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價格走高,以及中國渴望更多天然氣供應,勢將刺激勘探支出,中國的陸上油田服務行業有望獲得雙重提振。
中國最大的油田服務供應商中石化油服,以及安東油田服務,可能受益于中國國有石油巨頭加大資本支出,因為油價上漲會激勵它們加大努力來扭轉中國原油產量下降的局面。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越來越大,也將促使中國努力確保國內供應,跟隨油價走高的華油能源或許還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工銀國際駐香港的分析師余曉毓表示,以史為鑒,一旦油價確立上升趨勢及石油勘探企業開始加大支出,油田服務供應商往往會反彈;那些敢于搶先的公司通常能獲得更大的財務回報。
實際上,油服公司股價已經在原油價格上漲的推動之下走高。安東油服今年在回落之前一度上漲37%;華油能源今年的漲幅一度高達47%。
余曉毓表示,部分陸上油服公司的估值仍顯便宜,即便油價上漲之后,大部分的股價仍沒有追平賬面凈值。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安東油服的市凈率為0.95,海隆控股0.63,華油能源1.1。余曉毓表示,這些比率應該在1.5或2附近,所以這些股票還有上漲空間。
油價上漲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其他產油國為了抑制全球供應過剩的局面,在2016年商定減產,隨著這一行動顯露成功跡象,石油價格邁向三年高位。美銀美林把201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估從每桶56美元,提高至64美元;高盛在周二表示,油價有超越其62美元預估的潛力。
這將有利于中國的三大國有能源企業進一步加大支出,而油服公司的合同大多來自這三家公司。三家公司的總體資本支出在2017年增加,為四年內首次。
SanfordC.Bernstein&Co.駐香港的分析師NeilBeveridge估計,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中國石油,今年可能把資本支出提升多達20%。瑞信集團駐香港的分析師HoraceTse在1月10日的報告中寫道,中國海油可能把資本支出提高27%;那將利好中海油服,它主要提供海上油田服務。
天然氣增長
中國政府促進天然氣使用的做法,也將促進中國今年在勘探和生產(即上游)方面的開支。根據最新數據,去年1-11月,中國天然氣進口激增27%,產量增長9%。相比之下,中國的原油產量下降4%,證實國有企業已經把重心轉向了天然氣。
油服公司的表現過去一直好于原油。從2009年底到2014年中,安東油服股價上漲了近6倍。在此期間,布倫特油價漲幅為44%。從2011年上市到2014年上半年,華油能源股價上漲了逾兩倍。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ndyMeng等人在1月3日的研報中表示,從2009年到2014年,中國油服類股的平均漲幅比MSCI世界能源指數高出140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將鉆井設備制造商宏華集團和華油能源列為首選股。宏華處置虧損的離岸業務可能會使其加速扭虧為盈,而華油能源可能成為中國石油增加新疆塔里木油田開支以及中國儲氣設施、管道和碼頭建設的主要受益者。中國今年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引發了對基礎設施需求的關注。
“石油和能源是2018年的贏利策略,”AMPCapital旗下一支動態投資基金駐悉尼負責人NaderNaeimi表示。“今年能源股只要出現調整,就是強有力的買入機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