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電力現貨交易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電力市場的標準配置,以現貨為基礎的多層次競爭性批發市場一旦落地中國,很可能深刻影響電力行業的發、輸、配、售各環節。
電力現貨市場、增量配網和售電公司,是新一輪電改最受關注的三個“前沿陣地”,而“無現貨不市場”的口號則時刻提醒著現貨市場的重要性。
8月28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和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發布《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布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并于2018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
業內普遍認為,電力現貨交易此輪最大貢獻將在于對新能源消納的促進。
作為歐美等發達國家電力市場的標準配置,以現貨為基礎的多層次競爭性批發市場一旦落地中國,很可能會深刻改變電力行業發、輸、配、售各環節的運行、管理、調節方式以及上下游銜接機制。
然而,一個成熟電力現貨市場的建立,不僅會改變電力系統多年以來的計劃運行方式,更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調整。
此輪現貨市場的建立,遠比中長期市場困難許多。
“一手交錢,一手交電”
經濟學中,現貨市場一般是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即時或準實時的交易。而在電力市場中,不同的文獻、機構或學者對現貨市場卻有著不同的理解或定義。
一種是按時間劃分,將日以上的交易稱為中長期交易(或遠期交易),將日前及日以內的交易稱為現貨交易。我國的9號文及相關配套文件即按這種定義。
另外一種,嚴格按經濟學中的定義,則只有最接近運行時刻的那個市場,才是現貨市場,其他的都是遠期市場。
以“中發9號”文件為標志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與2002年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相比較,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明確提出:電力市場建設應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并舉;逐步建立以中長期交易規避風險、以現貨交易集中優化配置電力資源、發現真實價格信號的電力市場體系。
換言之,建設現貨市場正是本輪電改的一個重點任務。
在華北電力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鵬看來,現貨市場的優點在于它的直接性,缺點則是價格變化很快。
“生產者可以出售他手頭擁有的全部商品,消費者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數量購買商品,但應注意,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化很快。”王鵬說,“水果與蔬菜市場就是很好現貨市場的例子。你先查看黃瓜的質量,然后告訴賣主你要買多少,賣主把黃瓜交給你,你按照黃瓜的標價付錢,這樣交易就完成了。電力現貨亦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力現貨市場中,賣方應立即交貨,且買方應當場付錢。商品交付時沒有附加條件,說明買賣雙方不能反悔。
以批發市場為例:買家來到一個攤子,先查看蘋果的質量,然后告訴賣家你要買多少,賣家把蘋果交給你,買家按照蘋果的標價付錢,這樣交易就完成了。不過如果這時候買家回頭一看,發現對面的鴨梨不錯,隨即后悔買了蘋果,而此時的蘋果已經不能退貨了。
由此來看,現貨市場的優點在于它的直接性,但由于可以立即交付的商品貯存數量有限,需求的突增(或生產的突減)將會使價格劇增。類似的,產品的供應過剩或需求不足都將導致價格降低。
“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王鵬介紹,“僅有中長期市場,無法反映電力作為商品的時間價值信號,中長期定價缺乏價格參考且中長期預測也不準確。而僅有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將過于劇烈,以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為主的市場交易主體也將缺乏避險手段。”
簡言之,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力市場體系。
“考慮到電力需求,新能源電源出力、電網阻塞、機組處理能力等邊際條件的變化,實時市場能夠最真實反映電力作為商品的時空屬性。而日前市場則能夠對沖實時市場中的價格波動風險。”王鵬說。
比預期來得更早一些
憧憬中的電力現貨交易,似乎比預期來的更早一些。
早在今年2月14日,國家能源局便以國能監管[2017]49號發出《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跨區域省間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工作的復函》,同意開展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
盡管本次試點的范圍還非常窄,僅僅是“跨區域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文件意義依然重大,現貨交易現身電力市場的蹤跡已呼之欲出。
此后6月,國家能源局繼續就該討論稿征求各方意見,提出在京津冀等9個地區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試點,擬委托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組織相關單位研究現貨市場方案和運營規則。
對此,華創證券分析師王秀強分析指出:根據現在各地電力市場建設的進程,云南、廣東、江蘇最具有條件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點。云南2016年已經試點日前交易、日內掛牌交易,江蘇、廣東也計劃逐步開展現貨交易,這些地區電力市場建設領先全國,具備開展試點的條件。
8月28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與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發布《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首批8個試點省區旋即塵埃落定。
對于緣何選擇上述8個試點,這份“特急”文件也給與了明確表示:這是根據地方政府意愿和前期工作進展,結合各地電力供需形勢、網源結構和市場化程度等條件進行的選擇。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原則上應按現有電力調度控制區(考慮跨省跨區送受電)組織開展,具備條件的地區可積極探索合并調度控制區。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成熟一個,啟動一個。
“建立電力現貨市場意義重大,有利于通過市場機制發現電力價格,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目前國內電力供應總體寬松,具備多方面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良好條件。”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梁昌新評價,“預計將在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
在能源基金會清潔電力項目主任、原龍源電力集團副總工程師陸一川看來,上述8個試點地方多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以廣東為例,其電力體制改革走在全國最前端,且電力中長期交易較多,在電力交易“試錯”上走得最遠。
而三大電網之一的蒙西電網是一個獨立運營的省級電網企業,作為華北電網重要的送電端,電力外送需求較大,內部電量分配矛盾突出。
地處大西北的甘肅則是當前新能源、傳統能源負荷、電網之間矛盾最突出、最困難的省份之一,通過建立市場化的現貨交易,理順當地的電力矛盾,將為其他電力富余省份探索出新路徑。
“當前,雖然浙江省電力直接交易沒有引入售電公司。但浙江省內部電和外部電的比例較高,企業對于電價的承受能力和市場意識較強,可作為東部發達地區的典型研究。”國家能源局浙江監管辦公室黨組成員盧延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浙江現貨市場接近澳大利亞模式,擬采用單邊電力庫。遠期來看,浙江市場將引入期貨和期權交易,提供更多的金融避險手段。”
售電與現貨,主角與舞臺
售電公司和現貨市場,是新一輪電改最受關注的“前沿陣地”,正如主角與舞臺。
當下我國售電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吃差價”。即從中長期雙邊電力市場,或者直接從發電廠處,購得價格較低的電量,再向用戶以高價轉售。在市場剛剛放開的時期,售電公司通過這種模式盈利豐厚,但隨著煤價等多方面情況發生變化,很多售電企業已無利潤可言,甚至瀕臨破損。
《能源》雜志在8月刊推出的《售電叢林》一文中,對當前的售電市場已經進行過詳細剖析和預判,大部分售電企業陷入市場窘境已是必然。
做生意“低買高賣”本無可厚非,只不過現階段售電公司“低買”主要靠中長期市場上的博弈技術,或者對發電廠商的談判能力;而“高賣”主要靠對客戶的直接營銷能力,如打廣告或拉關系。
對此,廣州昌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交易官郭永玲形象地比喻,沒有電力現貨交易市場的日子就像散戶炒股票一樣驚心動魄,因為靈活性差,售電方報價至少都是以月度為周期,報價必須十分小心,因為一旦價格過高或過低,都將給公司造成損失。
事實上,現貨市場確實是更加符合電能物理特性的定價機制。
在英美等電力市場較為成熟的國家,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的電量占到全部電量的20%以上(有些市場甚至達到80%以上),且從已有的經驗來看,電力現貨市場的波動往往非常劇烈,也就是說很大一部分電量的“進價”不到“實時”都無法確定。
從事能源電力市場分析長達十五年、曾就任澳大利亞一家大型能源公司能源市場部主任九年的資深從業者劉東勝告訴《能源》記者,澳洲電力現貨市場運營機制已相當成熟。發電側實時電力市場已經覆蓋澳洲東南部五個行政州,約占全澳85%的用電量。市場運行中心也可以預測各州用電負荷與調頻輔助服務需求。
“電力市場的核心功能在保證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前提下,以最經濟的方式實現電力供需實時平衡,并發現電力商品價格。而澳大利亞實時電力市場經過二十年的不斷完善已經達到成熟程度,是世界上典型的電力市場化改革成功范例??山梃b中國市場參考。”劉東勝說。
由此來看,相對目前國內僅有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才是未來售電公司“體現水平”和“決定成敗”的主要戰場。而對于即將開放的現貨市場,售電公司也是需求側最為重要的參與者。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展規劃部副主任薛靜曾在2016年電力行業一次閉門研討會中指出,目前一些售電公司與咨詢服務機構已經開始合作拓展客戶?,F貨市場一旦成形,售電公司能否進一步細分,也未可知。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少售電公司在為現貨市場的到來積極準備。一部分售電公司已經為客戶安裝了二級甚至三級計量表計,可以實時統計每個客戶的電量、電價和電費,而這些負荷數據是參與現貨交易,為客戶提供削峰節能服務的基礎。另一部分除了簡單代理購售電以外,一旦現貨市場建立,他們也將更有動力去預測、引導負荷,有望成為負荷集成商。
以廣東為例。記者獲悉,作為廣東電力市場的參與者,粵電集團正積極備戰現貨市場,組織多場現貨市場知識培訓,多維度拓展售電渠道,為即將到來的現貨市場交易做準備。
而另一售電新星華能廣東能源銷售有限公司則早于新一輪電改重啟之前,就已開始著手準備,分批次派員至新加坡學習電力市場,并邀請華能新加坡公司專家親臨廣東授課。
此外,今年累計銷售電量106億千瓦時,廣東排名第二的華潤電力(廣東)銷售有限公司也在進行平臺和人才搭建。
“德國大瀑布、新加坡大馬士,都是我們學習的基地,德國已經去過三批培訓了,下一步派交易員去成熟現貨交易市場繼續培訓。”該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
新能源消納的終極良方?
“風電、光伏的邊際成本很低,如果有現貨市場,它們將具備競爭優勢”。7月25日,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召開的電改吹風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梁昌新擲地有聲。
在其看來,現貨市場建設有利于發現電力價格,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并最終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通過試點我們必須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研究建立以中長期交易規避風險、現貨交易發現價格的電力電量平衡機制,以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梁昌新說。
數據顯示:2014至2016年,中國部分地區棄風呈攀升趨勢。2016年棄風總量高達497億千瓦時,近2014年的4倍。新能源消納已成頑疾。
可喜的是,此次出臺的細則已明確要求:跨區域現貨交易市場的賣方主體為送端電網內水電、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當送端電網調節資源已經全部用盡,各類可再生能源外送交易全部落實的情況下,如果水電、風電、光伏仍有富余發電能力,預計產生的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可以參與跨區域現貨交易,從而提高電網整體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
除市場“價格發現”功能重啟外,電力現貨市場的出現似乎也被賦予了新能源消納的重任。
這與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陳啟鑫的預測不謀而合。
兩年前,陳啟鑫曾撰文《現貨市場或是促進新能源消納的終極良方》,文中言辭犀利的指出:市場機制的缺失,使得資源優化配置的“紅利”空間無法打開,也缺乏經濟手段來激勵廣大市場成員為新能源消納提供必要的調峰、調頻、備用服務。而實現對于電力資源的最優調度,促進新能源消納,則是本輪電改的重要目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構建以短期和即時電力交易為核心的現貨市場。
對此,國網冀北電力交易中心副主任王宣元表示認同:火電等常規電源的運行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而新能源的燃料成本卻為零。因此,如果建立了以邊際成本報價的能量批發市場,新能源將占絕對優勢,是系統選擇最優先調度上網的電源。
近期,美國能源部國家新能源實驗室為了實現清潔能源電量占比的目標,提出建立美國和加拿大29個電力調度平衡區聯合運行的不平衡能量市場方案,以取代過去由單一平衡區組建的市場。
通過數據分析和系統仿真的方法證明,區域間的能源互補性將促進風電和光伏的消納;而在未來電網結構下,基于更大區域的統一現貨調度交易對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更加有利。
“建立大范圍市場交易平臺是各國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舉措之一,應結合容量市場、輔助服務、日前和實時市場及功率預測協調應用。”王宣元說。
8月15日,南方電網公司發布《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方案》,這是繼國家調度中心和北京交易中心正式發布《跨區域省間富余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交易試點規則(試行)》后,發布的又一與區域現貨交易相關的文件。
“區域現貨市場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風光清潔能源市場消納,現貨市場開展的短時偏差電量交易,能夠彌補新能源電力交易可能出現的偏差電量情況。”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曾鳴評價。
“但我不認為新能源適合接入現貨市場,這或許是目前的權宜之計,因為理論上新能源電量應該全額收購。”在此前結束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特變電工新能源戰略市場技術部總經理阮少華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對于富余、消納不了等字眼,相關單位沒有嚴格界定,討論細則何時落地或許為時尚早”。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