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根“定海神針”屹立在大海中。每一根“定海神針”直徑約6.5-7米,長度約70-80米,重1000噸。“定海神針”上再套一個“金箍”——外平臺。隨后,再將巨大的風機分體起吊,立在“定海神針”上,完成安裝。
5月20日,廣東能源集團湛江外羅海上風電項目風機基礎36根大直徑單樁沉樁施工工作全部完成。至此,國內首個海上風電總承包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
該項目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新寮島及外羅以東的近海區域,項目建成后,年上網電量超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省燃煤消耗約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5萬噸、二氧化硫80噸,環保效益顯著。
在廣東沿海,一個個像外羅項目一樣壯觀的海上大風車,在逐個矗立起來,風從海上來,轉化為清潔的電能,為廣東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新領域潛力無限
“廣東海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中國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斌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據估算,廣東省淺水區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廣東已成為三峽集團打造“海上風電引領者”戰略的重點區域。
2018年3月,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了《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編)》,規劃提出建設海上風電場23個,裝機容量6685萬千瓦,主要分布在陽江、湛江、珠海、惠州、汕頭、揭陽、汕尾市。其中:近海淺水區海上風電場15個,裝機容量985萬千瓦;近海深水區規劃海上風電場8個,裝機容量5700萬千瓦,主要作為遠期開發建設儲備場址,待相關技術成熟、開發建設成本下降后合理推進開發。
來自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廣東淺水區新核準容量873萬千瓦,淺水區并網、在建、核準總規模1035萬千瓦。其中珠海桂山示范項目去年底已經實現并網,合計并網容量10萬千瓦。
“廣東省海域遼闊,為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提供了必要的空間保障。而且海上風力資源豐富,可開發的海上風電預計達到6685萬千瓦。廣東省是能源消費大省,發展海上風電等新能源是我省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方向。”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廣東省近海淺水區開發建設容量已經接近海上風電大國英國的投產總數,具備了較大的規模效應和市場效應。我省海域的專屬經濟區還有超過5000萬千瓦的儲備場址,海上風電市場潛力巨大,海上風電產業大有可為。
新動能不斷壯大
繼續聚焦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爭取并加快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的投資開發是廣東能源集團的下一步重要發展目標。當前,該集團正按照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加快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建設和儲備。截至2018年底,新能源裝機容量超120萬千瓦,湛江外羅(一期)、陽江沙扒、湛江外羅(二期)、珠海金灣等海上風電項目獲得核準建設,為新能源未來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樣看重廣東海上風電發展潛力的還有中廣核集團。“中廣核是國內最早參與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經驗最豐富的企業之一。”該集團副總經理束國剛介紹,目前中廣核已在廣東陽江、惠州、揭陽、汕尾、汕頭等地布局海上風電項目,項目儲備裝機容量接近600萬千瓦。
廣東本地民企也在積極深耕海上風電市場,明陽智慧能源(600869)集團股份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4月,明陽中標中廣核汕尾海上1400MW風電場項目,擬安裝255臺明陽智能MySE5.5MW海上風機。目前,明陽海上風電項目容量超過400萬千瓦。2019年有6個以上大型風場開工建設,總規模超過200萬千瓦。
“5年后,當廣東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時,發電量約占到廣東年用電量的15%。換句話說,廣東未來10年新增電力需求,都可以由海上風電提供有效供給,且全都是清潔能源,提升廣東電力自給率,促進廣東從傳統能源消費大省向清潔能源產業強省轉型。”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執行總裁兼CTO張啟應說。
新技術快速發展
“作為廣東省第一個大兆瓦級海上風電項目,外羅項目的許多技術和裝備運用對廣東省來說都是第一次。包括第一次規模化使用5.5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第一次采用7米大直徑單樁基礎形式、第一座2000噸級220千伏海上升壓變電站、第一根長達12公里的220千伏電壓等級海底電纜等。”湛江外羅海上風電總承包項目經理劉晉超介紹,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分析和評判,并結合風電場特定的建設條件進行綜合決策。外羅項目的建設是對廣東省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技術能力的一次全新檢驗,也必將產生應有的示范效應。
“近年來,明陽的系列重大技術創新已經展示了海上風電的創新實力,特別是在風機大型化、抗臺風、重大裝備和重大關鍵部件不受制于人的問題上,已經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張啟應介紹,明陽整合全球研發資源,歷經10年,終于實現重大突破,相繼推出5兆瓦至12兆瓦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臺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其中5.5兆瓦和7兆瓦大風機已交付裝機。
南網科研院智網所副所長袁智勇指出,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產業布局角度看,建議推動10MW級大容量海上風機產品攻關和生產基地落地廣東,推動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匯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技術研發,開展海上風電機組性能測試特別是硬件在環測試技術研發和檢測基地落地廣東,在廣東省形成從海上風機制造、風機并網系統設計和制造、海上風電性能測試到海上風電運行維護的全產業鏈,在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科技創新研發中心。
張啟應認為,未來海上風電如同高鐵一樣,會成為我國大型裝備出口新亮點,“中國海上風電高端裝備、工程、運維管理走出國門,可以開拓全球龐大的海上風電市場,用產業新支柱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增長。”
南方電網科研院院長助理、直流輸電與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巖:
目前全球的海上風電都保持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以英國、德國、歐洲國家為主,2017年來逐漸向離岸更遠的方向發展,最遠的距離在200公里,最深的水深在52米。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的開發主要集中在了淺海區域,由小規模到大規模開發,今后遠距離大規模的海上風電的開發需求非常巨大,我覺得柔性直流可以作為海上風電送出最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裴愛國:
海上風電技術性強、經濟體量大、產業關聯度高,作為新興經濟增長點的潛力巨大。發展海上風電可推動我省海工裝備轉型升級、推進海洋服務業發展,加快我省海洋基礎學科和相關工程學科發展建設,形成產學研用良性發展。廣東省海上風電風機研發制造、船舶設計制造、工程設計咨詢、融資保險等海上風電核心產業均有一定基礎,通過海上風電產業規劃與布局建設,會加快產業鏈的聚攏和完善,形成獨具廣東特色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