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中核集團示范快堆工程在福建霞浦土建開工。作為第四代核能的主力堆型,示范快堆工程土建開工,既是中國核能戰略“三步走”的關鍵環節,對于實現核燃料閉式循環也具有重要意義。這無論對兩年都未批建新核電項目的中國核能產業,還是對近年來持續放緩的全球核能產業,都不啻為一則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回顧世界核能的2017,核電發展持續放緩。全球核電產業面臨不容樂觀的發展態勢。日本福島核事故泄露留下的陰影至今仍籠罩全球。2017年,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數量連續第四年下降。新建核電機組也在減少。
2017年全球在建核電項目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拖期,占到在建核電機組的三分之二以上。究其原因,核電機組在建設中一方面因提升安全性出現了工期拖延或超投資預算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新型核電廠建設的質量要求高,處理設計不成熟問題費時費力,也相應地造成建設拖期。在建反應堆的13個國家中有8個國家的項目都拖期一年以上。在這個背景下,中國三代核電機組建設成績讓人眼前一亮——“華龍一號”首堆打破首堆拖期魔咒如期推進,AP1000和EPR雖有拖期,但在世界范圍內建設進度均屬領先。
綜合世界核電2017年發展態勢,可以發現,2018年仍是中國的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世界新一輪復興,中國要成功邁進世界強國行列,就必須補齊核燃料循環的短板、彌補公眾溝通方面的不足和提升科研自主研發能力。
2017年中國核工業在科研自主研發方面持續努力:中國先進研究堆首次產生冷中子束流達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在松遼盆地發現大型鈾礦床,中國自主研發核燃料關鍵材料N36鋯合金具備批量生產和應用條件,CF家族新成員CF3A先導組件研制成功。全球首條高溫氣冷堆元件生產線實現工業規模轉化,自主研發的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大型商用示范工程首批機組啟動。中國中低放廢液處理處置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中核集團自主研發質子治癌設備核心部件研制成功,我國伽馬刀設備首批“中國芯”醫用鈷60入堆投入生產,中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規模印染廢水示范工程正式啟動。
作為中國核能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核燃料循環產業在2017年年底也因為快堆開建而有了重大突破。
如何夯實核安全文化基礎,獲得社會公眾認可,是中國核電發展的一個軟肋。在這方面,缺位多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法既是對核能行業安全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同時也會成為核電贏得社會公眾認可的重要依據。
2017年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頗豐成果:巴基斯坦一期工程4臺機組全面建成,中核集團與巴原委會簽署C5商務合同,英國政府正式受理中廣核與法電集團聯合提交的“華龍一號”通用設計申請,中核建設集團與沙特簽署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協議,中核集團與阿根廷簽署“一重一壓”核電站總合同,中核集團與巴西簽署核電方面的合作備忘錄……特別是2018年1月9日,中核集團與法國新阿海琺集團簽署協議備忘錄,與法馬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中法核能合作新紀元。這些都表明中國核工業正在逐漸加快步伐,為更多“走出去”做好準備。
作為目前全球核電建設中三代核電項目建設機組類型最多、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核電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將在“十三五”期間大幅提升。處于從核大國躋身核強國的重要機遇期,能否抓好這個機遇有所作為,2018年作為“十三五”的第三年至關重要。如今,中國核工業人蓄勢待發,只為完成中國從核大國到核強國的躍升。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