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們村小學屋頂可以發電哩,還能賺錢呦。”8月22日上午,在美蘭區靈山鎮愛群村小學,樓頂傾斜的太陽能電池板安放錯落有致,在陽光下折射著光芒,脫貧戶俞詩長開心地告訴記者。
愛群村是海口建檔立卡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下轄10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共有679戶2393人,長年以來缺乏村集體經濟,被稱為“空殼村”,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為生,迫切需要培育產業支撐,提高村級經濟整體發展水平。
“通過實地走訪,借鑒外地經驗,我們村重點發展光伏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愛群村駐村第一書記吳亞毅說,該地區氣候良好,日照時間充足,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2017年8月,該村建成100千瓦光伏發電設施,分布在愛群村小學和靈山鎮中心小學,當年11月并網發電開始產生收益。
21日上午,在美蘭區靈山鎮愛群村,樓頂上的光伏發電設施正在運行。
1
光伏發電+特色養殖穩增收
21日上午,記者登上靈山鎮中心小學樓頂看到,多塊長方形太陽發電板,傾斜在寬敞的屋頂,底部支架穩穩地固定在石柱中,組成小型光伏發電“矩陣”。“這個‘吃’進去的是陽光,吐出的是源源不斷的收益。”俞詩長說,靠著光伏發電收益,去年,包括他在內的4戶脫貧戶每戶領了1000元的收入。
脫貧后決不返貧,把日子過得更紅火,這是俞詩長2016年底摘掉貧困戶帽子后為自己定下的目標。“學好本事,到里都有飯吃。”在政府扶貧資金的幫助下,俞詩長加入了當地有名的咸水鴨養殖專業合作社,入股成為“股東”,定期享受分紅。
吳亞毅說,老俞到合作社打工,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可是“不知足”的他還不忘“偷師學藝”,跟著靈山鎮“田教授”、合作社理事長林聲茂用心學養殖技術,后來就利用家門口有水塘的優勢,自己也開始養咸水鴨。從一開始的50只,到現在年出欄450只,年增加純收入5670元。在靈山鎮電商扶貧中心的幫助下,俞詩長又開始“觸網”,摸索網絡銷售門路,逐漸成了一名微商,現在能很熟練地運用微信朋友圈推銷,并負責送貨上門,生活蒸蒸日上。
“這是我的新家,多年的夢想終于實現了。”走進老俞的新房看到,這是一棟75平方米的新樓房,兩室一廳,地面鋪上瓷磚,寬敞整潔。老俞說“,以前,我們一家人擠在15平方米的老屋,不僅會漏雨,木板床還吱吱作響,現在一切都好起來了。”
2
發展多元產業壯大集體經濟
“脫貧不是終點,更是新的起點,必須要多條腿走路。”吳亞毅認為,只有因地制宜發展多元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才能確保脫貧戶收入更多,讓鄉村更美更富。
吳亞毅說,100千瓦光伏發電產業,目前已給村集體帶來5萬多元的收入。為了減輕村子的負擔,83萬元光伏發電投資,全部由政府承擔,產生的收益全部歸村集體統一民主使用,用于幫扶貧困家庭,支持村莊公益事業,鞏固脫貧成果。作為整村推進貧困村,愛群村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5人已全部脫貧,2017年整村脫貧出列,當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2758元。
“光伏扶貧項目,建立村級電站,是產業扶貧的有效途徑,收益長期穩定,為精準脫貧注入新動能。同時,也使許多貧困村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美蘭區科工信局局長符明雄介紹,除了愛群村,美蘭區大致坡鎮昌福村、金堆村,三江鎮茄苪村也在開展光伏扶貧,裝機容量全部是100千瓦,太陽能發電設施可使用20年,每年可為每個村帶來12萬元的收入。
據了解,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靈山鎮愛群村還凝聚社會力量,通過“百企幫百村”企業出資5萬元,幫助愛群村委會入股聲茂咸水鴨養殖產銷專業合作,2017年獲3萬元分紅;以扶貧資金幫助4戶貧困戶入股聲茂咸水鴨養殖產銷專業合作,每年有10%的入股分紅。組建愛群村委會建筑工程服務隊,吸收貧困戶和村民共37人加入服務隊,與區城投公司達成業務合作意向,優先招用貧困家庭成員務工。
(海口日報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王聘釗)
對照脫貧攻堅考評細則
瓊山開展扶貧檢查比對
連日來,瓊山區對照脫貧攻堅考評細則,充分調動整合全區各級各部門工作力量,加強對整村推進貧困村莊的自查工作,不斷鞏固扶貧成果。
21日上午,瓊山區舊州鎮扶貧督察小組到雅秀村開展扶貧檢查。督察組不僅檢查了村民集中飼養的黑山羊,還進村入戶,挨家挨戶核查幫扶對象的實際情況,同時還對全村扶貧的精準識別、精準退出以及扶學、扶醫、扶產業等材料進行檢查對比,并現場指導村干部做好歸檔。
雅秀是整村推進貧困村,去年鎮里引導村民以“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黑山羊養殖,首批引進的67只種羊如今已發展到了205只。雅秀村黑山羊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蔡汝再說,下一步還要擴大規模,帶大家脫貧致富。
2016年,雅秀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共有82戶356人,幫扶工作啟動后,鎮里除了引導貧困戶成立養羊合作社,還給每家貧困戶發放了牛、羊、雞等扶貧活體,種植了檳榔、龍眼、絲瓜等農作物,截至目前已有81戶354人脫貧。
除了舊州鎮雅秀村,最近,瓊山區以鎮為單位,組織鎮干部和幫扶責任人,對云龍鎮云嶺村、三門坡鎮清泉村、甲子鎮瓊星村等整村推進貧困村開展自查工作,在做好對標整改的同時,擴大扶貧知識的知曉率,提高群眾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
(海口日報記者陳麗園 特約記者林先鋒 通訊員許晶亮)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