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7日召開的“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中,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王大鵬處長指出,我國海上風電在風機設備方面,5兆瓦已經成為項目招標主流機型,7兆瓦已經實現商業化運行,10兆瓦風機正在加快國產化進程。
王大鵬處長說的不無道理,盤點近半年一些有代表性的海上風電項目的招標文件我們發現,5MW以上,甚至6MW以上已經成為我國海上風電項目招標機型的主流需求。
2019年6月,莆田石城116MW海上風電場項目機組采購開始招標,該項目業主單位為福建省三川海上風電有限公司,要求單機容量不小于6MW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總容量113MW~116MW;
9月,華能汕頭海門550MW海上項目還是機組招標,項目招標機型為單機容量(風電機組出口端)7MW及以上等級;
11月,福建省福能海峽發電有限公司發布福建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C區項目第一批風電機組及附屬設備采購招標公告,該項目更是將機組要求提升至“8MW以上,且為全新制造、技術先進、性能穩定、安全可靠、包裝完整的成套性、抗臺型、海上型風力發電機組。”
而東方 風電也成為該項目最大的贏家。迄今,國內擁有8WM以上海上風電機組整機商分別是上海電氣、金風科技、明陽智能、東方風電、中國海裝五家。
一組來組CWEA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在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單機容量最多的是4MW機組,累計裝機達234.8萬千瓦,4.2MW機組裝機容量為35.2萬千瓦。以上兩種機型占據海上總裝機量的60%,盤踞我國海上風電裝機的半壁江山。
而在2018年年底裝機總量達22.7萬千瓦的5.0MW和5.5MW機組(占比0.5%),似乎已經被愈演愈烈大兆瓦趨勢掩蓋,很快將被主流6MW以上機型所取代。
會議多位嘉賓表示,大兆瓦風電機組是降低海上風電成本與造價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功率機組不但能提升單位千瓦機組的發電量水平,在施工成本高昂的海上項目中,減少機位也為降低海上風電開發成本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海上風電補貼退坡乃至平價發展的趨勢下,大兆瓦風電機組將是未來十年內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的主流需求。
王大鵬處長還指出,通過近十年的持續發展、技術進步和經驗積累,海上風電投資成本從最早的25000元/千瓦下降至目前江蘇、浙江地區的約1.5萬元至1.7萬元/千瓦,福建、廣東大概1.7萬到2萬/千瓦,海上風電成本持續下降,為海上風電未來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