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中國制造新名片的核電,在技術標準、裝備制造、人才隊伍等方面加快“走出去”,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清潔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已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共識。在關涉國計民生的“兩會”期間,核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也再次成為能源領域的關注熱點,那么今年的“兩會”上,有哪些核能領域的關鍵詞呢?
國家核科學日
系統性加強核科普工作
核科學技術是人類20世紀的重大發現,是綜合國力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標志,是世界科技創新的前沿;我國已經吹響了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號角,我國核領域要率先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跨越,推動我國科技強國建設;老一輩中國核工業人敢為人先、以身許國凝聚成的“兩彈一星”精神、“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是中國核工業人代代相傳的精神動力。基于此,今年,中核集團將延續去年“兩會”提案議案,繼續呼吁設立國家“核科學日”,系統性加強核科普工作,提高社會公眾的核科學文化素質,并以設立國家“核科學日”為起點,大力推進核能應用,為核能發展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與世界各國攜手,讓核能為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幸福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核安全學會
搭建核安全領域共享平臺
核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我國核從業人員近180萬人,全國核監管系統人員僅1萬人左右,保障核安全的任務非常繁重,核與輻射安全面臨巨大挑戰,法規標準體系、人員能力建設、公眾宣傳、核安全文化等方面亟需完善和提高?;诖?,中核集團建議成立中國核安全學會,搭建核安全領域共享平臺,有助于核行業發展;有助于踐行構建國際核安全體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有助于建立信息公開機制,搭建互信橋梁;有助于跟蹤國際前沿動態,分享先進科技成果。
原子能法
完善涉核領域法規體系
核領域是關系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領域。從國際經驗看,用法律手段促進和規范原子能研究、開發和利用活動,是核大國和開展原子能和平利用國家的普遍做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頒布實施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以及一系列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原子能法律體系的框架初步形成。制定《原子能法》,進一步完善涉核領域法規體系,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指示精神,規范和加強原子能研究、開發和利用,推進原子能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诖?,中核集團建議將《原子能法》納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優先推動《原子能法》出臺。
核電消納
將核電作為基荷電源發展并建立合理電價政策
發展核電是國策,中國發展核電應該堅定不移。完整核工業產業體系需要持續不間斷地發展,這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國家能力的重要因素。
國家出臺了《保障核電安全消納暫行辦法》,但還沒有完全得到落實,所以希望國家出臺更加嚴格的政策有助于核電基荷運行和滿負荷運行,使核電進入良性循環的道路,保證不斷建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經濟性、安全性,為國家提供安全可靠經濟的清潔能源。
同時建議把核電作為基荷能源的一部分,把核電提高到和水電、風電、太陽能同樣的位置進行政策性支持,配合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形成良好的能源結構。中核集團愿意在特定地區適當參與調峰。
核電發展
盡快啟動新核電項目核準
在中國核電運行方面,秦山一期30萬千瓦機組和秦山二期1號、2號、3號機組的WANO綜合指數為100分,排名世界第一。中國的運行和建設水平國際領先,可以說是超越美國。所以說發展核電勢在必行。
國家能源局提出今年將核準6-8臺核電機組,這符合中國核電發展意愿,同時也符合中國核電發展預期。核電發展一直以來是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沿線上60多個國家亟需核電“走出去”做出貢獻;“中國制造2025”需要核電拉動國家制造業的發展;國家打響“藍天保衛戰”、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需要核電發展。核電的可持續發展是確保我國核大國地位、搶占核領域制高點的重要一環,發展核電符合國際發展規律。
鈾產品加工服務業
保障國家安全和能源發展
鈾產品加工服務,是指對天然鈾進行純化、轉化、濃縮,加工制造出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組件的全過程。做強做大鈾產品加工服務業對于保障國家安全和能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鈾產品加工服務技術難度大,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此類技術,具備獨立的行業能力
鈾產品加工服務“走出去”,就是將我國進口來的天然鈾,利用我國鈾純化、轉化和濃縮的能力進行加工,再以濃縮鈾或組件的形式出口,是我國核工業全產業鏈“走出去”的組成部分。這對提升我國核工業產業競爭力、促進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建設區域核燃料加工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乏燃料核廢料處理
統籌規劃乏燃料處理產業
我國核電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我國乏燃料后處理能力,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也在加快發展。配套建設處理規模合理的后處理能力,有利于我國先進核燃料循環平臺的建成,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核燃料循環體系,也有利于我國核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建議國家進一步統籌規劃我國核電廠乏燃料處理處置產業,同時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我國放射性廢物處置組織機構體系。
乏燃料后處理是核工業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國目前核燃料循環上的短板,希望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一是要堅持閉式循環這一基本原則不動搖;二是在西北建立國家實驗室,將后處理科研工作提高到國家層面上給予支持;三是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談判目前已經到了最后一公里,希望國家能繼續給予支持;四是國家已經啟動重大專項,希望有關部門統一協調部委方面的問題;五是希望以后處理為切入點,在西北建立核工業軍民融合示范區。
核科技基礎研究
核事業生存發展的先導基礎
核基礎科學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三大產業發展中的基礎科學問題,是核事業生存與發展的先導和基礎,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標志。
新時期我國要建設核工業強國,必須要有自己領先的核心技術,更離不開強大的核基礎科研能力。建議加強核科技基礎研究,制定與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核基礎研究中長期發展規劃,對國內相關研究院所、高校的研究資源和優勢進行有機整合,加強核基礎科研設施建設及運行的投入,推動核技術體系的發展。此外,還建議在西北建設核領域國家實驗室,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帶動我國核技術全面發展。
核技術應用
面向經濟主戰場的重要領域
核技術應用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是核科技面向經濟主戰場的重要領域。同位素應用是核技術應用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同位素被廣泛應用于核能、公共安全、環境、工業、農業、醫學以及基礎科研等各個領域。隨著醫療健康、現代工業、宇航探測等領域的發展,我國同位素產業蘊含巨大市場商機。
醫學是核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質子治療是目前全球先進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通過將大量能量精準釋放于腫瘤病灶破壞癌細胞、乃至消除腫瘤,對周邊正常細胞傷害和副作用都較少。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高端醫療設備市場,長期以來,我國放射治療和診斷等技術高度密集的設備,幾乎被跨國企業壟斷,價格昂貴。國內產品雖然近年已有長足進步,但仍多為中低端設備,技術和品牌競爭力較弱,市場占比不足10%。呼吁加快大型放射治療和診斷設備國產化、產業化發展,促進核技術為人民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貢獻。
關于兩會期間的核能領域“關鍵詞”,小編就整理到這里了,如果您還有補充,歡迎留言。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