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組是海上風電開發的基石,其效率和可靠性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效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的趨勢已經十分明朗。在“大國重器——海上風電大型機組高峰論壇”的主題論壇二上,中國海裝副總經理湯文兵介紹了海裝正在進行的10MW研究項目。
湯文兵表示,大兆瓦機型“大”到什么程度取決于三個因素,首先最重要的在整機企業是否擁有技術沉淀,是否掌握了技術核心;其次是否可以制造出符合相應要求的葉片;最后則是大型機組經濟性和是否足夠的資金支撐。
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和沉淀,中國海裝掌握了整機制造的技術核心,無論是陸上風電還是海上,中國海裝具備所有機型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中國海裝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配套能力,葉片方面,我們聯合洛陽雙瑞風電葉片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國內最長的83.6m適應5MW海上風電機組的葉片。此外,作為中船重工傾力打造的一張“風電名片”,中國海裝獲得了集團的大力支持。
當前,中國海裝10兆瓦項目已經立項,這充分證明了中國海裝在大兆瓦機型研究方面的實力和信心,預計到2020年,中國海裝將全面釋放大兆瓦機組性能優勢。
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可靠性是驗證出來的
在峰會的主旨演講中,中國海裝市場總監張海亞通過三個層次、六個問題推導出:“高單位千瓦大兆瓦機組”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這一結論。誠然,是十年海上路,中國海裝對整機總體設計是這么理解的,更是這么做的。同時,為了保證機組20年全天候無人值守運行,中國海裝在做“大”的過程中還進行了大量驗證。
中國海裝始終堅持,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可靠性是驗證出來的。在產品設計上提出了以高安全高性價比為目標的系統分解技術和基于葉片載荷外推的型譜規劃方法,提出了變槳參數慣量匹配方法,開發了兩點支撐的大軸承傳動鏈構形,解決了風輪與增速箱載荷解耦和變槳參數設計難題,同時提出了基于可靠性序貫分析的安全系數分配等系列先進方法,提高了整機可靠性。
得益于設計方面的高可靠性,中國海裝目前批量運行的22臺海上風電機組取得了驕人的運行業績,其中福建福清興化灣項目2臺H128機組可利用率99.18%,等效滿發小時數2170.15;江蘇如東八仙角項目:19臺H151機組可利用率98.65%,等效滿發小時數1741.56;H171機組可利用率98.81 %,等效滿發小時數2117.14。這些機組長期安全、穩定的運行,也充分驗證了中國海裝產品的可靠性。
全產業鏈整合 護航機組全壽命周期
相較陸上風電,海上風電除了是風電項目,也是海洋工程,除了風電技術,更需要借助先進的海洋工程技術。中船重工是我國海軍武器裝備研制的主體和核心力量,在海洋工程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與強大的實力,依托中船重工的海工技術,中國海裝在海上風電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中船重工擁有雄厚的大型成套設備開發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憑借中船重工產業鏈,中國海裝具備近乎完整的風電機組零部件配套體系。從五大核心部件——葉片、齒輪箱、發電機、主控、變槳,到三大結構件——輪轂、機架、主軸,再到液壓、剎車、冷卻、滑環等各類系統配套件,中國海裝可實現近90%的配套服務能力,央企的體制可以確保風電機組在風機20余年全生命周期的運行和維護。
海上工程運維 智能化+專業團隊雙保障
中國海裝研究院大數據所所長楊妍妮在出席“第五屆中國風電后市場專題研討會”對中國海裝大數據健康管理系統進行了分享。
為了促進風電行業的數字化發展,中國海裝與國家氣候中心聯合打造了風資源評估系統——LIGA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形成了前期風資源、實時監視、完成了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架構。
LiGa 大數據平臺將作為中國海裝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平臺,利用數據洞察能力推動核心問題的解決。該平臺圍繞風電核心問題,形成了前期風資源、實時監視、產品分析、后評估及決策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產品,是風場投資運營、運行維護及產品優化的智慧大腦,并形成配套信息系統負責分析決策的執行,最終形成專項問題的智能解決方案。
對于LIGA平臺在運維方面的作用,中國海裝工程技術公司海上運維中心劉城,在2018海上峰會上進行了及介紹。他表示通過LIGA平臺可實現對所有風機運行狀態的監控和風機數據的處理,實現數字化運維,有效提升運維效率,達到運維智能化目的。
在海上風電工程和運維方面,中國海裝發揮產業優勢、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海上工程、運維團隊。劉城所屬的海上工程技術公司為中國海裝全資子公司,擁有先進的安裝船、運維船等設備,具備較強的海上施工活動能力,這將為日后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提供有力保障。
三年前,一篇名為《走向深海,中國企業拿什么跟西門子競爭》的文章引發了風電圈的關注,三年后,中國風電企業則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國內海上風電的技術與實力。
習總書記說:“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中國海裝堅信不忘初心,掌握海上風電技術核心,中國企業必將大有所為!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