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科技創新助江蘇風電打造“海上三峽”

2019-10-09 14:58:42 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

在江蘇近千公里的海岸線上,一排排百米高的白色風機迎風轉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風電是江蘇發展態勢良好的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江蘇按照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要求,積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大力培育電力行業先進制造業集群,風電產業轉型步伐加快。

“江蘇風電產業經過十多年高速擴張,現已進入穩健發展的新常態。”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丁夕平處長日前在2019第十二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隨著風電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業規模的擴大,全省風電產業鏈進一步完備,風電裝備制造已經成為全國標桿。

擺脫補貼依賴,降本提質迎接平價時代

作為政策敏感性行業,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進一步督促風電行業走出政策補貼的“溫室”,獨立自主走向市場化。

“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的技術水平是可以支撐價格下行的。逐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既是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也能讓海上風電的路越走越寬。”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認為。企業立足自主創新逐步擺脫國家補貼,才是海上風電長遠的生存邏輯。

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對風電生產成本的有效降低以適應風電競價新政,是近年來擺在風電企業面前的首要問題。事實上,“十三五”以來,受益于風電企業技術水平的進步,風電機組價格、風電開發投資成本呈現不斷下降趨勢。

長期從事風電機升降梯、塔筒內置件、防墜系統等產品生產的翱文狄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近日獨立開發了一套自動化設計軟件。“這套軟件讓平臺設計變得模塊化和標準化。一般從建模到最后出圖,這一完整過程需要利用平臺兩天的時間進行設計,而使用翱文狄這款軟件只要五分鐘。”翱文狄技術總監陳旭東向記者介紹,“我們會利用這套自動化設計軟件給客戶提供一些特殊的設計。設計會從采購、生產以及使用等方面大大縮短交付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在風電行業中,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相對成熟完善的供應鏈。作為主要部件供應商,艾爾姆風能正在通過技術改進積極推出更長、更輕和更可靠的新型葉片,在江蘇工廠實現規模化以降低成本,同時加強葉片運維服務能力,降低運維服務成本。”艾爾姆風能高級產品經理姚鵬介紹,下一代海上葉片長度將超過100米。“為了適用于此類葉片的生產,我們做了很多設計與技術方面的改進。這種葉片在運輸交付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新建工廠在港口或者臨近港口的地方,完成生產之后就可以直接通過港口上船進行運輸,以減少運輸成本。”

關注全生命周期,樹立高效運維新理念

在質量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新時代,氣象環境復雜、風險系數高、運維難度大的海上風電,還必須從關注初期投資建設轉向綜合考量風電運行系統的全生命周期。“海上風電質量事故時有發生,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依然存在。”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副總經理孔慶才表示。

隨著海上風電產業對設備質量與運維關注度的提升,前期投資占比小,后期運維成本高的海纜安裝和監控技術日益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運維過程中對于海纜、風機數據的分析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是風電產業降本提質的主攻方向。”蘇州光格設備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吳正明向記者介紹,海底光電纜造價昂貴,布設環境特殊,卻時常會遭受洋流、潮汐、船錨、捕魚設備等損害,或因電流過大引起異常發熱被燒壞。如今高壓海纜的安裝和運營過程中產生的事故已經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一旦海纜出現故障,風電場將面臨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在海纜全生命周期的維護中,采用有效手段監測海纜運行狀態,避免重大供電故障發生,就顯得特別重要。”吳正明表示,新一代光、電傳感網絡和智能化監控系統的發展為海纜的高效運維提供了保障。

由蘇州光格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海纜綜合在線監測系統就充分利用了智能化手段實現了對海纜的實時監控。“系統針對海纜運行過程中存在的溫度過熱、錨害等異常因素,利用海纜內置的光纖作為傳感介質實時監控溫度、擾動,及時發現海纜異常狀況,并結合船舶識別預警系統、岸基雷達監測系統及視頻監測系統分析海纜運行狀況,對影響海纜安全的事件發出預警。”吳正明告訴記者,軟件平臺上可智能分析海纜所處海域船只的停泊行為,記錄停泊船只的信息及航行狀態作為事故索賠的證據,并可通過文字及語音信息通知船舶離開,確保海纜安全運行。

據了解,通過智能化傳感設備對80公里到100公里深遠海海纜的全過程實時監測已成為國內在該領域最新的技術突破。

轉型升級成果顯著,江蘇風電揚帆“海上三峽”

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高效益發展轉變;從粗放型、大規模發展向精細型發展轉變;從單有集中型風電項目向兼有分散式和海上風電項目轉變;從單純發電上網,向發電、銷售一體的集約式發展轉變;從不完全市場化向完全市場化轉變;從單一風電產品型向風電、光伏、儲能等綜合能源發電型轉變;從開發商各自為戰、單打獨斗向多元投資主體戰略融合轉變……近年來,江蘇風電產業降本提質、轉型升級成果顯著。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276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21%,其中海上風電裝機370萬千瓦,占全國的80%。

根據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2020年我國將在甘肅、新疆、河北、吉林、內蒙古、江蘇六個省區打造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中江蘇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海上為主的風電基地。

今年年初,被喻為江蘇“海上三峽”的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全部核準開建,項目計劃于2020年前建成。記者了解到,省發改委今年對外公布了24個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投資規模達1222.85億元、裝機規模670萬千瓦。其中,南通海域項目13個,鹽城海域項目11個。加上此前并網發電的302.5萬千瓦已建項目,江蘇“海上三峽”風電工程全部敲定。

“大規模、大單機、遠深海是江蘇未來海上風電發展的方向。”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生校說。江蘇省能源局于2018年核準建設兩座百萬千瓦級柔性直流海上風電輸變電系統。“到2025年,江蘇將建成一個以海上風電為主、總容量超過兩千萬千瓦時的真正的海上風電三峽。”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科技創新,江蘇風電,風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