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谷電價,又稱峰谷分時段電價、分時電價,是根據電網的負荷變化情況,將每日劃分為用電高峰、低谷、平段等多個時段,通過電費分段差異引導用電客戶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安排用電時間,最終起到削峰填谷、提高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等。峰谷電價機制在于調動電力用戶在削峰填谷、均衡用電的積極性。相對于現存的階梯電價制度,峰谷電價有明顯的優勢所在。
我國峰谷電價的實踐最早在華東地區進行,目前有在全國普遍推廣的勢頭?,F已公布出來的多個省份的峰谷電價統計中,峰谷電價價差每千瓦時在0.7元以上,甚至一些地區價差達到1元以上。這么大的價差對于企業成本和居民生活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價差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果峰谷電價價差較小的話難以刺激電力用戶調整用電行為的積極性,峰谷電價之削峰填谷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峰谷電價的價差較大,對于電力用戶,尤其是對于企業經營而言,改變用電時段安排的愿望就會增強。但從世界范圍看,目前我國的峰谷電價價差不算太大,甚至處于較小的范圍。
峰谷電價機制的建立是基于電力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而形成的細分市場,在設計理念上可以融合了階梯電價的電量分檔思路,每個檔次的電價再細分為高峰電價、低谷電價及平段電價,不同檔次間的峰谷電價也采取了差異化設計。峰谷電價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降低電網的運行成本及發電廠用于調峰的成本。由于電網負荷峰谷階段的存在,火電廠承擔了大部分的調峰任務,而火電廠針對調峰任務一般都安排專門的火電機組用于電網出現峰荷時段滿負荷或大負荷運行進行調峰,而在電網出現谷荷時段,調峰機組就要退出投運,由于發電廠發電的特點,調峰任務就等于間接增加了火電廠的發電成本。電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為發電端與用電端要保持動態平衡,從電力生產及輸送的角度講,削峰填谷后的符合趨于平穩的運行方式將有效降低電網投資且有助于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但峰谷電價機制并不是沒有弊端?,F存的階梯電價主要實行的是按用電量分檔收費,第一檔電價較低,第二檔、第三檔逐步提高,對于用電量較少的用戶,采用階梯電價的用戶可能要比采用峰谷電價計費的用戶支付的電費要少,而且對于用電時段的影響不大,采用峰谷電價機制計費就意味著用電高峰要支付更大的電費,如果想支付更少的電費,就不得不重新安排用電時間到電網負荷低谷時間段。這對于居民生活及作息時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大工業用電采用峰谷電價機制計費對于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提供了可能性,現行的大部分地區的分時電價定價體系已經對企業的經營方式產生了影響。電價低谷段多數是在夜里發生,企業為了支付較低的費用,將高耗能產品的生產安排到夜間進行,而員工就不得不夜間工作,長期看,這對于員工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如果強制企業放棄這種生產安排,就會導致生產企業不得不安排在白天電價高峰時段生產導致支付更高的費用,那峰谷電價機制計費的方式對于生產企業而言就失去了意義。
目前對于普通居民而言,現行的峰谷電價機制計費方式可能要比階梯電價機制計費方式支付更低的電費,這并不意味階梯電價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現行的階梯電價機制中的分檔區間不合理導致了兩種電價計費方式的差異明顯,尤其是第一檔區間太小的設計已經不能與當前的經濟水平相適宜,不利于低收入群體通過用電改善生活質量。關于峰谷電價優勢和弊端的討論也不能僅從電力系統的角度出發,還需綜合考慮居民生活安排的合理性及員工身心健康等社會因素。另外,當前峰谷電價機制雖然是分時段收費,但也沒有做到電價的及時預測與反饋,峰谷電價機制仍然是基于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能源供給側的需求,缺乏考慮作為電力用戶的能源需求側的訴求。
要真正解決電價機制問題,首先要清楚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電價問題是電力改革的利益核心部分,要有頂層設計,更需要傾聽百姓心聲。峰谷電價多時段的設計方向是正確的,但各時段的間隔太長,并不能很好的引導電力用戶消費,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建立電價互動的計費機制,實時監測電價變化及反映供電成本變化,也更便于電力用戶及時作出用電調整。在電價機制調整的過程中,建立有效的電價預測體系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峰谷電價體系的設計如果延伸到電動汽車普遍的時間維度里,如果采取夜里谷荷時段充電,計價電費就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獨立的電價預測體系有助于改善電網及用戶的電力消費習慣,目前看,這方面可能還比較缺乏。
如果說階梯電價機制是電力供應緊缺的產物,在電力供應充足的情況下,那峰谷電價的目的則是解決如何引導受電端促進電網高效低成本運行的問題,從電網運行的特點看,相對于階梯電價而言,峰谷電價的設計顯得更有說服力。而具體到電力用戶終端而言,哪一種方式支付電費低就可能更具說服力了,既然電網都能高效低成本運行了,電費是不是要降低一些了?
版權聲明:聶光輝,專欄作家,多家智庫型機構特約研究員、撰稿人。評論及觀點多次被權威媒體發表或轉載。多篇內容被政府部門采信。欄目內容版權已委托相關版權方代理,轉載需獲作者授權。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