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高效清潔能源,核能發電經歷數十年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清潔能源電力體系中重要的一份子。安全系數高,自主創新力強,有龐大的電力需求支撐和堅定的政策拉動,我國核電產業持續向5000億市場規模進發。
8月8日的消息顯示,早盤核電表現搶眼,中廣核技、中國核建、中核科技、臺海核電等個股均有拉升表現。
核電不僅是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更是一個中國自己掌握著核心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的新能源領域。自“華龍一號”走向世界后,核電成為我國“走出去”的新名片,從技術協助到產品輸出,獲得了極大認可。
總的來說,我國核電發展雖然困難重重,卻收獲了實質性的階段成果。其中,最令人重視的核安全問題也被牢牢擺在了前列,在對廣大群眾做環保科普的同時,也旨在提高核電和核電站的群眾接受度與認知度。
就在2018年8月7日,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國廣核集團啟動了公眾申請參觀核電站網絡報名系統”。從9月起,6大核電基地將依次接受報名,“8˙7公眾開放體驗日”甚至放出了科普機器人“核寶”,這也是我國首個亮相的核電科普機器人。
長期以來,還是有不少人對核電持偏頗意見,主要也就是擔心其安全系數。但是在改革的大浪潮中,核能利用以及核電站的建立,都是不可缺少的淘換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助力。因此,在宣傳教育以及核電知識科普上下功夫,能為核電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做好鋪墊。
另一個有利于核電發展的莫過于以“一帶一路”為核心的境外合作,除了是對中國核技術與核設備的肯定外,更是促進核電市場擴容的可行路徑。最新消息訊,我國將與土耳其達成交易合作,地點就位于色雷斯。
實際上,從我國核電發展的歷史來看,不可謂不勵志。截至2017年底,全球447臺運行的核電發電機,我國占了37個名額,僅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少5臺,比排名第二的法國少21臺,發展速度令世界側目。
算算不過四五十年的時間,我國核電工業就有了巨大的變化,還有了“華龍一號”這樣的金名片。一方面,國內電力需求不斷上漲要求電力來源更多樣化;另一方面,生態發展新篇章既開,包括核電在內的清潔能源發電比重自然要更進一步。
目前,我國核電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業界分析,相較龐大的經濟體量和用電需求,核電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而且,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我國一有政策的強勢引導,二有成熟可靠的自主技術和產業鏈,三有豐富的營運經驗,確保安全,四有充足的資金支持。
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前途無量。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中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占全球在建機組裝機容量的31%,居全球之首。整個2017年,全國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近2500億千瓦時,2018上半年,核能發電減少標準煤燃燒4000多萬噸。
背靠能源結構調整大趨勢,核電發展對碳減排的貢獻不容忽視。業界預測,核電市場規模在2到3年內將直逼5000億大關,年拉動資本規模在1600億到1800億之間。可以想見,短期內,核電產業都將是新能源板塊中備受矚目的生力軍。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