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后,車企成本大幅增長,若消費者不接受漲價,市場需求就難以有效啟動。
當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在加速退出,而市場的反應速度卻沒有跟上補貼的退出速度。“補貼下降后,車企成本大幅增長,若消費者不接受漲價,市場需求就難以有效啟動。”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分析師崔東樹就這樣說道。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成長過渡期”,正在從政策導向向市場導向過渡,然而過渡期就一定會經歷一定的陣痛,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退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已經告一段落。
按照《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與2018年相比,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國家補貼整體退坡幅度超過50%;加之地方補貼全額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幅度整體已經達到75%。
在補貼加速退坡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受到一定影響,今年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0.44萬輛,同比僅增長1.8%,而此前新能源汽車月銷量增長幅度則是動輒翻倍。
如今距離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退出所剩時日已經不多,新能源汽車在售價、續航、充電等方面仍有很多消費者最為關心的痛點需要解決,那么汽車企業的應對之策到底如何?
2025年新能源汽車性價比超燃油車
價格始終是消費者購車時最為關注的要素之一,然而在現階段,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勢必會對新車售價帶來影響。
其實近年來車企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新能源汽車成本也是逐步下降,但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性價比上仍然處于劣勢,好在這種現狀并不會持續太久。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看來,到2025年前后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太陽能和風能等發電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場將以強大的力量驅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轉型。
屆時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售價將處于同一起跑線,市場需求將得到有效刺激。
技術創新成破冰利器
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必須做到技術先行,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有諸多技術難題需要逐一突破。尤其是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消費者對于續航、充電時長和安全的需求應該得到有效解決。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寧德時代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其未來提供的電池將具備超長壽命、超級快充和低溫速熱三大特點,其中超級快充尤為值得一提,15分鐘內即可充滿80%電量,充電5分鐘即可續航150公里。
那么安全問題該如何解決?可以說動力電池單體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關鍵在于如何避免災難性事故的發生。在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董事長李開國看來,只有匹配整車研發測試體系,健全相對應的動力電池開發流程,高度重視電池安全設計過程,才能從源頭避免電動汽車安全事故發生。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硬核,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接下來應堅持技術進步,滿足更高的產品要求;完善技術布局,應對更大的成本挑戰;創新技術融合,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新能源汽車產業迎多重利好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終究要回歸市場導向,“當市場需求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才有實力參與全球競爭。”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志鑫如是說道。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逐步退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向市場導向階段邁進,當然,隨之而來的將是更為激烈的競爭,傳統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紛紛入場,失去政府財政補助的自主品牌終將迎來真正的較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育出有實力參與全球競爭的強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同時,也掃清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壁壘。6月6日,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制購買規定,同時指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制購買,已實行的應當取消。
此外,雙積分政策也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注入動力,倒逼企業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促進車型升級換代、技術革新、降低成本。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快速成長、平穩過渡,消費者痛點得到逐一解決,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終將會取代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主導地位,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反超燃油車并非一紙空談!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