建核電機組完成工程建設投資共計3256億元(其中:2011年740億元,2012年778億元,2013年609億元,2014年569億元,2015年560億元)。2015年底,全國在建核電機組26臺,裝機容量2913萬千瓦(含并網、未商運的機組)。

從美國引進的世界首批4臺AP1000機組及與法國合作建設的2臺EPR機組于2009、2010年先后開工后,全國自主開發的3臺三代核電機組華龍一號于2015年開工建設,全國在建的三代核電機組達到9臺,裝機容量1195萬千瓦。

截至2016年5月31日,國內在建核電機組24臺,裝機容量2693萬千瓦(含并網、未商運的機組),占世界在建核電規模的1/3以上。

三、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因特大地震和海嘯引發嚴重核泄漏事故,震驚世界。3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及時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匯報。強調“要充分認識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核電發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做出立即組織對國家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的四項決定。要求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

經過9個月的核安全大檢查,2012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安全大檢查情況的匯報,中國核設施選址對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進行了充分論證,核電廠設計、制造、建設、運行各環節均進行了有效管理,總體質量受控。運行和在建核電廠能夠滿足中國核安全法規和IAEA最新標準的要求,具備一定的嚴重事故預防與緩解能力,風險受控,安全有保障。檢查中也發現個別核電廠防洪能力不足,嚴重事故預防與緩解規程不完善、對海嘯風險評估能力不足等問題。

2012年6月,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了《福島核事故后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分別對運行核電廠和在建核電廠提出了改進要求。截至2015年底,這些改進要求均已實施完成。對在役和在建核電機組進行技術改進,提高了縱深防御能力,改善了環境監測和應急控制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四、核電建造自主化能力持續提升

在《中國制造2025》的推動下和核電規模化發展的帶動下,5年來,以東方 電氣、上海電氣、哈電集團、一重集團、二重集團等為代表的核電裝備制造企業,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加大技術改進和研發力度,核安全文化和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產品質量穩定性不斷提高,研發水平和制造能力進一步提升,核電關鍵設備和材料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管道、控制棒驅動機構、數字化儀控等關鍵設備,以及大型鍛件、核級鋯材、690U型管、核級焊材等核心材料,基本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關鍵設備和材料自主化、國產化水平穩步提高,國產化率已達85%,形成了每年8套左右核電主設備制造硬件能力。通過實施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突破了AP1000/CAP1400設備設計、制造和驗證等關鍵技術,實現了核電超大型鍛件、鍛造主管道、殼內電纜等關鍵材料的自主化制造。

5年來,中國核電工程設計、管理和建設自主化能力持續提升,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按照“集團化管理、專業化經營”的理念,以設計為基礎,集設備采購、建設與調試管理為一體的核電工程總承包專業化運作模式得到推行。通過建立大工程管理模式和大團隊組織模式,持續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進一步發揮集約化和規模化建設的優勢,多項目、多基地同步建設成功實現。國家核電建設安裝隊伍,通過 30年不間斷的工程實踐,全面掌握了多種堆型、多種容量的核電建造技術,可以滿足同時開工30臺以上核電機組的需求。中國在建核電項目安全,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五、鈾資源、核燃料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

“十二五”期間,中國北方伊犁、吐哈、鄂爾多斯、二連、巴音戈壁、松遼北方六大盆地可地浸砂巖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新發現探明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鈾礦床,鈾資源量大幅提升。第三代采鈾技術實現工業化應用,千噸級鈾礦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綠色經濟的可地浸砂巖產能所占比例達到60%以上。

積極推進國內鈾資源開發的同時,中國進一步加大海外鈾資源開發力度,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尼日爾、納米比亞等國家的鈾資源開發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其中,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三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在“十二五”期間已基本建成投產,計劃2017年達產。

在核燃料加工領域,鈾純化轉化一體化技術實現工業化應用,萬噸級鈾轉化基地正在建設中。中國已自主掌握離心法鈾濃縮技術,并實現工業化應用。鈾純化轉化、鈾濃縮產能達到“十一五”末的3倍。核燃料元件研發實現按代逐步推進,并取得豐碩成果,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走出去”創造了條件。壓水堆核燃料組件生產能力達到“十一五”末的4倍。AP1000核燃料組件生產線按計劃建設,已具備試生產條件。高溫氣冷堆燃料組件首條生產線全面建成,已正式簽署供貨合同。目前,中國核燃料產能已躋身世界第一陣營。

在核燃料循環后段,乏燃料后處理中間試驗工程熱調試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已掌握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對實現核燃料閉式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鈾資源、核燃料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為中國核電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六、積極推進核科技創新

“十二五”期間,中國核能領域技術研發水平快速提升,在三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聯合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是以中國30年核電研發建設運營的經驗為基礎,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的三代核電創新成果,2015年5月7日在福建福清開工建設,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后,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躋身先進核電技術第一陣營,是中國由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的重要標志。

核能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研發和示范工程全面推進。由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壓水堆核電機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中國引進的第三代先進核電AP1000非能動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功率更大的非能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目前CAP1400示范工程已通過開工建設前的安全審評,正在履行核準程序。由清華大學核研院研發的具有四代核電特征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落戶山東石島灣,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正在進行全面安裝。

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中國第一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標志著中國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的核心技術,為后續快堆技術的發展、快堆的產業化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模塊式小型堆是國際上核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國內模塊式小型堆研發在“十二五”期間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完成所有科研攻關工作,具備工程應用條件。

核專業人才培養受到高度重視。目前,中國已有40余所高校設立了核專業,在校生規模達到1萬人,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企業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已成為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核電廠操縱員培訓機制日益完善,已認證的核電廠操縱員超過2000人,可滿足近70臺機組運行的需要。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有效緩解了核電發展與人才供給的矛盾。

七、核能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十二五”期間,核電“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在外交活動中多次為中國自主品牌核電走出國門做推介工作。在中央的積極推動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核電“走出去”已初見成效。“造船出海”、“借船出海”和“拼船出海”等多種核電“走出去”模式正在形成。

2013年2月,中核集團與巴基斯坦原委會簽訂卡拉奇2、3號核電項目華龍一號出口合同。2015年8月,中巴合作建設的卡拉奇2號核電機組正式開工,標志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次成功出口海外。目前,中核集團公司共為巴基斯坦承建了6臺核電機組,裝機340萬千瓦。其中恰希瑪1、2號核電機組已投入運行,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范。

與此同時,各核電企業積極推進與英國、阿根廷、羅馬尼亞、土耳其、南非等國家的核電合作。

2015年10月,中廣核集團公司與法國電力公司在倫敦正式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包括共同投資興建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并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和布拉德韋爾B兩大后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2014年7月,中國和阿根廷簽署了《關于合作在阿根廷建設重水堆核電站的協議》。同年9月,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簽署了《阿根廷第四座重水堆核電站項目框架合同》。2015年2月,中國和阿根廷簽署了《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同年11月,中核集團和阿根廷核電公司正式簽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電站商務合同及壓水堆核電站框架合同。

2013年11月,中廣核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簽署了關于建設羅馬尼亞切爾納沃德核電站3、4號機組的合作意向書。2015年11月,簽訂了切爾納沃德項目的框架協議。

2014年11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美國西屋公司和土耳其國有發電公司EUAS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在土耳其開發建設4臺核電機組(采用先進非能動壓水堆CAP1400技術和AP1000技術)的排他性協商。

2014年11月,中國與南非兩國能源部門簽署《中南兩國核能合作政府間框架協議》,此后先后簽訂了《南非核能項目培訓協議》《CAP1400項目管理合作協議》。

5年來,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不斷加強,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核能領域合作協議,與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在核電、核燃料、核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

八、核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國家安全法。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安全法中,首次在法律層面完整闡述了中國的核政策。“國家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術,加強國際合作,防止核擴散,完善防擴散機制,加強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核廢料處置的安全管理、監管和保護,加強核事故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防止、控制和消除核事故對公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不斷增強有效應對和防范核威脅、核攻擊的能力。”這是核安全首次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確保核安全,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一項重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中國國家領導人三次出席國際核安全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闡明中國的主張。2014年3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首次提出以“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核安全觀。強調“我們要秉持為發展求安全、以安全促發展理念。任何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核能發展,都難以持續,都不是真正的發展。”

5年來,為適應核能行業安全高效發展的需要,國務院核能行業主管部門和核安全監管部門大力加強管理和監督,在完善法律法規、謀劃行業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規范行業行為、加強安全監管、改進工作作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日本福島核事故后,認真貫徹國務院的四項決定,開展安全檢查,實施安全技術改進;制定實施《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調整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積極推進《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核電管理條例》《核安保條例》等立法工作,修訂《國家核應急預案》,發布《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國防科工局增設相應的管理和監督機構,增加人員編制,有效地促進了核能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十二五,核電產業,發展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