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盡管風電可以平價上網了,但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在能源供應結構中起到主要作用,還需要與社會、產業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融合起來。
在王仲穎看來,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是高碳的,需要主動創新,實施能源轉型,否則國內生態環境將惡化,高碳能源結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將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
“通過研究煤炭消費、石油消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可以發現,近年來我國煤炭消費增長、石油消費增長的曲線與GDP增長的曲線在大的趨勢上是一致的,但咬合程度有較大差別,這反映出能源效率的問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平均使用效率到40%已經很高,不僅浪費,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王仲穎分析指出,“相比之下,我國電力消費增長曲線和GDP增長曲線變化趨勢幾乎吻合,這是因為在終端用能中,電力的轉換效率最高,甚至可以達到99.9%。因此終端用能高比例電氣化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徑。”
王仲穎建議建立生態能源體系來解決我國能源高碳結構的問題,按照“減煤、控(穩)油、增氣、跨越式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轉型戰略,“十四五”將是關鍵期和轉折點,也是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期。這一時期,應倡導“終端電氣化、行業智能化、電力綠色化”的低碳發展路徑,做好綠色電力的文章。
電力綠色化需要四大能源革命的支持:一是以終端高比例電氣化為特征的能源消費革命;二是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為特征的能源生產革命;三是以高比例可再生電力為特征的電力系統能源技術革命;四是實現供電脊梁是風電、光伏為特征的電力系統的能源體制機制革命。能源消費革命將引領能源生產革命,而在能源體制機制革命和能源技術革命下建立的市場機制,才能保證能源生產革命與能源消費革命形成良性循環互動。
王仲穎還表示,風電要發展,必須與社會的生產生活融合起來。以電動汽車為例,沒有風電、光伏等電力系統的發展,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業也發展不起來;反過來,電動汽車發展起來,會讓電力系統吸納更多的風和光,因為每一輛電動汽車都可看作一個幾乎零成本的微型儲能電站。如果我國電動汽車數量達到4億輛,到2050年理論上可以支持40億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有效支持20億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