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上任的三菱維斯塔斯CEO Philippe Kavafyan在歐洲海上風能大會上表示:西方風機制造商(如維斯塔斯、GE、西門子歌美颯等)在中國海上風電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于陸上風電,并預測三菱維斯塔斯的風機將在5年內出現在中國海域。
“風水先生”本人非常贊同Philippe 先生前一句的基本判斷。
首先,陸上風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外整機商的市場份額始終很小。據風能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底,維斯塔斯648萬千瓦、西門子歌美颯492萬千瓦、通用電氣 251萬千瓦,三家相加不過1400萬千瓦,占中國累計裝機總量不到7%。這背后主要是由于機組價格過高,而可靠性和國產機組相比也并沒有“過于出色”,導致性價比不高。對于對主機價格十分敏感的國內開發商來說,國外風機自然不會當做“大餐”來點,只會是當做“佐餐”,偶爾嘗嘗鮮罷了。此外,要保持較高的可靠性,后期的運維服務保障也至關重要,這對并不十分熟絡“中國國情”的外國整機商來說自然不占優勢。
但海上風電確實不一樣。出于對海上安全、運維難度和運維成本的考慮,開發商對風機可靠性的重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海上安全:據統計,全球2018年發生854起海上風電事故中,有70%是和海上作業(包括船只、海上平臺、風機等)相關,由此可見將風機豎立在海中對人員和設備安全構成了多大的威脅!
運維難度:在歐洲北海,雖然有著更好的運維船、更專業的登靠設備和安全培訓更好的運維人員,一年之中仍有近一半的時間無法出海作業。如果更換大部件更是要出動大型海上作業平臺,如果和第三方沒有長期合作協議,那真是“一船難求”!
運維成本:根據目前行業普遍的估算,海上風電運維成本占整個生命LCOE的三分之一,如果風機不“靠譜”,動輒每天幾十萬、上百萬的出船費,這個費用比例更會是噌噌往上漲,再有錢的開發商心里也會“飆血”!
所以,西方整機廠商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先是有西門子歌美颯和上海電氣合作,目前已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賺得盆滿缽滿,新開發的大機組也不再藏著掖著,雙方在去年就已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引進SG 8MW-167海上風電機組到中國。GE也一點而不落后,先是在福建興化灣試驗3臺樣機,又要在廣東揭陽設廠建造當今容量最大的12MW機組,并在進博會上和國電投簽訂了合作協議,引進該機組。
截至2018年底中國海上風電整機商裝機容量
那么問題來了,風電行業一哥維斯塔斯在干什么?它負責海上風電業務的子公司MHI Vestas到底意欲何為?
到目前為止,除了觀望,還是觀望!
本人對Philippe先生五年內將風機安插在中國海域的計劃表示謹慎“失望”。
如果是在中國設廠,那么從施工準備、廠房建設、正式投產、機組安裝運行至少需要3年時間,這還不包括前面的意向性談判,合作談判等工作,那么是否意味著2020年維斯塔斯必須開展實質性工作了呢?如果只是從國外直接引進,那問題就相對簡單多了,至少省去建設工廠的復雜程序,可也只能是作為試驗性風機用幾臺,要想大規模被采用,沒戲!
其實,在這次哥本哈根召開的歐洲海上風能大會上,這位維斯塔斯新晉“一把手”還是表達了更多對中國市場的“關切”!
第一,對于目前中國開發商大規模招標并將使用沒有任何商業運行記錄的“國產海上風機”,Philippe也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可能會阻礙海上風電在中國的發展!”這背后的隱藏的含義自然是,未來幾年,國內投產的大容量機組會出現很多質量問題。
第二,對于中國要在2021年底前安裝40GW海上風電的計劃,Philippe先生也“嗤之以鼻”,認為短期內中國還是無法取代英國海上風電霸主的地位。
好吧!面對維斯塔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風水先生”只想說,進入中國市場要動就趕快動,五年以后,黃花菜都涼了,一切都已晚矣!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