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中非能源合作:“南南”互利共贏的典范

中非能源合作:“南南”互利共贏的典范

2018-08-28 13:26:37 中國石油報   作者: 李越強 陸如泉   

2018年第七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此次峰會是中國全面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和中國著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召開的,預計在會議規模、層次和成果方面將超過往屆。隨著此次峰會進入倒計時,峰會也愈加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眾所周知,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非合作側重于政治互信和經濟援助。此后,基于市場化原則的經濟合作則是中非合作的核心。近三十年來,基礎設施建設、石油天然氣開發利用、礦產資源開發是中非雙方經濟合作的三大支柱。作為支柱產業之一,以石油天然氣開發利用為主的能源合作在過去走過了怎樣的歷程?產生怎樣的影響?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未來一個時期如何實現中非能源合作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曾經在非洲石油項目工作過的石油人,筆者這里做一簡要梳理和論述。

首先,中非能源合作經歷了“從北到西再到東”的過程,基本覆蓋了非洲全境。中非能源合作起始于中石油1995年對蘇丹6區的石油勘探與開發。回顧過去20多年的歷程,中非能源合作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合作熱點集中在北非地區,時間跨度從1995年到2004年前后,大約十年左右。彼時,以中石油為主的中國石油企業在蘇丹(含現在的南蘇丹)、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油氣投資與建設運營活動。其中重點的里程碑包括1999年蘇丹1/2/4區千萬噸級油田建成投產并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配套工程,2003年蘇丹3/7區億噸級可采儲量的大發現,2004年蘇丹6區油田一期工程投產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分別于2003年2004年成功進入阿爾及利亞上游市場。

第二個階段的合作熱點集中在西非地區,從2005年至2010年前后,這一期間,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為主的中國三大石油央企在西非地區實現了“多點突破”,典型的有:2004年,中石化成功實現在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的突破,比如,從BP石油公司手中購買了安哥拉海上18號區塊的50%股份,后來該項目成為中石化海外的核心資產和最賺錢的項目之一;2006年中海油從道達爾公司手中收購尼日利亞海上Akpo開發區塊45%的股份;2007年前后,中石油連續獲得在西非乍得、尼日爾風險勘探區塊的主導作業權,并在此后數年分別獲得累計數億噸級地質儲量的重大發現。

第三個階段的合作熱點集中在東非地區,從2010年至2015年前后,這一時期得益于ENI(意大利國家石油公司)、安納達科(美國獨立石油公司)率先在東非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取得世界級的天然氣大發現,使得該地區成為國際油氣合作“炙手可熱”地區。自然,該地區吸引這中國大型石油企業的目光,最為典型的就是中石油于2013年成功收購ENI公司莫桑比克海上4區塊20%的權益,從而成為這一上百億美元投資天然氣及LNG項目的重量級玩家(埃克森美孚公司與2017年也加入該項目)。2010年前后,中國石油企業陸續進入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等東非油氣市場,其中保利協鑫等民營企業在埃塞俄比亞的天然氣勘探開發取得顯著進展。

從可公開的數據來看,中國石油企業過去20多年在非洲的累計權益投資達800億美元以上;分別形成了北非、西非(含中非)和東非石油項目集群,建成了年產1.1億噸左右的原油生產能力。2017年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地區作業產量當量在8000萬噸左右,權益產量已超過4000萬噸;取得了接近行業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非洲地區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培育形成的海外最大合作區之一,能源堪稱中非經貿合作的“壓艙石”。

其次,中非能源合作是非洲重點資源國“工業化”進程的一篇絢麗華章。在筆者看來,中非能源合作最重大、最有意義的成果是過去十數年高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過石油投資,以及匹配的工程技術、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和產能等方面的建設,使得中國的資本、石油工業的技術和標準、設備制造能力以及人才等,向非洲進行了大規模的轉移和落地生根,幫助非洲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使得“發展”基本成為非洲人民的共識,其核心就是“工業化”。而以石油產業為代表工業化是非洲實現發展、進而實現與現代世界接軌的重要手段。這方面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中石油幫助蘇丹、南蘇丹、尼日爾、乍得建立了一體化全產業鏈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使得這些曾經是全球最為貧窮落后的國家一躍成為非洲地區新型工業化的代表。

另一方面,中國石油企業通過“深耕細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在本地化運營、油田社區建設、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對非洲進行了重大投入,持續打造中非合作“互利共贏”的典范。比如,在蘇丹和南蘇丹,中石油在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事業方面累計投入數億美元,為數萬當地員工提供了工作機會,惠及了數百萬的人口,蘇丹項目員工本地化比率已超過90%。再如,在尼日利亞和安哥拉,中海油、中石化高度重視對海域勘探開發的環境保護,與合作伙伴一道建立全面系統的HSE管理體系,HSE記錄和業績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再次,中非能源合作當前面臨著“安全、合規、資源、市場和公共關系”五方面的風險。中非能源合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動蕩加劇、石油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大、國際油價走低以及資源國政局波動等因素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中非能源合作的風險有所攀升。一是因恐怖主義和部落沖突給中國石油企業投資運營帶來的安全風險居高不下。比如,活動于尼日利亞、乍得等地的“博科圣地”恐怖組織對油田現場作業帶來極大危害;南蘇丹獨立后,部族之間的沖突持續加劇,一直干擾著中方油田項目的正常生產運營。

二是合規風險持續高企。非洲大多資源國社會治理水平較低,市場化、透明化程度不高,腐敗現象較為普遍,導致石油項目在前期開發談判和后續運營管理過程中面臨層出不窮的法律與合規風險。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經常遭遇“前任總統簽約、后任總統毀約”的窘境。而且中國企業也曾因深陷“環保陷阱”“社區糾紛”等而遭遇過巨額罰款。

三是資源與市場風險也非常突出。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的油田合作項目大多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或本世紀處,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后,一些主力油田已經進入開發和生產的中后期,后續儲量接替乏力,急需通過勘探發現新的儲量。由于區塊面積限制或合同條款限制等原因,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勘探前景并不樂觀,面臨較大資源風險。另外,中國企業在非洲一些內陸國家從事投資開發,遠離消費市場主體,石油外輸的成本很高,或者難以打通外輸通道以實現原油的價值,這無異于“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有著較大的市場風險。

而且,在資源國政府關系處理,如何與媒體和非政府組織(NGO)打交道等公共關系方面,中國石油企業的能力亟待提升。特別是在如何與西方背景的媒體和NGO打交道上,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吃的“暗虧”不少,有的甚至背上了“資源掠奪者”“環境破壞者”的惡名。公共關系風險涉及企業聲譽,一旦發生問題,修復的難度極大。

最后,中非能源合作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有“一萬個理由”要將中非能源合作進行到底。盡管面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但中非能源合作總的來說非常成功,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展望未來,應繼續本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繼續提升中非能源合作的層次和水平,把非洲地區打造成為“有深度、有效益、有影響”的重要合作區。所謂有深度,就是繼續用好中國和非洲良好的政治經濟關系,充分發揮中方主導作業的優勢,積極與國際同行進行多方合作,按照“鞏固北非、做強西非、拓展東非”的思路,與資源國開展深度合作。所謂有效益,就是確保中方主導或參與的油氣開發生產項目實現有效發展,在謀求實現合理投資回報的同時,為當地政府和社會多貢獻收入、利潤和稅收,支撐當地經濟發展。所謂有影響,就是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力爭把每一個重大油氣合作項目做成精品,樹立中國能源企業在非洲的良好影響,提升我們的軟實力。

讓我們與非洲伙伴、國際同行攜起手來,將中非能源合作進行到底,進一步推動油氣合作走實走深、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石油天然氣開發, 石油勘探 ,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