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傅成玉:后疫情時代的能源之變

2020-06-24 08:36:08 長江商學院   作者: 傅成玉  

今年3、4月,我們見證了歷史。

圍繞石油板塊所發生的一切是我們在歷史上很難見到的。習近平主席幾年前就提出了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全球陸續暴發并且還在持續發展的新冠疫情,真正讓我們見到了新世紀第一場影響人類的百年不遇的大變局。

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歷史。今后很可能人們會像說“公元前”和“公元后”一樣,會說“疫情前”和“疫情后”。疫情將會改變人們現有的認知,改變全球經濟發展的生產關系,甚至改變國際政治關系。

疫情對未來石油和能源帶來的沖擊也將有目共睹。

去石油化和碳減排

疫情后,國際社會會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應對。

首先,疫情后,氣候變化和疫情一樣成為全人類共同關心關注和加大治理的領域。

疫情后,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會重新審視在這個領域的政策和監管,會更加重視公共衛生體系的能力建設。

其次,疫情后,大家都會更加重視環境保護。

習主席提出綠色發展新理念,特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表面上我們看是一種理念或者口號,但本質上代表了人類未來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

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既是價值標準又是道德標準。“生態文明”會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涵和內容。

再次,人類開始意識到要創造一個適合于人和自然的生存環境。

我們的環保標準一定會進一步提高,監管會進一步加嚴。

中國近年來出臺了歷史上最嚴的土壤、水法律標準,但法律的監管和執行遠遠地落后于法律標準,企業執行的自覺度更是落后。

最后,應提升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認識。

氣候變化是下一步比病毒還嚴重的問題。

現在看來,即使采取了行動,本世紀末把溫度升高控制在2℃以內或者1.5℃的目標也很難實現。2℃的概念,是上海的很大一塊陸地將基本在海里,更不用說一些島嶼國家了。

所以,下一步全球和國際社會要更加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危機。

應對氣候變化,對石油企業來說意味著加快去石油化、碳減排。

目前,好多企業包括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們生存的必然條件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前提標準,是主動應對未來需要做的。

所以,包括我國的石油和能源相關企業還遠遠未達到黨和國家要求的真正理念和價值觀上的改變。如果我們觀念不改變,疫情之后,很多企業僅僅在這個領域就會被淘汰,或者被逼著改變。

石油汽車將消失在2030~2040年

雖然疫情后去石油化、碳減排會呈加速度,但歐盟實際上早就制定了2030~2035年基本上沒有燃油汽車的標準。

中國也已經開始了低碳化的進程,眼下還沒有提出中國燃油汽車具體什么時候開始執行去汽油化,但這個目標的提出不會是很晚的事。

這就像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石頭沒有了,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不是沒有石油了,而是它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化工領域,在交通運輸領域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個大趨勢是石油汽車將會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基本消失。

目前歐洲政府該領域的官員認為,他們2030~2035年基本沒有燃油汽車的目標100%能達到,因為歐盟國家轉型發展很快,包括石油公司在內的相關行業,都在主動尋求轉型。

國際大石油公司這些年轉型的主要方向是清潔化、去碳化,主要是從石油轉向天然氣,像??松梨凇P等公司,都急劇地轉向清潔化。

他們一方面將石油資產不再作為核心資產,另一方面卻在盡可能地收購或開采天然氣資產。石油公司們從油到氣、從氣到電、從電到市場服務……這個新產業鏈條的延伸已經顯現。

去碳化會成為主要潮流已不容置疑,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未來發展轉型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尤其是新技術的研發,在低碳化領域的新技術非常重要,誰擁有這類技術,誰就能推動未來世界市場的占有。

去碳技術派生未來新興市場

中國一定要在去碳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面,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不能讓西方的各種技術占領了我們未來的去碳減碳技術,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技術占領這塊市場,進而推動未來的新興市場。

因為,去碳技術不只局限在技術市場,更會延伸出工程開發,從而帶來新的制造業,促使中國企業進行制造業轉型。

換句話說,去碳新技術的出現,是以金融手段為推動的技術進步、工程開發和市場應用。所以,它還會帶來巨大的金融市場。

這些都是嶄新的領域,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領域。

目前,碳減排方面,國內的市場已經足夠大。我們可以通過中國市場來引領未來的市場。

生態文明是人類未來的價值觀,中國通過什么來引領生態文明呢?

首先是我們對傳統領域的改造;其次是新能源。

在碳減排、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這些領域,可以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和服務體系及管理標準。只要我們搞出一套系統,就會成為世界標準。

國內企業要抓緊往前走,否則國際上大石油公司會轉得比我們快。為此,國內企業要有世界眼光、超前部署就顯得非常重要。

制造業應用價值將達四五百萬億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在中國正在興起,最近國家提出的“新基建”,很大部分跟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相關。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是由各企業、各行業來使用,石油行業的上中下游,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技術的應用方式都不一樣,其細分市場的技術運用也都各有不同。

這些應用場景將來會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風口,未來,中國制造業應用價值將會達到四五百萬億,而2019年中國GDP的總價值僅為14萬億美元。

所以,石油企業的領導要將這一領域主動往前推。

首先要重視監測與傳輸,要安裝探測裝置,把裝置感測到的數據傳出去;其次,要把傳出來的數據,按照一定標準去整理,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算出來,返回去指令機器運作,實現智能化。

中國制造2025往往注重機器設備,實際上智能化是生態的,這個生態體現在企業內部,也體現在企業外部,包括各類供應商、承包商,必須一體化才能實現智能化。目前國內工業企業懂這套體系的很少,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融合就非常重要。

企業要明確自身的需求,從外部尋求技術合作,這樣推動起來就比較快,企業轉型也會轉得快。一個生態的智能體系才會快速成型。

對于企業,從生產過程到內部流程,再到銷售市場、供應商等,必須形成互聯網的智能體系。中國在這方面走在前面,中國工業互聯網的面貌就變了,就進入了所謂人類新的工業化進程。

中國石油(4.260, -0.01, -0.23%)企業要有緊迫感,要明白數據也是資產,國有企業誰有更大的數據,誰就有更多的資產。

過去國企有很多數據,卻沒有形成資產,是因為數據本身不產生價值,只有經過整合后成為信息才產生價值。

過去企業管理的海量數據,都是一個個孤島,互相沒有整合,如果將企業上中下游所有數據都通過一個平臺進行整合,形成客戶、市場所需要的信息,企業的價值就會大大增加。

管理企業本質是管理價值,價值有各種形態,有物質和非物質形態,也以貨幣形式、數據形式、信息形式存在。

在這個領域,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誰能夠引領未來,誰就能夠占有市場,這種變革是思想的變革,也是理念的變革。

新技術的革命必將會帶來新企業的革命。

油企國際經營環境將更艱難

可以預測,疫情之后,石油企業的國際經營環境會更加艱難,美國會更加瘋狂地針對中國制造各種遏制、限制、打壓中國企業的行為,將會從政治、經濟、外交領域進行全面打壓。

國內企業所面臨的國際生存空間也會承壓。從國際上看,會出現一個去全球化的浪潮,很大程度上會涉及到去中國化。

比如,本次疫情使得很多發達國家發現,他們的醫療設施不足,甚至包括口罩和防護鏡都不足,這就會使得他們開始建設這一領域的生產能力。

根據上世紀80年代英美搞國產化的經驗來看,雖然,這種國產化過去不會成功,以后也不會成功,但是英美的政治家,仍然可能會積極推動某些領域的國產化。

我們應該看到,去全球化、去中國化最終都不會成功。未來支配世界的仍然是資本的力量!

一個是金融資本,一個是實業資本。金融資本以歐美為主,實業資本則以跨國公司為主。他們追求的目標是利潤,哪里能賺錢他們就會流向哪里。

中國是一個成長的市場,只要能讓資本賺到錢,資本就一定會來。

然而,在目前這一階段,中國海外企業的經營將會越來越困難。借“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要改變以往的做法,要用新技術改善當地的環境,贏得未來。同時,企業一定要公開、透明、依規、守法,這是防止外部打擊最有效的武器。

國有企業在海外還要注意形象的培養,形象比賺錢更重要,盡量避免被誤解,為此要特別重視公開、透明,而事實上,越公開越透明,企業價值會越大。

通常,對方會把看不懂作為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就會給企業價值打折。所以,企業無論是跟當地政府的關系和媒體的關系都要公開、透明。

中國油企必須降低成本

疫情對石油的沖擊將是長期的,低油價可能維持1~3年,所以,不要急著抄底,而是做一個長期的打算。

搞對沖的企業要以成本為主,而不是以利潤為主,一定要保最低成本。中國企業要看產出有多高,而不看價格有多低,產出如果高了,同樣的價格,在市場上就能夠贏利。所以,不要有短期行為。

疫情對國內石油產業鏈的沖擊,首先表現為對上游產油公司的沖擊最大,因為需求沒了;其次,也會影響到化工和煉油。

國資委稱,“三桶油”一季度虧損,二季度可能還會虧損。

在低油價的局勢下,生產原油的企業肯定賠錢,而對于煉油企業來說,煉油的成本是去年11-12月之前的高價油成本,受成品油價和疫情銷售量下滑影響,一季度也虧損了,二季度可能還會繼續虧損。因為用的依然是高價油,只有等完全消化掉這部分高價油以后,用新低價油的時候,才會出現變化。

對于化工產品來說,短期有些產品可能會出現過剩,但中國整體上并不過剩。

回顧2014-2016年,石油公司連續三年資本開支減少20%,但產量還是不低,他們所做的就是降低成本。國際石油公司讓成本降低了十塊錢,中國油企也降本,其中,中海油降本最多,另外“兩桶油”降本較少。

但是,為了提高未來的競爭力,中國石油企業咬緊牙也必須降低成本。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能源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