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沒有新項目核準的表面下,是中國核電的蓄勢待發———首部《核安全法》落地,保障核安全有法可依;華龍一號落地英倫,GDA進入第二階段;核電進入電力市場,為全面市場化打下基礎。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2017全國核電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7臺,裝機容量達到3581萬千瓦;2017年商運核電機組發電量2474.69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發電量的3.94%。各運行核電廠嚴格控制機組運行風險,繼續保持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新年伊始,核電迎來新氣象,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壓力容器吊裝成功、中核集團與中核建實施重組,在“十三五”發力之年,或將打破核電零核準困局。
四代機組開工 三代機組進展順利
2017年12月29日,霞浦快堆示范項目開建,成為全年唯一開工建設的核電機組。作為四代核電技術主力堆型———示范快堆工程建設,是我國核能戰略“三步走”(熱中子反應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變堆)的關鍵環節。按照“十三五”規劃,至2020年我國核電在運在建裝機將達8800萬千瓦。然而,過去兩年的核電“零核準”,給新建目標的達成增加了難度。
AP1000全球首堆,三門核電1號機組曾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2017年并網發電的核電機組。然而事實是,2017年6月30日,三門核電1號機組熱試工作就已全部結束,同年7月21日又順利通過首次裝料前核安全綜合檢查,而其首次裝料批準書卻遲遲未能收到。首堆遲遲不能裝料,使得三門核電二期、海陽核電二期、陸豐核電站、徐大堡核電站這些計劃使用AP1000技術的核電站進度暫緩。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EPR技術的臺山核電1號機組,于2018年1月被確定為三代核電EPR全球首堆。據了解,2017年12月29日,臺山1號機組已完成熱態功能試驗,2號機組處于設備安裝階段。雖未裝料,但進度已全面領先于國外同類機組建設。
同時,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國內示范工程進展順利。
2017年5月25日,中核福清核電5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標志著該機組已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11月28日,5號機組首臺蒸汽發生器成功吊裝就位,目前6號機組也已提前完成穹頂現場拼裝。
高效的建設成果,令我們有理由相信,2018年我國三代核電示范機組必能傳來喜訊,而規劃采用該技術的核電機組也有望得以核準。
應對消納問題 核電參與電力市場
2017年,我國在運37臺商運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核能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比2016年上升了17.55%;上網電量2316.42億千瓦時,比2016年上升了17.83%。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108.05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為81.14%。
從2017年核電運行情況看,雖然仍存在消納問題,但是核電利用小時數同比提高了121個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比2016年提高兩個百分點。究其原因,應歸功于電力市場化改革。
2017年6月,廣西電力交易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核電納入電力直接交易。同年8月,廣西自治區物價局和福建省物價局調整核電上網電價,防城港核電基地上網電價微漲,福建兩個核電基地7臺機組執行3個檔位上網電價,新投產機組電價比核電標桿電價低0.058元/千瓦時。
雖然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參與電力市場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核電消納,避免資源浪費。2013年我國確定核電標桿電價時強調,此標桿電價保持相對穩定,今后將根據核電技術進步、成本變化、電力市場供需狀況等對其定期評估并適時調整。隨著新一輪電改的深入推進,核電電價調整在所難免。
事實上,由于水電富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從并網之初就存在消納問題,同樣存在消納問題的還有紅沿河核電、寧德核電、福清核電和昌江核電均遇到消納問題。其中紅沿河核電,4臺機組中就有3臺全年設備平均利用率低于60%。
應對消納,紅沿河核電站也從市場著手。2017年11月23日,遼寧省工信委通知,將組織核電參加供暖電力交易,紅沿河核電交易電量將占總交易電量的一半,上網電價執行0.18元/千瓦時。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電力的商品屬性愈來愈強,核電與其他電源形式在電力市場中的競爭加劇不可避免,核電“賣電”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成常態。
《核安全法》順利頒布 保障核安全有法可依
作為核能、核技術利用大國,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核安全挑戰,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和核電“走出去”,對于核安全法律體系完善的呼聲與日俱增。2017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并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以此落實“依法治核”,以“嚴格的標準、嚴密的制度、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核安全法》確立了核設施運營單位的主體責任以及第一責任,然后是發展部門的責任、工業部門的管理責任和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包括地方相關政府所承擔的一些安全責任等。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以最高安全標準發展核能事業,唯有嚴格的監管和明晰的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才能真正保障核安全,合理利用核能造福社會。
首部核安全法正式發布,對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制度及監督管理體制等重大問題作出規定,這也意味著中國積累的核能管理經驗已經上升至法律層面。
《核安全法》作為核安全領域的根本法,頒布后,我國現階段已經建立了一套既接軌國際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法規標準體系,30多年來,我國倚靠現有的法規體系確保了我國核能、核事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也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
出海捷報頻傳 核電引領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要說2017年中國核電行業最大的亮點,一定是“走出去”。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中國核電企業在世界各地征戰。
2017年11月21日,中核集團簽下了“華龍一號”海外第三臺機組合同。而此前,“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K2項目已完成穹頂吊裝,進入設備安裝。目前,海內外6臺在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建設均進展順利。
2017年11月16日,中廣核與EDF發布聲明稱,英國核能監管辦公室(ONR)和英國環境署(EA)發布聯合聲明,宣告“華龍一號”在英國的GDA第一階段工作完成,正式進入第二階段。采用該技術的英國布拉德韋爾B項目已于2017年12月開啟廠址地質勘查。
在明星產品“華龍一號”頻頻亮相的同時,自主四代核電技術也步入國際舞臺。2017年3月16日,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署《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同日,中核集團與沙特地質調查局簽署雙方關于鈾釷資源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前者將在兩年內對沙特9個潛力地區開展放射性資源勘查工作。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如今,中國自主研發的核電技術已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漸鋪開,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核電企業走出國門,閃耀世界。2018年是“十三五”時期的第三個年頭。5800萬千瓦,是核電“十三五”規劃中所提及的到2020年我國核電的運行裝機容量。新的一年,中國核電或將迎來新一輪春天。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