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我國西部的青海省,有“三江源”“中華水塔”之稱。如今,青海清潔能源正在從“風生水起”走向“風光無限”。
青海太陽能資源約占我國的11%,光熱資源平均年輻射總量可達每平方米5860兆焦耳~7400兆焦耳,僅次于西藏;同時,該省可用于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土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裝機規模可達35億千瓦,折合年發電量約5.6萬億千瓦時,是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的56倍。
日前,記者沿著 G214國道一路向南,到達曾以荒漠化聞名的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
“你看,遠山的北面是青海湖,山的東南面是龍羊峽水庫,咱們的腳下是光伏的海洋。”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光伏維檢公司副總經理李炬向記者介紹。
在塔拉灘,坐落著世界最大規模、裝機容量85萬千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該電站自2014年投產以來,已累計發電70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萬噸。
李炬說,“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的功能,為大規模光伏并網電站穩定入網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填補了國內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
黃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小平說,近3年來,黃河公司組織開展了水光互補、風水光互補、風水光儲互補的實踐和電化學儲能的研究。
“2018年,102萬千瓦光伏和95萬千瓦風電相繼投產發電。黃河上游干流配備儲能進行新能源聯合運行,采用大流量、高揚程儲能泵站從下一梯級水庫抽水至上一梯級水庫,將新能源電能以水的勢能儲存,實現了新能源電量搬移。”謝小平說,目前,黃河上游已形成梯級開發格局,其所處西北地區也是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及外送地區。
在三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州、果洛州等高海拔地區,也先后建成10千瓦以上獨立光伏電站近300座,有效消除了無電鄉、無電村。
而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也填補了我國大規模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空白,格爾木、德令哈2個基地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名單。
此外,繼2017年、2018年,青海省開展“綠電7日”“綠電9日”后,2019年6月9日0時至23日24時,青海連續15天360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未來的青海能源電力發展必將是大規模多品種的清潔能源發電市場、大規模的電力外送市場、大規模的儲能市場、大規模的全民共享清潔用能市場。”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天仁說。
青海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車軍平表示,2019年,青海將繼續以新能源規模化開發為重點,以清潔能源示范使用為目標,以智能電網建設為保障,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優化升級,積極打造青海“電力特區”,加快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變革。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