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口增長、經濟增長,能源的需求也隨之急劇上升,傳統的化石能源雖然滿足了不斷攀升的能源需求,但同時也給全球的環境與氣候帶來了嚴重的問題。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兩個替代”是有效的解決方式: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終端電力消費來替代終端化石能源消費。”在5月31日舉行的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的平行論壇1——能源轉型與新能源國際合作分論壇上,中國電建集團董事長晏志勇在致辭中擲地有聲地表示道。
晏志勇
早在2014年,中國最高領導人提出“能源革命”的同時,“兩個替代”即為能源轉型指明了方向。晏志勇認為,要實現“兩個替代”,大力發展新能源,特別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要特別地抓緊發展已經成熟的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這是一個很大的路徑選擇。
能源轉型全方位展開
事實上,近幾年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圍內尤其在中國的發展可謂十分迅猛。晏志勇介紹,從2015年開始,全球新增的發電裝機中,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裝機就超過了化石能源新增發電裝機。2017年,全球新增的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就占全球新增發電裝機容易的57.4%。截至去年,全球水電裝機已經達到11.75億千瓦,風力發電裝機達到了5.9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了4.95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球電力組裝機的三分之一。
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承建的甘再水電站
而在中國,到2018年年底,中國電力裝機容量(不計港澳臺裝機)總裝機已經達到1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經占到了38.4%。去年,國家新增的各類發電裝機是1.24億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加了0.76億萬千瓦,占新增裝機的61.5%,相當于全球去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的一半。
“我們切身地經歷到全球已經由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傳統能源體系,在向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綠色低碳能源體系轉型。”晏志勇不無感慨的表示道。
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對此表示高度贊同,在他看來,能源轉型的內涵與方向,一是在終端用能,電力所占的比例將越來越大;二是,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
秦海巖
秦海巖從四個角度闡述了正在快速發展的能源轉型。
一、政府角度,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已經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安全、改善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
二、企業角度,無論是傳統的電力企業還是國際性的大油氣公司,它們紛紛開始關注可再生能源,并采取措施進行戰略方向的調整,將風電、光伏作為它們的重要投資方向。
三、城市角度,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體,是負荷中心,目前全球有200多個城市宣布到2050年前后要實現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
四、用戶角度,一些大企業宣布所有的用電都百分百來自可再生能源,谷歌、微軟在2017年就實現了所有的用電都來自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
國際合作警惕信用風險
盡管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與轉型的方向,但是,不應忽視當下可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晏志勇認為,要迫切加大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的研發力度,使得能量的轉換效率進一步提高,使得建設成本、發電裝備的制造成本進一步下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G20峰會能源部長所提出的能源的可用性和可支付性,讓全球的人們都能夠以可承受的能力、可支付的能力去享受到電力帶來的現代文明!
房秋晨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則更多的從國際合作的角度考慮,他認為,新能源行業在能源轉型、體制機制、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要加大開展國際合作,進一步推動全球新能源行業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面對全球能源環境的新變化,也迫切需要各國政府以及各合作方加強合作,特別是各國政府、發電企業、電網企業以及用戶各個方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開展能源供給的安全保障、技術開發與利用的關鍵領域合作。
2019年2月,“一帶一路”重點工程項目——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老撾南澗水電站項移交
談到國際合作,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穩深有體會,他認為,當前全球信用風險形勢有惡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對能源合作,尤其新能源合作帶來強烈的沖擊。
他提出了四個大的風險事件:一是中美貿易摩擦使得全球信用風險水平上升,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金融市場會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二是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三是美聯儲加息改變資本流向,全球市場流動性趨緊,屬權信用風險問題顯現;四是全球商業競爭環境惡化,大買家破產風險水平持續上升。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