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曾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將和沃旭共同開發日本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場。那么,諸多日本公用事業公司經過在歐洲海上風電市場上、中、下游多年的摸爬滾打,已然練就了一身本事,正在虎視眈眈、蓄勢待發,只等日本政府的一聲令下,就將點燃本國的海上風電市場……
聯手沃旭,日本或將建世界最大海上風場……
隨著全球各地都在發展海上風電,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首先坐不住了,他們期望通過發展海上風電來改善當年福島核泄漏事件給社會與民眾造成的負面影響。
東電與沃旭計劃在銚子市附近海域興建一座海上風場,規模在1GW~1.5GW,安裝200多臺5MW以上的風機,固定式基礎,總投資1兆日元,約合92億美元。如果最終規模定在1.5GW,那有機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日本第一座海上風電場就是東電牽頭開發的東京東海岸的Choshi風場。東電表示,他們在未來將把可再生能源業務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并預計會在日本和海外開發6~7GW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沃旭方面也是借著和東電合作的機會希望大舉進軍亞洲市場,而作為其亞洲戰略的第一步,其位于中國臺灣地區的大彰化風場項目將在最近迎來項目最終投資決策。
為了海上風電,日本政府居然要修改法律……
東電希望通過政府的補貼電價從項目中獲益,而日本政府在經歷了慘痛的福島事件后也是相當支持海上風電的。根據日本目前的政策,如果利用某處海域開發海上風電,用海權許可期限僅為3-5年,但相應的立法機構已經在去年年末提出修改相關法律,以支持海上風電海域使用權限最高延長至30年左右。根據這部新法案,日本政府將選定五個項目示范區,并指定開發商。顯而易見,因為在海上風電商業化方面領先了其他競爭對手,東電是最有潛力的候選公司之一,最早在今年就可正式啟動項目。
這么高的電價,也是沒誰了……
除了放寬政策,日本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補貼電價(Feed-In Tariffs)也是十分誘人。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最新公布的2019年可再生能源FIT可以看出,雖然如市場預期的一樣,太陽能電價下降明顯,但海上風電因其技術難度高、項目投資大等特點仍然保持了36円/kWh,相當于2.17元/kWh或者285歐元/MWh,在全球市場上也是無出其右,再也電價如此之高的國家了!
然而,這么高的采購價格也是和海上風電的高風險性相關的。固定式的風機基礎需要能抵抗日本頻發的地震災害和惡劣的天氣條件,如海嘯,臺風等,對施工船舶的作業要求等也頗具挑戰性。而漂浮式的海上風電由于高成本,依舊處于研發向商業化應用的過渡期。
長遠規劃明確各方權責
隨著去年2018年7月日本政府內閣正式通過了第五版“國家能源戰略規劃”,日本政府也將海上風電2030年的目標定在了10GW的總量上。
其實早在2017年日本風能協會(Japan Wind Power Association)就向日本政府提出過三點要求:
確保海上風電具有長期(項目周期,一般為30年)海域使用權
建立明確的海上風電開發商選擇標準(如,引入競標體系)
明確海上風電場權責與限制,如,制定環境要求、電網接入準則等
如今,作為海上風電開發最大障礙的海洋使用權問題已經得以解決,而競標體系與權責一旦明確,那么可以預見,日本的海上風電即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海上風電領域的日本玩兒家……
福島事件以后,日本經歷了核電轉火電、再重啟核電的過程。而伴隨著可再生能源的不斷成熟,新興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勢頭不可逆轉。雖然目前日本的可再生能源仍然是以太陽能與陸上風能為主,但隨著歐洲海上風電的蓬勃發展,日本試圖效仿,逐步開發潛力巨大的海上風電市場。
除了上文提到的東電與沃旭的合作,日本租賃公司Orix歐力士也計劃投資9億美元用于開發海上風電;德國能源集團 E.ON將在今夏建立其在日本的分部;丸紅株式會社參股了英國的船東公司Seajack;三菱重工是MHI Vestas的重要股東之一,海上風機市場占有率僅次于西門子-歌美颯。
日本企業的身影,也頻繁出現在歐洲的風電市場:
三菱重工通過聯合持股投資開發的有比利時Norther、荷蘭Borssele 3&4、英國Race Bank 、法國Tréport & Noirmoutier
住友商事投資了比利時Nobel Wind 、英國Galloper和Race Bank
J-Power和關西電力投資了英國Triton knoll
三菱和關西電力參與投資了三峽集團參股的蘇格蘭Moray East
可以說,通過在歐洲的深耕,日本公司已經為開發其國內的海上風電市場做足了準備。從上游的開發商,到中游的總包商,甚至是下游的供應商,通過參與歐洲項目的開發與投資,在擴大市場的同時也掌握了不少核心技術。一旦時機成熟,量變到質變的積累將在一瞬間“化蛹成蝶”。細細想來,也許這些日本公司都是抱著類似于“有路必有豐田車”的自信與氣魄參與全球能源升級。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