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NIS.核能投資論壇上,與會者認為,中國核電發展仍處于戰略機遇期,未來20年發電量占比或翻兩番,而民企將在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中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當前,全球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相對于常規發電,核電在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為核能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近日由海核能源主辦的首屆GNIS-核能投資論壇上,業內人士認為,核能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中國將成為核電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有望在核電領域大展拳腳,而民企將在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中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中國核電走出去
為什么說現在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最佳時機呢?魏建國通過自己多年的外交經驗認為,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需要清潔能源,但是缺乏資金和技術,尤其是非洲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非常高。他說,我們的技術現在已經超過了日本、法國,我們現在要考慮如何再進一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他認為,在目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中,其中65個國家有93個港口,需要我們投資非常多的的項目,而我們現在才130個項目。
當然最近幾年,由于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國際上關于核能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挫折,而我國核電的走出去才是起步階段,也會經歷一個積累的過程。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核能工程系博士楊漢新就舉了“華龍一號”出海的路子,剛開始都比較艱難,外界有一個接受的過程。現在大家都在進行英國通用設計審查,如果通過的話,對于該項目的走出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英國通用設計審查是世界通行證。目前德國盡管棄核了,但是英國卻非常支持,英國是西方國家很明確支持建核電站的,因為此前的設備都已經老化了。
邱臻在演講中表示,全球的能源比例結構中,只有火電,天然氣,核電三者為穩定的基礎電力,這是暫時無法規避必須面對的現實。隨著汽油汽車逐步被新能源汽車替代,市場將出現更迫切的電力需求,這為中國核電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在全球范圍內,正在建設、計劃建設、擬議建設的核電機組分別為59臺、160臺、378臺。目前有17個無核電國家正在建設、計劃建設和擬議建設核電機組。未來,全球使用核電的國家將會增加至32個甚至更多。
隨著國內企業和政策對核電材料、設備等國產化的不斷推進,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自主化核電工業體系,成為國際上擁有最大核電機組產能的國家。以“華龍一號”為主打的自主研發核電技術已成為中國積極向海外推廣的中國名片,未來核電走出去的市場空間廣闊。據中核集團預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核電合作,將直接撬動3萬億產值規模的市場。
民營金融服務提上日程
“大量電力需求的背后是資本密集的基礎電力的金融需求,”魏建國在演講中表示,在一帶一路上,關于核電建設的資金就需要7千億美金,所以中國核電走出去,最關鍵的是金融支持。
魏建國說,在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給核電企業的貸款利率只有1.7%,而我國進出口銀行給走出去企業的貸款利率最低也要到2.2%左右,這進一步說明,在核電走出去的金融支持中,政府的參與或支持尤為重要。
然而,中國核電走出去還存在一個很大的軟肋:由于中國的核電企業大多數是超大型國企,更由于有關核能的金融服務一般都是金額巨大,期限較長的項目,一般都是大型國有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支持,而這在國際上非常容易引起誤解,也是最近幾年諸多失敗案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
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王進認為,海核能源的民企身份,在進行海外投資并購大型能源項目時,不會因帶有過于強烈的國家意識形態色彩,消除各方因國家政治體制差異而無法言表的擔心,從而提高投資并購成功率。
海核能源公司高級副總裁石艷宇表示,核能項目盈利能力強,回報周期長效穩定,但投資巨大、科研成本高,隨著全球能源產融結合需求的日益增強,僅靠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預算,完全無法覆蓋全部核能新項目的融資和舊設備升級的需要。所以,為核能項目提供融資工具,填補自由市場的空缺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徐玉明說:“在海外核電投資中,中國還很少有民企參與,但在世界很多國家,核能領域都活躍著民企的身影,民企無疑對提高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效率會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