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上風電正在高速增長。
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6萬千瓦,2016年新增裝機59萬千瓦,2017年新增裝機116萬千瓦,2018年新增裝機165.5萬千瓦,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6.3%。
5月2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了《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882號)。運營商為獲得較高的固定補貼電價,或將再次引發行業搶裝潮。
我國海上風電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產業的發展,大兆瓦風機進入批量商業運行階段,但仍面臨著大兆瓦風機運行經驗少、臺風多發區的運營經驗尚需積累、施工安裝方和服務機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技術短缺和不足等困難和挑戰。
就海上風電發展相關問題,能見對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總工程師、海上業務單元總經理翟恩地博士進行了專訪。翟恩地介紹了金風科技的“海上機組、海上工程、海上運維、海上培訓”四位一體海上整體解決方案,他認為海上風電應該理性發展,要苦練內功,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穩步推動技術創新和行業不斷進步。
路線千萬條質量第一條
金風科技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走過20多個年華。相較于才進入風電行業幾年的同行們,金風科技完全稱得上是一員“老兵”。
憑借二十多年對風電領域的深耕,金風科技長期保持中國風電龍頭地位,務實進取,穩步前行。
然而金風科技始終不敢驕傲,“風電是一場長跑”已經成為所有金風人的共識,金風科技甚至還攜手行業伙伴一起組織了一個風電行業跑團,在長跑圈小有名氣。翟恩地對這句話也是深有體會,他說:“風電是長跑,比的不是誰短時期的爆發,而是看誰能夠持續穩定地成長,為客戶創造價值并持續盈利,比的是誰舍得在研發、管理創新、質量進步上能夠持續地投入,比誰能夠耐得住寂寞,能把一些基礎的事情做扎實牢靠,比誰在困難和問題面前敢于擔當,承擔責任。”
面對新政策帶來的搶裝潮,金風科技在海上風電業務上采取穩健發展戰略,將主要精力放在產品質量及可靠性提升工作上。
盡管早在2007年,金風科技就在海上豎立了第一臺國產風機產品。但翟恩地認為,2014年三峽江蘇響水海上風電項目才是我國第一個滿足“雙十”政策的海上風電商業化項目,距今才僅僅五年多時間。
翟恩地表示,海洋環境對風電機組帶來的考驗與陸上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鹽霧、干濕交變、海冰、臺風等惡劣自然條件,每一項都給風機的正常運行帶來嚴峻挑戰。而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大多數技術仍有待沉淀和驗證,不能操之過急。
在金風科技眼中,質量和可靠性永遠是第一位的。
當下海上風電運維可達率仍不高
金風科技認為,海上風機與陸上風機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海上可達性差,很難及時維護,使得運維成本大增。
在整個海上風電成本中,機組+海上工程+施工約占69%~75%,而運維成本約占25%~31%。翟恩地表示,目前海上風機運維成本約200~300元\/千瓦\/年,現在的風場動輒幾十萬千瓦,若故障率過高,運維成本就會達到一個天文數字。
相比陸上風機,海上風機運維更為復雜,需要更多考慮天氣因素的影響。“一旦海上風電機組出現故障,想要登上機組檢修,只能靠天時地利”,翟恩地說道,“特別是東南沿海區域,一年365天大概只有100多天具備適合條件的窗口期。由此產生的各種費用,都會增加海上風電運營成本。”
“以25年使用壽命為例,目前尚沒有一臺海上風機走過全部生命周期,而大部分風機問題頻出的時刻還沒有到來”,翟恩地坦言。
針對海上風電未來的競爭格局,翟恩地表示,海上風電對于風機質量和技術含量要求極高,過去的歷史經驗表明,只有高度重視風機質量,穩扎穩打才能引領整個行業,只有最重視產品質量的企業才能走到最后。未來海上風電經過激烈的優勢劣汰,也許未來只剩下2~3家整機商,與目前的歐洲狀況類似。
四位一體海上整體解決方案
十余年間,金風科技對于海上風電的應用求索從未停止,先后參建了江蘇、遼寧、福建等不同水深、不同地質、不同資源稟賦的潮間帶、近海、遠海各種類型的海上風電場,利用已有直驅平臺成熟技術不斷優化迭代,謹慎開發穩定可靠的海上機組。截至目前,金風科技累計海上風機裝機容量超100萬千瓦,裝機臺數約350臺,涉及多個機型。
在這個求索的歷程中,金風科技海上業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品質量可靠性為根本的原則,打造了“海上機組、海上工程、海上運維、海上培訓”四位一體海上整體解決方案,致力成為“中國海上風電最優解決方案提供商”。
01海上機組
金風科技海上產品及技術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每年投入10多億元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同時投資建設世界一流的風電實驗中心,從零部件級到子部件級到整機級都進行系統的測試驗證,加強海上風電產品可靠性試驗驗證,充分保障海上風電產品質量。
金風科技自主研發的直驅永磁大容量海上風機,在可靠性、運維成本方面優勢明顯,大容量海上機組同等風場規模下臺數少,在運輸安裝成本、支撐結構成本、運維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02海上工程
金風科技擁有屬于自己的海上風電設計研究院,在海上風電勘察設計和施工安裝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這一設計研究院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至2007年。彼時,金風科技在渤海灣豎立了第一臺在海洋環境中運行的風力發電機組。如今,這一設計研究院已經壯大至100人規模。
這支隊伍率先在行業內提出了海上支撐結構整體化設計方法,實現風、浪、流等載荷、塔架、基礎、巖土整體化建模、整體化載荷、整體化結構校核。率先搭建海上支撐結構整體化設計平臺iDO(integratedDesignOffshore),真正實現海上支撐結構設計的過程優化、結果優化。該方法已獲得DNV-GL可行性聲明(StatementofFeasibility)認證。通過該平臺提升與設計院協作效率30%,降低塔架、基礎成本7%以上,并在行業內起到了示范引領的帶頭效果,推動行業進步。
03海上運維
金風科技是最早進入海上風電商業化運營的企業,在海上運維方面,金風科技最有發言權。結合十余年海上風電項目的運維管理經驗,針對海上運維業務痛點,金風科技搭建了iGO(intelligentGoldwindOffshore)金風海上風電智能管理平臺,逐步在海上項目上落實推廣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降本增效。
iGO系統直接或間接的建立了與各參與方的數據交互聯系,包括運維船、碼頭、倉庫、第三方服務團隊等,大幅提升了各類資源的調度效率。iGO系統可以完成水文氣象預報及分析、窄帶專網通信、船舶AIS、岸基雷達等軟硬件及數據的集成,能高效響應現場應急需求,及時的實施計劃變更調度,保障出海運維人員的安全。并能從減少發電量損失和減少出海頻次角度出發,引入遺傳算法、離散事件模擬,實現通過iGO系統來自動優化排布運維計劃,提高安排出海運維計劃的效率,提升全場發電量收益。
04海上培訓
金風科技最關注安全可靠性,不僅是機組的,還有海上人員的。金風科技于2018年11月建成國內首家滿足GWO(全球風能組織)標準的海上求生實訓平臺,該平臺可以模擬雨霧風浪、電閃雷鳴等惡劣的海上真實環境,可提前對于項目突發情況如人員落水、船艇登靠等科目進行實訓,實現海上人員自救和他救。
該平臺自交付以來,小班制培訓形式已有近200名學員順利通過培訓并取得GWO證書。該平臺也通過鑒衡CGC和勞氏船級社LR雙重認證,通過實現國內外海上風電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為海上風電發展保駕護航。
除了四位一體海上整體解決方案,金風科技還建有中國首個海上風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擁有風電領域世界領先的試驗檢測能力,為風電長遠發展保駕護航。實驗室包括16MW六自由度傳動鏈測試平臺、葉片測試平臺、變槳偏航測試平臺、電網接入技術驗證平臺、海上復雜環境測試平臺以及安全培訓平臺為一體的綜合性試驗檢測中心。其中,16MW整機傳動實驗臺是自主研發的集六自由度復雜風況載荷模擬、多應力綜合實驗、全模型在環實時仿真與驗證為一體的國際最為先進的風電機組傳動鏈實驗平臺。
要成為中國海上風電最優解決方案提供商,一定離不開背后研發力量的支持。截至2018年年底,金風科技在全球設有7大研發基地,擁有國內專利申請超過3500項,海外專利申請超過400件。
不斷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出適應海上市場和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風力發電機組產品,正是金風始終保持風電裝備領域的領先地位的根本原因,也是金風海上風電業務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取得的成績,翟恩地自信地說,“中國的高鐵樹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雖然比國外起步晚,但后來居上,我相信海上風電行業也可實現同樣的超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