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發電
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車間
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1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全球第三座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太陽能熱發電站
初夏時節,越野車行駛在柴達木盆地,遠處,巍巍昆侖連綿不斷,近處,不時能看到一片片藍色光伏板“追光逐日”,還有一臺臺白色風機迎風轉動,在藍天白云間構成了一幅靜逸炫美的畫卷,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輸送著清潔能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能源產業發展一路向前,領跑全省乃至全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對我國能源發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要把光伏發電打造成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特色支柱產業,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視察時,指明了青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方向。
堅決扛起能源革命的旗,打好清潔能源的牌。海西州積極推進青海省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奮力開創“一優兩高”工作新局面,以戰略規劃、產業布局和政策引導為主,加快構建“裝備制造—新能源發電—負荷消納—向外輸出”產業鏈,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產業配套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努力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國家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新能源產業創新示范基地、新能源光熱產業基地。
柴達木盆地,全國光照資源福地,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光熱新能源全產業鏈集中發展區域
有資料顯示,我國光熱發電的全產業鏈已經形成,所需的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可達90%以上,國內設備和材料的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工程需要。
青海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為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做出貢獻,負有重大責任,其中,位于柴達木盆地的海西州的責任尤為重大。
海西州發展清潔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州可開發太陽能、風力發電的未利用土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日照時數在3500小時以上,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達7000兆焦/平方米,是全國第二高值區。同時,年均風速3米/秒以上,年風能可用時間3500—5000小時,是我國發展風電產業最理想的區域之一。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作出了“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強調要打好清潔能源發展這張牌,為海西州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注入了強大動能。
“海西州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新能源產業發展具備零碳化、資源優、價格低、前景廣等良好基礎,同時作為青海省著力打造的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具有打造全國清潔能源高地的基礎和愿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長孟海說,海西州要打好清潔能源發展這張牌,持續打造清潔能源產業,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向結構更優、動力更足、實力更強、效益更高邁進,為我省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貢獻力量。
新能源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初步實現了海西州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架構
沿德令哈市向西行駛10公里,我們來到西北太陽能重地——德令哈太陽能光熱產業園區,這是一片寬闊的戈壁灘,全長24公里的光伏大道自東向西貫穿其間。
漫步在光伏大道上,兩側的定日鏡場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像一把把“巨傘”,發電時,“巨傘”如同向日葵一樣,跟著太陽轉動追蹤熱量。
站在青海中控太陽能發展有限公司的一期1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的定日鏡前,伴著微風隱約能夠聽到機械轉動的聲音,定日鏡每隔三到五秒動一次,2.5毫弧度的追日精度,肉眼根本看不到。青海中控太陽能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樊玉華說,中控德令哈公司1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是我國首座、全球第三座成功投運的大型塔式儲能光熱電站,也是我國首座獲批上網電價的光熱電站,目前已實現6年穩健運行,發電達成率實現97%,為全球第一。
在一期項目不遠處,是去年底并網發電的二期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在占地226.7公頃的鏡場上,整齊地排列著面積為20平方米大小的定日鏡27000余面,最遠的定日鏡距離塔1.5公里,它們每天向200米高的吸熱塔源源不斷地傳送著熱量。
“二期項目年發電量1.36億千瓦時,儲熱時間長達7個小時,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可為當地8萬余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總師辦副主任謝壽安說,較長的儲熱時長可以實現與風能、光伏互補發電,保證電網的供電需求,參與電網調峰。
與中控毗鄰的是“中廣核”。去年10月10日,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項目正式投運,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8個掌握大規模光熱技術的國家。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公司總經理李亦倫表示,這是國家能源局批準的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第一個開工建設、也是截至目前惟一并網投運的項目,是我國電力行業首個獲得亞洲開發銀行低息貸款支持的電站。
中廣核德令哈光熱示范項目占地2.46平方公里,相當于360多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采用了槽式導熱油集熱技術路線,配套9小時熔融鹽儲熱,由太陽島、熱傳及蒸汽發生系統、儲熱島、發電島四大部分組成。而佇立在儲熱島的熔融鹽儲罐,直徑達42米,是亞洲最大的熔融鹽儲熱罐。項目全部采用槽式導熱油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當光照不足時,存貯的熱量繼續發電,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
如今,海西州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截至2018年底,布局新能源發電項目316個,總裝機容量達10043.2兆瓦,初步實現了海西州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架構。全州已建成項目226個,裝機容量7491.7兆瓦,占全省裝機容量的55.53%。
建設海西州光伏發電應用領跑示范基地、柴達木光伏走廊、世界光熱之都,打造海西州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清潔能源送出基地,積極打造海西州第二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基地……今天的海西州正以新的發展路徑與模式,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格局。
從傳統產業發展到新能源產業,每一寸風和每一束光熱都匯聚成巨大能量,在保護生態中推動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柴達木盆地依托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新能源發電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隨著國家的相關政策出臺,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新能源成長型企業,并隨之衍生出裝備制造、科技研發等一系列相關產業。青海明陽就是其中之一。
走進德令哈工業園青海明陽新能源公司,風力發電機組吊裝車間里,一個個巨大的風機輪轂前,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在數據平臺展示大廳,占據著整面墻的藍色屏幕上,實時更新的各種數據清晰地反映出企業在全國各地近3000臺機組的運行情況。
青海明陽綜合部部長王文利說,明陽立足打造青海省新能源產業設備制造基地,同時進行光能、風能資源開發,逐步成為光能、風能全產業鏈開發企業。將建立以海西為中心,輻射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西北乃至中亞地區的風電、光伏裝備制造及風、光互補電站一體化項目基地。
幾年來,海西州先后建成百瑞特新能源300兆瓦光伏組件、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高原風機裝備項目、金風科技300兆瓦風機裝配、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風機塔筒制造項目、日晶光電單晶爐、興明電力年產1萬噸電線電纜生產線、中電博順天宏智能運維機器人等項目,有效緩解了全州清潔能源部分裝備運輸緊張、產品價高的矛盾,提升了地區上下游產業互助互推能力。
從傳統產業發展至新能源產業,如今,一望無垠的“鏡面方陣”和“風車方陣”襯著藍天和白云迸發出了新的生機,每一絲風、每一束光熱都能在這里匯聚成巨大的能量,在保護生態中推動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在充分利用柴達木荒山荒漠和充足的光熱、風力等資源的同時,堅持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加快發展風電、光伏電站項目,構建光伏、光熱、風能利用的“裝備制造—發電—負荷消納—向外輸出”產業鏈。目前基本已布局格爾木東出口、德令哈西出口、都蘭諾木洪、烏蘭茶卡、天峻快爾瑪、茫崖冷湖丁字口、大柴旦錫鐵山等16個新能源發電園區。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公司格爾木光伏創造了全國單體項目裝機容量第一、創造了全國同一批同一地區兩個“領跑者”示范基地項目,項目批建周期最短等佳績,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光伏發電基地。全州現已建成地面光伏發電項目152個,裝機容量4964兆瓦;建成分布式光伏項目30個,裝機容量24.7兆瓦;建成風電項目42個,裝機容量2393兆瓦,實現了由高原實驗性開發到大型兆瓦級發電機組的歷史性轉變。光熱發電成為國內太陽能熱項目建設的“高地”。
全力推動優質重大項目簽約落戶,以合理布局項目和完善產業體系為主線,堅持主導產業引領關聯產業、主導產業帶動配套企業、激勵新能源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清潔能源產業良好的發展平臺。
光伏展示館建成,“盧強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塔式熱發電設備檢測實驗室”等落地,“風光互補+智慧能源高端科研示范項目”“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風能、光能資源開發及生產全產業鏈戰備基地”等有序推進。光伏暖棚、光伏供暖、光伏提水、戶用光伏……有效推動新能源在海西州應用多樣化的同時惠及農牧民群眾。
今天,置身于柴達木盆地,仿佛置身于一片片“藍色海洋”“白色森林”,在這里,將無盡的光能轉變成電能,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昔日的戈壁荒漠變身綠色草場,讓柴達木盆地的一切充滿生機和希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