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迎接平價新時代 拓寬發展新空間”為主題的201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展出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600多家企業展示了各自最新研發成果,覆蓋風能開發和利用完整產業鏈。
業界專家表示,當前,我國風電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多年的風電技術積累成果集中爆發,新機型推出數量創歷年新高。地方小型企業和民營資本投資額度不斷增長,風電運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未來將保持高幅增長。
引歐洲經驗拓國內市場
參展商DNV·GL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目前由煤炭主導的發電產業將很快實現多樣化,風能、太陽能、燃氣、核能發電增長強勁。自2011年以來,陸上風電的發電量一直呈現穩步增長,而這一態勢也將繼續維持。到2050年,陸上風電將提供26%的生產用電,海上風電將提供6%的生產用電。另外,太陽能光伏會成為主導能源,到2034年將超過煤炭成為主要的發電來源。
為更好地學習歐洲在海上風電方面的發展模式,展會同期還舉行了中歐海上風電工程及裝備展覽會,邀請了英國、挪威、荷蘭等國的風電專家分享經驗,展示了歐洲先進的海上風電專用安裝平臺、安裝船、港口設施等設備。
歐洲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經驗豐富、技術成熟,海上風電被認為是中國的下一個風口,即將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但因為起步晚,迫切需要借鑒和參考歐洲海上風電發展經驗。海上風電工程裝備作為海上風力發電的核心組成部分,對海上風電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前期工程建設和后期運維成本,因此受到業界高度關注。
分散式風電最合中國胃口
“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開發重心向中東南部轉移已成必然,但這些地區地形復雜,多為山地和丘陵,可供集中連片開發的區域愈來愈少,大規模開發模式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未來分散式開發將成為主要模式之一。今年國家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多項支持分散式風電的文件,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分散式風電發展規劃,2018年被稱為分散式風電元年。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分散式開發風電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適應性強。一是能夠更好地匹配中東南部的自然條件特點,以配網負荷和接入條件確定建設規模,可根據外部建設環境進行靈活設計,對土地依賴程度較低。二是投資規模小、建設周期短,更容易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帶動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三是中東南部普遍網架結構強,配電網用電負荷高,無消納之虞,項目收入更加穩定。
展會期間,維斯塔斯推出的4MW平臺旗艦機型V150-4.2MW,可謂陸上風電的巨無霸。參展商介紹,中國風電市場除了向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轉移,還在擺脫補貼進入競價拍賣階段。而維斯塔斯起步于西方分散式風電并持續致力于拓展全球業務,且在全球參與了超過40GW的風電拍賣項目,中國風電市場未來可謂商機無限。
發電性能和可靠性均獲提高
過去10年,我國通過技術創新使風電發電效率提高了20%—30%,發電量提升了2%—5%,運維成本下降了5%—10%。在技術創新、規模效應的雙重促進下,我國風電設備價格降低了近65%,風電場開發造價降低了近40%,而發電性能和可靠性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對于我國風電市場的未來發展,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表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未來3至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將實現平價上網,甚至未來成本將低于化石能源。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到2020年,風電及相關產業年產值將達3500萬億元,從業人數將達到100萬人左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援引2015年到2018年的數據說,四類資源區陸上風電的標桿電價4年間降低了0.04元至0.11元,但該數據對于風電平價上網目標的實現來說,僅僅完成了30%左右,離全部實現平價上網還有三分之二的距離。預計“十三五”后半段,陸上電價下降潛力可達20%。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