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將有重大機制創新。其中,“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的舉措思路引發行業熱議。2月19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司召開光伏企業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政策征求意見。這一重大創新議題成為各大光伏企業新一年發展布局的“風向標”。
據了解,今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的首個重大機制創新是“量入為出”,即以補貼額定裝機量。如果申報項目的補貼降幅越大,所對應的補貼裝機規模也越大;反之亦然。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財政部、發改委和能源局就2019年光伏發電相關工作進行了多次協調,打破了以往三家單位“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
“此舉可以保障補貼不脫節,新增裝機補貼或不再拖欠,利好電站運營商。”興業證券(8.070,0.72,9.80%)研究員對此評論說。
賽維太陽能科技集團總裁甘勝泉對此表示,主管機構所醞釀的基本思路在緩解國家補貼壓力的同時,繼續保障了光伏裝機規模,維護了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其中,需要國家補貼項目主要承擔了扶貧、節能環保、扶助光伏等社會效益;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則在刺激引導行業加速向低價及平價上網目標邁進,推動光伏行業最終走向無需補貼的平價上網。
國內有關光伏專家告訴記者,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相關政策即將出臺,成為了行業降本增效發展的“驅動器”。“補貼競價”創新方式的提出,創設了競爭配置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為擁有領先技術和成本優勢的企業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光伏企業“高技術低成本”優勢是搶占市場的關鍵。為此,加大技術研發創新力度的投入已成為許多企業2019年新看點。甘勝泉告訴記者,高效率、高性價比的賽單晶(鑄錠單晶)硅片已被列為公司2019年重點研發對象。該產品以多晶鑄錠技術為基礎,通過技術升級和工藝改造,將實現大產能低成本制備。在此基礎上,公司今年計劃開拓東南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1GW電站項目建設目標。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