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交易電量比例不斷擴大,電力現貨交易也要全國范圍開展,新能源發電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能源的發電量被分成三部分:
基數計劃電量(地方保障小時數內電量,以煤電基準價結算,保量保價);
中長期交易計劃、現貨交易計劃電量(市場化交易電量,以交易價格結算,保量不保價)。
隨著基數電量的逐年減少,越來越多的電量參與交易,新能源在交易中如何決策才能使項目收益最大化?先來看一個甘肅新能源項目的例子。
一、通過優化電力交易策略實現高收益案例
1、甘肅保障小時遠低于國家核定數值
2019年,甘肅全省新能源場站平均基數電量(按煤電基準價結算的電量)563.67小時,其中風電584小時,光伏531小時;
如果再剔去除特許權、扶貧電站等特殊類型項目,甘肅省常規新能源場站結算平均基數電量僅有480小時,較2018年減少68小時,較2017年減少83.67小時,遠低于國家保障性收購政策核定的利用小時。
超出基數電量以外的電量,都要參與市場化交易。在實際交易中,風電、光伏項目簽訂省間、省內各類“中長期”合約;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新能源中長期合約有些成分才0.08元,0.09元,帶基數電量折下來的中長期平均價格遠小于0.2元/kWh,遠低于標桿上網0.3078元/kWh,使項目的收益大幅低于預期。
2、“中長期+現貨”相結合,保障收益
2019年底,甘肅省啟動省內現貨交易試結算。以11月中旬7天的交易價格為例,現貨市場日前、實時價格比某些中長期交易成分價格要高許多,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1:甘肅省內現貨第二次試結算電價
將現貨交易與中長期交易相結合,相比于只發中長期電量,項目收益會大幅提高。下表是甘肅省某電站5天的實際交易情況。通過參加現貨交易,該電站5天實現增收7.104萬元。如果電站在現貨市場中能夠提前精準的對市場價格走勢進行預判,在中長期分解時,少分解一些中長期,收益可能還要高于現狀。
表1:甘肅某電站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情況
以甘肅試結算的某日數據為例,選取不同機組類型交易數據看,不同機組類型在現貨市場中使用合適的交易策略是可以盈利的。下圖為甘肅試結算某日各類電站的盈虧情況。
二、新能源項目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是大趨勢
上述甘肅省的情況,在全國并非個案。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提到:
寧夏2018年自行制定風電最低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為750—850小時,甘肅2018年自行設置的風電、光伏發電保障性收購小時數分別為774小時和479小時。
上述小時數大幅低于項目實際可發小時數,大部分電量要全部參與市場化交易。雖然上述做法被行業詬病,但越來越多的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是大趨勢,新能源項目也將逐步參與到市場中來。
目前,西北很多省份的新能源項目,大比例電量以中長期交易的方式參與。2019年下半年,甘肅、山西、蒙西等三省區,作為現貨試點區,新能源已經參與到現貨交易中來。從這三個現貨試點的試結算來看,新能源項目主要通過降低電價,甚至地板價,來獲取發電權,即 “保量不保價”。
三、電力市場化交易中的關鍵決策
在市場化交易中,發電企業如何實現理智報價,從而獲取更高收益?“國能日新”的電力交易解決方案項目負責人給出三個建議:
1)通過中長期市場提前鎖定收益;
2)優化現貨交易策略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3)利用專業的交易輔助決策工具。
策略1:通過中長期市場提前鎖定收益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了《關于做好2020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鼓勵市場主體高比例簽約中長期,并且未來的中長期交易采用帶電力負荷曲線交易機制。
當前電力直接交易、集中競價交易、跨區跨省交易為中長期主要交易品種,交易周期覆蓋年度、季度、月度、月內、日前多時間維度。其中,基礎電量、雙邊協商、競價交易、掛牌交易、發電權交易等多種交易模式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且每省、每種交易規則都不盡相同,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種趨向多元化。
新能源發電企業一方面需要通過現貨價格信號,來指導中長期合約簽訂的價格,另一方面需要精準的中長期發電量預測,并核算簽訂中長期合約的比例。中長期合約的價格以及簽約多少電量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整體收益。
策略2:優化現貨交易策略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現貨交易的本質是偏差結算,其體系基本顛覆了現有交易和結算模式。
對于新能源發電企業來說,對交易策略的精細化、日前、實時出力預測的準確性以及交易人員的綜合素質都帶來挑戰。
如何通過現貨市場的中長期分解機制、精準的出力預測、合理的報價策略,達到在現貨市場偏差結算中的收益最大化,需要發電企業統籌考慮中長期與現貨兩個市場交易,需要對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的價格趨勢、電量比例分配有精準的分析、預測與測算。
通過現貨市場的合理策略,能達到交易收益最大化。
策略3:利用交易輔助決策工具分析決策
市場化改革在快速推進,對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市場分析能力、決策能力、風險規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量的數據分析、統計、決策無法人工開展、手動完成,迫切需要專業化的分析工具。
目前大家普遍認為,中長期交易能提前鎖定收益。“并不是簽訂的中長電量量越多,收益越大” 國能日新電力交易項目負責人介紹,“如果價格過低,可以考慮把部分電量放到現貨市場上交易,通過現貨市場獲取更高的收益。”
因此,對于發電企業來說,中長期簽訂價格在多少范圍內,以及簽訂多少電量,需要考慮現貨的整體價格水平以及對自身中長期發電量的預測。新能源發電企業需要精準的交易輔助決策工具來分析市場,對現貨市場的風險進行評估,作出精準決策,達到中長期+現貨市場整體收益最大化。
四、結語
電力市場改革在不斷嘗試中前進,對于新能源發電企業來說,雖然現狀已打破了原有的計劃保障體制,但在帶來風險挑戰的同時,機遇也增加了。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已經成為支柱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而新能源更是未來主體能源,電力交易市場化機制的推行,勢必會刺激電力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的積極性。
我們期待著未來市場中會有更多的電量進入現貨交易,到那時,復雜的市場環境、各主體的利益訴求的不同會讓現貨交易更充分的發揮其價格信號,市場主體則可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的預測分析工具來更加精準的獲取預測報價方案,最終實現電力交易價值。國能日新電力交易決策支持平臺即可為發電企業提供從中長期電量預測到“中長期+現貨”交易決策整體解決方案,實現智能、自動報價決策分析。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