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國內首條35千伏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示范工程在上海開工。這是高溫超導電纜輸電技術在國內的首次商業化應用。該項目核心技術國產化率達100%,并填補多項國際標準空白,標志著我國在高溫超導輸電領域已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高溫超導輸電是當前電力行業最具革命性意義的工程技術之一。高溫超導,是在相對于絕對零度而言的接近零下200攝氏度的液氮環境下,利用超導材料特性,使電力傳輸介質接近于零電阻、電能傳輸接近于零損耗,從而實現低電壓等級的大容量輸電。高溫超導輸電損耗低、容量大、體積小、無污染。一般來說,35千伏超導電纜相當于傳統220千伏電纜的輸送容量,可以替代4~6條相同電壓等級的傳統電纜,節省70%的地下管廊空間,大大降低建設成本,十分適合將大容量電能直接輸送到城市中心區域。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大型城市電力負荷密度不斷提升,但受制于輸電通道資源有限,城市中心電網“卡脖子”現象日益突出。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此次開展的國產化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示范工程建設,將為破解城市中心電網負荷“過熱”的矛盾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小通道大容量”的輸電模式將有助于在上海中心區域打造可靠性高、環境友好、資源友好的城市能源互聯網。
此項高溫超導電纜示范工程是國家電網與上海市共同開展的科技產業戰略合作成果之一。項目選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徐家匯地區,聯結兩座220千伏變電站,總長度約1.2千米,預計年底建成投產,屆時將成為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距離最長的全商業化運行35千伏超導電纜工程。
據了解,示范工程敷設的超導電纜核心采用二三十根0.4毫米厚的第二代超導帶材。材料從設計到生產制造完全實現國產化。除了在裝備上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外,示范工程還在全程排管敷設工藝及系統運維穩定性等方面融入創新突破,并在國際上引領多項技術標準制定。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新材料處處長蔣瑋認為:“示范工程的建成,將為全面、系統驗證自主高溫超導技術在超大城市中心城區與電網耦合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積累第一手的數據和經驗,為推進高溫超導材料在智能電網改造中的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成為上海前沿新材料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典型范例。”作為上海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材料目前年產值超過2500億元,占全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四分之一。他表示,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示范工程是新材料應用與電網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這種產業結合模式有力推動了我國超導材料從實驗到實用的跨越,也將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新興產業培育提供重要的支撐。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