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歐洲為世界打造了一批頂級的汽車制造商,但在界定該行業未來走向的競爭中,它們正慢慢輸給中國。
據CNN報道,中國電動汽車的電池業務目前是汽車行業的推動力量,歐洲領導人認為,電池業務對擁有數百萬員工的歐洲汽車工業的未來至關重要,但現在再去追趕可能為時已晚。
“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未來很可能會大規模的將生產轉移到中國。”FEEM(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智庫的能源分析師西蒙認為,這對于歐洲的本土企業,例如大眾、寶馬、奔馳和雷諾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在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對這些歐洲公司來說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絕大部分的客戶都在這里,同時還能夠避免被征收高昂的進口汽車關稅,制造工廠也更加接近電池供應鏈。對于電動汽車來說,電池占到汽車價值的40%左右。
西蒙說:“只有在能夠生產電池的地方制造電動汽車才有意義。”
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齊認為,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鋰離子電池都是中國制造的,這些電池最常用于電動汽車之中。
據估計,歐洲的電動汽車只有1%的市場份額,伍德麥肯齊的全球金屬市場研究主管蓋文說:“歐洲有一些較小的工廠,但并不很重要。”
中國存在巨大的市場
中國的優勢在于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銷售量占全球的一半,國際汽車制造商正在大力投資。
大眾汽車去年宣布將在這個全球排名第二的經濟體中投入120億美元用于制造電動汽車。美國電動汽車行業領導者特斯拉(TSLA)正在上海建造一家工廠,據稱其完工后每年將生產50萬輛電動汽車,而美國每年大約只能生產10萬輛。
即便是歐洲新興的電池公司也選擇在中國投資而不是在本土投資。總部位于荷蘭的能源存儲公司LithiumWerks已經在中國建造了兩家工廠,并且宣布與上海合作伙伴在上海建造一座價值16億歐元的工廠。
這個龐大的工廠將生產鋰離子電池,屆時,每年能為16萬輛汽車提供動力。該公司的主席庫倫告訴記者,LithiumWerks選在中國投資,是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并且很容易獲得工廠建造的許可證,而在歐洲,投資會被審批所需要的繁文縟節耽擱很久。
庫倫說:“在歐洲,有很多程序需要遵循,通常需要很長時間,中國政府對該行業有‘長期愿景’,而歐洲則沒有。”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電動汽車的生產規劃,并為買家提供了激勵措施,這有助于整個行業的繁榮。
西蒙表示:“歐洲未能制定出連貫而穩固的產業政策。”歐盟正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歐盟委員會今年啟動了一項計劃,旨在鼓勵企業更多地投資電池技術,包括提供更多資金。歐盟警告說,如果歐洲公司未能在電池行業站穩腳跟,就有可能失去對供應鏈和環境標準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