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某生物質發電企業向財政部紀檢組反映,國家拖欠其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已達10億元,引起相關部門重視。據了解,補貼拖欠目前已成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普遍痛點。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已超過1200億元。
我國是農業大國,具備發展生物質能的優勢,加之能源、環境的巨大壓力,生物質發電產業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但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組成部分,生物質發電長期以來在電價補貼的前提下發展,沒有補貼,難免短期內陷入困境。相比于燃煤電廠,生物質發電企業單位一次投資大、燃料收儲運成本高,若沒有補貼或存在補貼拖欠情況,將造成經營困難甚至資金鏈斷裂。
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而言,生物質發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快速發展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企業也普遍受補貼拖欠影響。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表示,第七批補貼目錄發放的主要是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的部分,目前補貼資金還未到位。若能盡快發放補貼,對改善這些企業的負債、現金流會有很大幫助。
對此,如何減少對補貼的依賴,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生物質發電企業,山東省熱電設計院院長劉博建議,補貼之外,生物質項目必須變發電為熱電,大力拓展供熱市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加大燃料收購力度的同時,有條件或創造條件建設燃料基地,降低燃料成本;積極參與國內外兩個碳交易市場,增加收入。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