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是用來給電動汽車(EV)充電的設備,是傳統加油站及 gas pump 的替代品。充電樁主要由樁體、電氣模塊、計量模塊等部分組成, 一般具有電能計量、計費、通信、控制等功能。 充電樁設備本身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競爭差異主要體現在所生產設備的穩定性、 兼容性、 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標能力。 根據充電功率的不同, 可以將充電樁分為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兩類。
充電樁行業基本情況
由于直流充電樁的建設成本較高、建設面積較大、不夠靈活等多方面多方面因素,市場上目前交流充電樁的占比仍然較高。
根據服務對象不同分類
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充電樁分為:私人用充電樁、專用充電樁、公共充電樁三類。其中, 公共充電樁主要由政府機關等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機構置辦,服務對象可面向任意電動汽車車主, 例如公共停車場內的充電樁。
充電樁行業發展正當時
隨著近兩年來的新能源汽車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其配套必備設施充電樁的建設規模也隨之擴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 年—2017 年七年間,我國充電樁數量已經從千余個增長至21萬個。2017年我國充電樁建設規模為21.4萬個,預計2020年我國充電樁建設規模將達50萬個。
2010-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4月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排名
截至2018年4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62058個,其中交流充電樁114472個、直流充電樁81492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66094個。2018年4月較2018年3月新增公共類充電樁8984個。從2017年5月到2018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8405個,2018年4月同比增長62.5%。
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數據省、區、市情況(不含港、澳、臺),省級行政區域內所擁有的公共類充電樁數量前十的分別為:北京40184個、上海33666個、廣東32693個、江蘇27152個、山東20282個、浙江12734個、天津11422個、河北11087個、安徽10782個、湖北7340個。
2018年4月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省市排行TOP10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6 年底,公共充電樁保有量15萬個,私人充電樁8萬個。根據2016 年規劃,計劃建設分散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專用充電樁86萬個。從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來看,2016 年公共充電樁建設增速達到200%,但相比之下專用樁建設速度明 顯不達預期。要加快充電基礎建設,居民小區與單位停車場充電樁為重點發展方向,優化公共充電樁布局, 2017年力爭新增充電樁達到80萬個,其中專用樁70萬個,公共樁10萬個。按此規劃,2017年專用樁將有近9倍的增長速度。
專用充電樁保有量未來四年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大運營商
目前充電樁市場上有百余家運營商,但是國家電網、普天、萬幫、特來電前四大運營商占據了 86%的市場份額。 在四大運營商中,特銳德和國家電網占據了絕對優勢。
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充電設施建設
由于充電樁的配置是多數用戶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充電設施的完善對于降低用戶的里程焦慮至關重要。因此, 明確充電樁行業規范成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關鍵環節。 自 2015 年下半年起,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充電樁相關政策, 以此更好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目前國家電網仍是國內充電樁領域最大的投資主體
充電運營作為一個涉足國家所管控的電力行業,服務費和電價都受到國家指導,而作為電力的提供者和充電標準的主要制定者,國家電網優勢顯著。 國家電網其旗下的“e充網”運營平臺發展也正日益壯大, 因此國家電網在充電站運營領域的地位短期內不可動搖。
然而,未來,在行業發展逐步規范和成熟之后,社會投資主體將成為充電設施投資的主力軍,國網的市場份額將逐步降低。 從短期來看,國網中標的充電樁利潤率仍將維持較高的水平。
充電樁智能化程度需進一步提升
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助手等新科技的推動下,充電樁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目前, 使用手機進行充電設備位置的用戶占據了充電用戶的大多數。 充電客戶還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系統訪問和充電繳費。 充電樁主可以通過手機實現對充電設備的遠程監控,保證充電業務正常運營。 此外,樁與手機配對后,樁主可通過手機遠程錯峰充電,節省充電費用。 這些手機應用都充分挖掘了充電樁的使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充電樁的使用效率。
私人充電樁占據半壁江山, 該領域不容忽視
縱觀國內充電樁市場,私人充電樁可謂占據了半壁江山:截至2017年底,我國的充電樁保有量達45萬個。其中,公共類充電樁21萬個,私人類充電樁24萬個。 私人充電樁即用戶為滿足自身車輛需要自行在小區內投資建設的充電樁。私人充電樁市場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