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底,深滬兩市3843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19年年報和主要經營業績。從整體情況看,大部分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均穩步增長;兩市公司現金分紅1.36萬億元,再創新高。
總體形勢向好,但在證監會監管新舉措不斷出臺、信披審核力度持續增強的背景下,上市能源企業也迎來新的挑戰,ST股陣營的流動性備受關注。在2019年年報發布后,能源上市公司有哪些“去帽摘星”,又有哪些“披星戴帽”?
新能源“披星戴帽”占比最高
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有23家能源相關企業被實施了風險警告。
“披星戴帽”新能源占比最高從產業分類來看,新能源企業數量最多,涉及*ST科陸、*ST兆新、湘電風能等8家,占比34.78%;*ST江特、*ST海華等設備企業4家,*ST平能、*ST榮華等煤炭企業3家,*ST美都、*ST浩源等油氣企業3家,*ST大港、*ST融捷等節能環保企業3家,以及傳統電力企業*ST江泉1家。
此外,新能源領域風電企業ST銳電股票已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待退市整理期屆滿后5個交易日內由上交所予以摘牌,股票終止上市。
從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原因來看,有20家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的凈利潤均為負值”而“披星戴帽”,占比86.96%。
新能源企業如此業績表現并不意外。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看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光伏產業逐漸成熟,頭部企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產業內競爭進一步激化,產業整合加速。
“對于有補貼的新能源產業,比如光伏、風電和電動汽車,發展初期補貼帶動了產業上下游及配套產業的發展。近幾年,補貼開始退坡,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被淘汰很正常。”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企業高管告訴記者,“儲能產業,既無補貼支持,又未形成盈利模式,企業面臨不小的挑戰。”
*ST科陸主要從事智能電網、新能源及綜合能源服務等業務。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31.95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滑15.72%;實現凈利潤-23.6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7.25%。
對于經營業績出現大額虧損,*ST科陸稱,這是由于當年公司針對應收帳款、存貨、在建工程等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16.69億元,同時,受流動資金緊張影響,2019年公司經營計劃未達預期,產品交付延緩,導致營業收入下滑。
調結構、優布局“去帽摘星”
有新加入ST陣營的,也有因為業績表現良好而退出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撤銷風險警示的能源相關股票共6只,涉及上市公司5家。其中,*ST華電B和*ST華源均為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述股票中,*ST華電B、*ST華源、*ST菲達、*ST金山四只股票“摘星摘帽”,股票簡稱恢復華電B股、華電能源、菲達環保和金山股份。ST藍科、ST愛旭兩只股票“摘帽”,股票簡稱變更為藍科高新和愛旭股份。
記者梳理發現,聚焦主業、優化業務、調整結構是上述企業扭虧為盈的主因。
受煤價持續高位運行影響,近年來傳統電力市場競爭加劇,火電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華電能源便是其中之一。2017—2018年,由于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持續低位運行,煤、電、熱價聯動不到位,華電能源凈利潤大變臉。此后,扭虧成為了華電能源的重要工作之一。
華電能源表示,公司大力開展“瘦身健體”,完成非經營性房產、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熱電聯產,把握哈爾濱熱區建設機遇,推動由生產規模擴張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
2019年,華電能源全年實現營收108.3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創3年新高;凈利潤為7556萬元,上年同期為-7.6億元。售電收入是華電能源營收的主要來源,達77.1億元,占比71%%。當年,華電能源完成發電量269.8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6.4%;上網電量完成242.4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6.07%。
而菲達環保則是從內部出發,大力“節流”。2019年,菲達環保實現營收34.2億元,同比下降3%,相較2018年的7.47%,降幅收窄;凈利潤為9064.9萬元,2018年為-4.2億元。營業成本28.5億元,同比下降12.8%,同時,毛利率上升9.4%。費用率也較去年下降2.5%達13.5%。
部分公司隱憂仍存
除了上述ST陣營的變化外,會計師事務所對部分能源企業2019年年報出具的審計意見也值得關注。愛康科技等6家能源企業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ST節能、*ST升達、愛康科技、*ST華儀4家公司被會計師事務所質疑“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此外,對于*ST節能、*ST升達,控股股東占用公司非經營性資金也是業績生變的原因之一。
目前,上述兩家公司已經出現巨額債務違約、銀行賬戶被凍結等,現金流動性不足,正常經營無法進行。據記者了解,*ST節能全部工程項目施工處于停滯狀態。而*ST升達控股股東升達集團已經因為無力清償巨額債務被債務人提起破產重整。*ST升達決定對總額達11.65億元的巨額資金占用計提壞賬準備。
2019年底,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9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及其審計》表示,資金占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內部治理不健全,內部控制不完善,對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缺乏有效監督。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道德風險突出,獨立性不足,未恪盡職守,縱容控股股東。
制度是證券市場的基石,強有力的法律責任追究才能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得到切實有效執行。近年來,在陸續發布的科創板制度和創業板注冊制的征求意見稿中,均強調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今年3月發布的新證券法,更是完善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基礎規則。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系列制度法規的出臺和完善,除加大對上市公司等主體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與廣度外,還完善了行政法律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體系,對我國證券市場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將消除此前公司有意隱瞞而誤導投資者的情況。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