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海河流域大部分地區火電水資源壓力指數明顯下降,而西北大型煤電基地所處匯水區的壓力指數則顯著上升。為此,建議西北地區煤電基地開發應實行“取水總量控制”措施。9月10日,該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于《自然—能源》。
火力發電是繼農業灌溉之后的第二大用水部門。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持續刺激和推動火電工業的產能擴張,也造成了水資源競爭日益加劇。水資源風險成為繼大氣污染排放、溫室氣體排放之后,電力工業面臨的又一重要環境挑戰。
研究發現,全國范圍內,位于水資源高壓力區的火力發電量從2000年的0.64萬億度增長到2015年的2.89萬億度,增加了3.5倍。在我國10個水資源一級區中,覆蓋新疆、內蒙古西部等地區的西北諸河流域增幅近14倍,是新千年以來火電產能擴張最快的一級區。而其中位于以沙漠和戈壁地貌為主干旱地區的火力發電量,則從不到50億度增長到近1000億度。
總體上我國火電工業取得了顯著的節水成效,但由于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平均,能源開發熱點地區的水資源壓力仍將持續,潛在水風險不容忽視。針對這些問題,研究進一步提出了采取流域或匯水區尺度的取水總量控制措施,將水資源承載力作為電站規劃和投資建設的主要環境約束之一。在未來規劃和管理中,應關注電力工業發展對流域及區域水循環的整體影響,借助更加完善的用水計量手段,在極度缺水地區考慮引入更加嚴格的措施,推動水資源管理的精細化和系統化。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