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煤炭經濟發展趨勢與企業風險管理研討會近日舉行,煤炭行業的成本核算制度成為與會者的重要議題。這與財政部正在各地緊鑼密鼓地開展的關于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調研工作不謀而合。
業內專家呼吁,煤炭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各自為政”的現象不能再存在下去了,煤炭企業需要一套全面、科學地反映煤炭企業真實成本的成本核算制度。
核算對象:原煤VS商品煤
“上世紀90年代,原能源部、原煤炭部針對煤炭行業都曾經有過會計核算辦法,但歷經20年的發展,這套辦法儼然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煤炭行業。”天地科技[21.57 0.75%]股份公司王坡煤礦總會計師王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煤炭行業的成本核算辦法保留了計劃經濟的色彩,這幾年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深入,會計政策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并沒有結合行業特點,以至于企業在對成本進行核算時都是“各自為政”。
“現在確實需要對成本核算行為進行梳理了,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成本核算對象的確認問題。”事實上,煤炭行業內對成本核算對象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原煤,一種是商品煤。
原煤是指從地上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經篩選加工去掉矸石、黃鐵礦等雜物后的煤。商品煤的概念則要大很多,原煤也被涵蓋其中。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煤炭企業沿襲的還是原能源部制定的辦法,以原煤為成本核算對象,即無論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否已經銷售,都按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實際產品為核算對象。還有不少企業比如神華集團、天地科技股份公司王坡煤礦等則是按照商品煤,即以作為商品出售的煤炭產品為核算對象。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量差問題導致的產品單位成本的差異。”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當企業的勞動對象是大自然原始的儲量煤時,其即使不賣掉,但只要被開采出來就會相應發生一定的費用,而商品煤是以銷售量為基礎,銷售量和生產量之間自然存在差異。
以開采100噸煤為例,由于煤中存有矸石等其他雜物,那么在銷售時,或許只銷售了90噸。因此,不同的成本核算對象算出的單位成本是不一樣的,以商品煤來計量成本,會與實際開采過程中消耗的成本不匹配。
全口徑成本核算
在王志剛看來,或許以商品煤為核算對象更符合煤炭企業的實際,因為商品煤可以更為全面地反映煤炭企業的成本,而不像原煤那樣核算的只是生產制造成本。“從根本上講,煤炭企業需要一套全面、科學地反映煤炭企業真實成本的成本核算制度。”2006年前后,煤價始終處于高位,煤炭行業因被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是暴利行業而備受壓力。為了澄清社會各界將煤炭行業認定為暴利行業的誤解,也為了更為真實地核算煤炭企業的成本,全口徑成本核算成為業內的一致共識。
“全口徑成本核算就是指,自企業從國家獲得開采權、經各生產環節直到企業出讓產品所有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費用,都應納入成本核算。”上述業內人士說。
由于煤炭行業的特殊性,在煤炭生產成本核算中不僅有原材料的投入,更有安全成本和環境成本的投入。
長久以來,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基本上反映的是制造成本。王志剛介紹,根據會計準則,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分開核算,成本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結合煤炭企業,其可以分為原材料、工資、職工福利費、電力、折舊費、井巷工程基金、維簡費、修理費、地面塌陷賠償費和其他支出等項分別進行核算。“這些遠遠不能反映煤炭企業發生的真實成本,煤炭產品的成本應該是‘生產成本+安全成本+環境成本’。”
勢在必行的環境成本
在煤炭企業全口徑成本核算中,環境成本在政府大力倡導保護生態環境與節約資源能源的當下顯得尤為必要。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環境中心主任徐華清介紹,就礦山設計和開采來說,絕大多數礦業企業沒有將礦區環境治理和閉坑后的生態恢復等投入納入生產成本,而是將開采后留下的礦區治理和生態環境修復等問題甩給了當地政府和社會。相對于其他礦業而言,煤炭的開采工程尤為巨大,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尤為嚴重。
“誰收益、誰付費”的政策導向已經在山西先行一步。山西省已經啟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對煤炭開采和生態環境的恢復試行補償機制,逐步實現煤炭生產外部成本內在化。
地處山西晉城的王坡煤礦,現在要按規定提取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噸煤提取約10元;提取煤礦轉產發展基金,噸煤提取約5元。
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成本核算,勢必會引起企業將此負擔轉移到市場從而引起價格上漲。盡管近兩年來,煤炭價格依然處于高位運行的現實將企業環境成本的壓力平靜地消化了,但很多煤炭企業對于懸在頭上的另一把利劍—— —正在修改中的資源稅依然擔心,“再征收資源稅,企業還可以承受嗎?”一位接近財政部政策制定的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對煤炭行業尤其是對資源類企業的成本核算制度進行梳理,不僅僅可以幫助企業明晰產品的成本構成從而促進企業的成本管理,也可以幫助政府了解企業真實的負擔水平,從而正確地制定出可以兼顧企業和社會雙方承受能力的相關政策。
盡管煤炭行業目前已經初步制定出行業成本核算制度,但其對于財政部正在調研的產品成本核算制度依然非常期待。“國家層面更為權威的成本核算制度,對于促進企業重視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