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西方發達國家正陷入反風電浪潮
作為老牌發達國家的德國,一直希望能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目標在2030年依靠綠色能源提供全國65%的用電。
但近年來這一努力總是遭受阻擾,民眾的反對聲浪日益壯大,這也導致今年新建的風力發電廠大減,發電量增幅創下了20年新低。
作為日常使用的能源,電力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但電力的制造,除了依靠水利以外,火電是如今發電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這些發電方式相對不那么環保。
風電,作為依靠風力將風的動能轉換為電能的可再生能源,成為新的綠色能源候選技術之一。
單從環保上來看,風力發電只需在空氣流通較為劇烈的低端架設風力發電機,通過無窮無盡的風力,來獲得電能,不僅環保,而且經濟實惠。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年1-9月,德國全國只裝設了150個風力發電渦輪,總發電量達514MW,比過去五年平均值低了80%以上,發電量更是創20年新低。
顯然這種解決也讓德國方面沒有預料到,德國需要建設更多的風力發電渦輪,如果無法實現,便只有放棄氣候變遷目標,或者面臨停電的風險。
風力發電裝置大減,原因之一是安裝地點有限,相關部門對新建風力發電設備愈發謹慎。另一方面是當地人士的強烈反對。
有當地居民表示,風力發電危害鳥類,同時也對地下水造成威脅。同時德國方面為了改用可再生能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卻并未努力減少碳排放。與裝風力發電機造成的壞處相比,這些得利微不足道。
此外,風力發電還有一個重大的隱患,那便是輸出不穩定,這也讓風電成為電力行業中有名的“垃圾電”。
許多時候,風力晚上比較大,發電較多,但對于眾多用戶大戶工廠而言,如冶金、制造等基本都是白天開工,而風力大小基本無法控制,這也意味著電力供給不穩定,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如果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最關鍵的一環在于制造一個超級蓄電池,能夠容納數百億千瓦時的大電池,才能讓夜間所產生的電力不浪費。
但儲能材料多年來一直未有突破,即便幾十億美元投入進去,也未必能夠研發出什么新的技術,更何況等待電池的突破無異于守株待兔。
即便能夠突破,但固態儲能材料也無法供應能夠儲存幾十億千瓦時的低成本材料,指望電池技術突破也基本是水中撈月了。
但是風電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前途灰暗呢?
恰恰相反,當前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不少低成本且高儲能的超大電池,即蓄能電站。
蓄能電站的原理非常簡單,在落差較大的地方修建兩個水庫,一個在山頂,一個在山腳,然后修建一條連接兩個水庫的管道,在管道中安裝大型發電機。
將風電或者太陽能發的電,全部供給水庫中的抽水泵,將水從山下抽上來,把這些不穩定的電能轉換成水的勢能,到用電的時候,便開閘放水,利用水利來穩定供電。
以中國為例,中國目前規劃最著名的蓄能電站為北京的十三陵水庫,而目前在建的承德豐寧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為360萬千瓦。要知道目前全球最大的蓄能電站,為美國的巴斯康蒂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
如這樣的蓄能電站,國內已經規劃了上百個,已經在建的有幾十個。從這方面來看,未來中國必然會重點發展風電及太陽能等新能源。
因此風電和光伏等行業未來的前景仍然非常好,如今只不過是由于配套設施未跟上,陷入了短暫的低谷。不過相比德國在風電上遇到的阻礙,中國已經開始計劃大規模使用這些零污染的新能源。
除非未來發展處核聚變、地熱或者潮汐技術等跨時代新能源技術,否則風電在未來將會越來越盛行。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