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余劍鋒:四十年鴻篇巨制寫就核工業發展大圖景

余劍鋒:四十年鴻篇巨制寫就核工業發展大圖景

2018-11-22 11:10:22 中核集團   作者: 胡春玫   

這是一個宏大的核工業全產業鏈發展圖景。

今年年中,歷經多年調整重組、緊張的籌備,中國同輻在港交所上市,揭開了核技術應用造福人類的新篇章。而就在此前不久,一直以來備受矚目的AP1000實現了重大突破,其首個示范工程——三門核電1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時隔3個月,具備了商業運行條件。與此同時,“華龍一號”全球建設如火如荼地推進。跨過核電版圖,放眼核電產業鏈的“前端”:自主研發的高性能CF系列燃料組件,完成了首個循環輻照考驗;現代化的千噸級鈾礦綠色大基地,開啟了我國鈾礦開采的全新格局。在產業“后端”,去年年底,中核環保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核循環產業發展邁出關鍵步伐,拼接起核工業全產業鏈的最后一塊“版圖” ……

改革開放40年的鴻篇巨制,見證了我國核工業的大發展大變革,清晰勾勒出從核大國走向核強國的“容貌”。而這樣一幅全景式、宏大的圖景,在11月15日這樣一個時間坐標點上,在中核集團的會議室內,徐徐鋪開。鏡頭下,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余劍鋒的表情堅定、自信,談起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果,他感慨不已、直抒胸臆;面向未來,他描述著核工業的“明天”:“將來的中核集團,首先是一個完整的、先進的產業鏈。其次,它是一個科技創新平臺,包含產業鏈涉及的所有專業,同時我們不會閉門造車,我們會與國內國外相關的科研單位共同攻關,為人類和世界核工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所以,它是開放的、發展空間很大的平臺。”

重大局: 全產業鏈成就鑄牢民族復興的戰略支撐

記者(以下簡稱“記”):改革開放40年,我們整個國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體到核工業也概莫能外。那么,40年來,中核集團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余劍鋒(以下簡稱“余”):核工業的發展是中國40年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持續融入世界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核能發展的主力軍,中核集團履行國家使命,以建設更加自主、先進、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為己任,投入國民經濟主戰場,在“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方針的指導下,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我國國防軍隊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核電方面,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在幾十年核電建設運營的成熟經驗基礎上,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成功研發了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打造了新時代的大國名片。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在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共計4臺,是全球唯一按照進度計劃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

在核燃料方面,在鈾礦冶、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處理等重要環節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逐步建立起自主、先進的核燃料循環體系,鑄就著大國重器的核心和基礎。

核技術應用方面,拓展核技術在醫療、生物、農業、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圍繞“健康中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全國建成醫藥中心10個,在建13個,還有一批醫藥中心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核醫療發展,不斷提升發展能力,打造“健康中國”的推進器 。

記: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浪潮,中核集團在核工業全產業鏈都取得了顯著成就,您覺得取得這些成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余:首先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核工業正確航向。

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是核能和平開發利用的技術和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核工業創建60周年時作出重要批示:核工業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推進核能和平開發利用。中核集團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將自己置于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大局中,站在確保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積極推動核工業強國建設,努力實現核工業的跨越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鑄牢戰略支撐。

其次,堅持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為新時代注入正能量。“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是一代代核工業人用青春汗水鑄成的事業之魂、力量之源。無論是在研制原子彈、氫彈的年代還是現在,“兩彈一星”精神和核工業精神都是我們走有中國特色的科研道路、發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改革開放以來,中核集團涌現了一批先進典型,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弘揚和踐行核工業精神,并持續賦予其新的歷史價值與時代內涵。

強執行: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記: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指出核心技術靠化緣要不來。中核集團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40年來,在自主創新方面有著怎樣的積極作為?

余:從“兩彈一艇”的研制開始,核工業發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歷史。依靠自主創新,我們創造了“兩彈一艇”的輝煌,鑄就了國家安全基石,挺起了民族脊梁。改革開放以來,中核集團發展了以核電、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核科技產業,取得了“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低溫供熱堆、模塊化多功能小型堆、鈾濃縮技術工業化應用、CF3燃料組件、地浸采鈾技術、230兆電子伏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診療藥物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

改革開放40年來,中核集團堅持自主創新,確保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因為中核集團掌握了核工業全產業鏈的自主知識產權,所以才能夠提供從基建、運行到核燃料供應等所有環節的自主產品和服務。

記:中核集團有著厚重的歷史,要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集團這艘巨大的“核航母”是如何實現高效發展的?

余: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搞好國企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更是中核集團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一招。

其間,中核集團大力推進國有資本在戰略性產業的布局,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大力推進主業優質資產上市,2015年以來,中國核電、中國核建、中國同輻相繼實現IPO(首次公開募股),有力促進了核電、核工程、核技術應用等核主業快速發展。原中核建集團、核燃料公司積極申請并納入國家“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多年來,中核集團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資產規模、主營收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連續13年獲得國資委考核A級。

改革沒有終點。如今,中核集團正以軍民融合的核工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改革方向,以兩核重組為契機,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治理與管理相結合的母子公司體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權經營力度,為后續改革做好準備。

展胸懷:“一帶一路”背景下全產業鏈“走出去”

記: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核集團與多個國家的對外合作不斷向前推動,如今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余:從引進到出口,中國核工業實現新的跨越。中核集團作為唯一實現批量出口核電機組和核設施的中國企業,堅持核電“走出去”,服務世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7國出口了7臺核電機組、7座研究堆和1臺次臨界裝置。

記:集團在對外合作中實施了哪些戰略布局?取得了哪些突破?

余:建立了支撐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全球配套供應鏈,與俄、法、德、美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商務合作。今年6月8日,中俄兩國簽署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核電合作項目,合同總金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項目總造價超過千億人民幣。

以“一帶一路”為主要方向,推動核能全產業鏈“走出去”:在尼日爾、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蒙古等國家控制資源量近十萬噸;已在中亞、東南亞、非洲等國際市場開拓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等等。

依托核工業產業鏈優勢,秉持“開放、協作”的理念,中核集團規劃構建面向全球的核產業供應鏈體系,致力于加強核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效協同,促進核產業領域跨區域、跨國界的協作。

在核電領域,中核集團將持續推動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海外項目本地化采購,積極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體系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增進人民福祉。預計未來5年中核集團海外本地化采購總金額將超過36億美元,涉及南亞、中東、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經統計,未來5年中核集團進口采購和海外業務本地化采購整體需求將超過120億美元。

看長遠:戰略重組開啟核能新時代

記:我們知道,中核集團與原中國核建集團已實現重組,重組的戰略意義是什么?重組后的新中核形成了怎樣的產業結構?

余:中核集團與原中國核建集團的戰略重組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代核工業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核工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的重大舉措,將對推動建設世界一流核工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2030年,中國核電規模預計將達到1.2~1.5億千瓦,發電量占比約8%~10%,屆時,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核電國家。中核與中核建合并重組,我們的建設能力進一步加強,可以從建設、設計、運營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為下一步我國核能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重組后的新中核,形成了核能發電、核燃料、天然鈾、工程建設、核環保、核技術應用、海外市場開發、裝備制造、資產管理和金融業務等10個專業化公司以及13個直屬單位,形成了完整的核工業產業鏈,開啟了新時代核能發展的新篇章。下一步,我們還要根據國家發展和新時代核工業發展需要,繼續優化戰略布局和產業結構。

記:請您描述一下未來的中核集團將實現怎樣的生態圖景?

余:將來,中核集團是一個完整的、綠色的循環體系,是一個全產業鏈、先進的核工業體系。將來的中國核工業是一個完整的、先進的核工業產業鏈,是一個涉及所有專業的科技創新平臺,同時我們不會閉門造車,我們是對國內外所有相關單位開放、發展空間很大的平臺。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核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