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調整能源結構,中國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海上風電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后起之秀,中國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全球海上風電市場最大的國家。
在近日召開的“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韓文科稱,“十三五”期間中國可以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經過“十四五”的努力中國會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海上風電市場。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海上風電展望2019》,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430萬千瓦,中國新增裝機160萬千瓦,占比全球第一。雖然從累計裝機來看,歐洲仍是海上風電最大的市場,但中國海上風電也以累計3.6GW的成績,成功躋身世界第三。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年時,中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可達1.75億千瓦,與歐盟的規模相當,發電量將會占到總發電量的3%到5%。
韓文科認為,中國將繼續增加海上風電投資,在2019年到2040年期間,平均投資增加額為130億美元,預計中國將把8%的電力投資用于海上風電。他介紹,今年6月份已經有9個省上報了海上風電的規劃,總的規模是將近7500萬千瓦,這些風電可以作為長遠開發備用的選址。根據風電原來的“十三五”規劃,2020年海上風電并網500萬千瓦,如今,國家能源局將目標調至6600萬千瓦。
從海上風電規劃落實情況來看,中國海上風電主要在江蘇、福建、廣東。“從2016年至今年6月,這三個省已開工新增裝機規模達918萬千瓦。到2018年年底,海上風電累計核準總量達到5400萬千瓦,在建規模是850到1000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并網海上風電會達到780萬千瓦左右。”韓文科由此認為,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海上風電市場。
這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比如,陽江是廣東正在加速打造一個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陽江市政府的官方資料顯示,預計到2020年,陽江風電裝備產業初步形成以風電整機、葉片、零部件制造為主導,檢測認證、裝備制造、運輸安裝等為一體的海上風電產業鏈雛形,力求產值達30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以三峽集團、中國廣核(3.550, -0.01, -0.28%)集團等央企為首的能源電力企業正在集結于陽江,除此之外,還有以粵電集團為代表的地方國企,以及以明陽集團、金風科技(11.980, 0.07, 0.59%)(002202.SZ,02208.HK)等為代表的民企。
相對于往年,國內某風機供應商的項目經理不久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公司的訂單量一夜暴漲數倍,“現在忙得要死”。
更忙的還有三峽集團等能源巨頭。從已核準和在建項目來看,除了明陽集團、金風科技等少數民營企業,開發商均是大型央企或者地方能源巨頭,且投資主體高度集中,三峽集團、中廣核、國家電投、國家能投、華能集團等五家能源央企合計的份額達65%。
對于具備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能力的能源類央企或國企而言,海上風電是其偏好的投資品種。目前,傳統的火電、水電和核電的投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能源巨頭紛紛加快了進軍海上風電的步伐。
比如,中廣核已經制定了“響應國家能源戰略,爭當海上風電開發建設主力軍”的戰略;國家電投則提出,“要爭取把海上風電打造成風電發展的后發優勢”。
從投資回報方面來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曾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和位于西北部地區的風力發電場和光伏電站不同的是,海上風電位于東部沿海等發達省份,建成后發電可以就地消納,不會出現“棄風”“棄電”現象,最大程度地實現滿負荷運行,從而增加企業的收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海上風電將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目前,中國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消耗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和污染氣體被認為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主因。作為一種與化石能源截然不同的清潔能源,海上風電是一個利用風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是一種綠色、清潔,幾乎沒有污染物排放的可再生能源。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