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姍姍來遲。1月16日,工信部對外發布《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新國標調整完善了車速限值、整車質量等技術指標,其中,最高車速由20公里/小時調整為25公里/小時,整車質量(含電池)由40千克調整為55千克。同時,新國標也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針對性地增加了防火、阻燃、充電器保護等安全內容,而且對外形尺寸等關鍵性能嚴格限定。在業內看來,新國標是順應產業發展現狀做出的有效調整,但在最高車速、電池電壓等方面仍不能完全與消費市場匹配,各方關于新國標松緊程度如何觀點不一。
最高時速上調1/4
“考慮到近些年來消費者出行范圍的擴大、生活節奏的加快,新國標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基本出行需求,在最高車速、整車重量、電機功率等方面以現行標準為基礎進行了適當放寬”,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最高車速由20公里/小時調整為25公里/小時,含電池在內的整車重量由40千克調整為55千克,電機功率由240W調整為400W,從而讓消費者獲得比普通腳踏自行車更大的出行半徑,提高出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新國標強調電動自行車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這是電動自行車能夠納入非機動車管理的必要前提。
據了解,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和銷售第一大國,全社會保有量約2億輛,年產量3000多萬輛。近些年來,不少電動自行車產品部分指標已經超出了1999年發布的舊國標規定,形成了安全隱患,例如舊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不超過20公里/小時,但目前實際使用中的部分電動自行車產品最高車速超過40公里/小時;現行標準規定整車重量不超過40千克,但目前部分電動自行車整車重量超過70千克。上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些產品性能上逐步接近電動輕便摩托車,但安全性能較差,交通安全隱患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事故。
有業內人士直言,舊國標中的整車重量硬性要求過低,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豪華電摩款(外觀與踏板摩托類似)根本無法達標,為了擴大銷路,不少企業已經拋開舊國標生產電動自行車,適當提高標準十分必要。“新國標最核心的是明確電動自行車用于‘短途代步’,堅持全文強制,消除了舊國標‘非否決項’留下的漏洞”,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表示,新國標明確最高車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且不得改裝,針對性地增加了防火、阻燃、充電器保護等安全內容,對外形尺寸等關鍵性能嚴格限定。
新國標和新需求
在業內看來,新國標仍不能完全滿足市場所需。有專家表示,新國標中25公里/小時的最高車速和共享單車快速騎行的速度相當,與消費者心理期望的35公里/小時左右的最大車速仍有差距。此外,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續航能力的要求與日俱增,要以48伏的電池和55千克的車重承載消費者最大需要60公里以上的續航,也十分困難。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發現,多家網購平臺上確實有不少電動摩托車產品供消費者購買,這類產品外觀與踏板摩托車類似,但仍靠電池驅動,最高重量均突破了70千克,最高時速也在50-55公里/小時之間。
不過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認為,電動自行車國標的制定不能僅從市場需求考量,而應平衡市場需求和安全需求統籌考慮,“如果單純從消費者方面考慮,最高車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顯然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但為了確保交通安全、便于相關部門監管,新國標必定只會在一定范圍內調高限速。”在程世東看來,與汽車相比,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執法難度更大,規則制定也需更謹慎,因為整車質量的調高意味著安全隱患越大,監管壓力隨之加重。
業內認為,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出臺的背后,暗藏著各方利益的博弈,民眾有需求、企業要生存,監管卻也有實際困難。
共享電動單車前景仍不明
“無論國標如何修訂,監管部門對于電動自行車依然負有治理職責”,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余凌云表示,“電動自行車代表了綠色出行的發展方向,是廉價、便民的交通方式,消費者應該對這種綠色便民的交通工具享有使用權。”
值得關注的是,近段時間,借著共享單車的東風,北京、上海等地萌發了共享電動自行車這一新興事物,卻因安全因素等掣肘,始終未能得到政策支持。
有業界人士預測,新國標的出臺或許將扭轉共享電動自行車的市場前景。對此,程世東表示,雖然新國標對共享電動自行車直接影響并不大,但考慮到共享電動自行車是一種新型公共出行交通工具,具有統一配套設施,管理便利、安全隱患低,相關行業有望實現快速發展,甚至最終取代傳統的個人電動自行車。不過交通部科學研究院發展中心副研究員李燕霞對于共享電動自行車持保守態度,她認為,新國標出臺后,更快、更重的共享電動自行車將加劇城市安全隱患,同時車輛電池處理問題也較為棘手,城市充電樁配備也不夠完善,因而市場前景并不樂觀。
隨著新國標正式出爐,相關配套設施能否支撐市場也成為關注焦點。電動自行車充電設備生產企業、遠盈智慧能源公司創始人李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實此次新國標主要針對新生產電動自行車車輛,不適用于存量車輛,也未對公共充電設備提出更進一步要求,“實際上,公共充電設備目前讓人缺乏行業技術標準,遠盈智慧正在聯合相關研究機構,希望推動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