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風能
  • 風電“十四五”如何實現每年裝機5000萬千瓦?

風電“十四五”如何實現每年裝機5000萬千瓦?

2020-10-15 10:25:57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10月14日下午,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0)舉行了CWP2020企業家論壇。以“新目標、新時代下的風電未來”為主題,邀請風電開發企業、整機制造企業和重點部件生產企業的高級別領導探討“2060碳中和”目標下風能產業的發展情景,提出新時代、新目標下的產業主張和實踐路徑。企業家論壇(II)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主持,發言嘉賓有: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

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田慶軍;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執行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張啟應;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高玲;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譚文理;

GE可再生能源陸上風電中國區總經理趙霖;

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重能總工程師李強。

以下為發言實錄:

秦海巖:剛才有嘉賓問我說我們討論什么,我覺得我們別按稿子來說了,因為上午宣言提出來兩個數字,一個“十四五”每年裝機5000萬,到2060年裝機30億,下面很多的反革命來質疑我,來挑戰我了,說怎么干到5000萬,為什么提出5000萬的目標,各位想想我們能不能干5000萬,干5000萬有什么瓶頸,政策、技術上哪些制約我們,今天在座有媒體和風電行業的同仁,我們要堅定信心,確實不新就算我吹牛,你們先想著,我先講講我為什么說5000萬和30億,這個東西不是拍腦袋來的,不是昨天晚上做了個夢就5000萬、30個億,第一個能不能裝那么多,取決于我們資源的總量,如果資源沒有哪去扯30億,現在最新評估51億,前兩年高塔沒有的時候我們陸上什么時候想過干5兆瓦,所以資源總量是沒有天花板的,而且51億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會再擴大。第二就是電網,波動性能不能承受,上午氣象局的王博士報告,人家是有數字計算的,我現在最反對搞傳統能源說我們風和光有電量沒有電力,氣象局上午的報告說明什么?我們按照負荷曲線,每小時負荷,靠風和光匹配動態平衡,在動態平衡的情況下實現了67%的電力和電量,只靠風和光,而且在它的計算模型里頭還沒有考慮儲能,更沒有考慮需求側的響應,而且棄風棄光量8%,其實它算的是7.2%,所以在并網消納這方面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這沒有問題的,而且風電的并網特性更好,好多人不理解這點,光裝的越多困難越大,因為它通識率非常高,別的都停了,你都富裕,但是風裝的越多,平滑性越好,因為早晨有風,晚上沒風,東邊刮西邊不刮,西邊刮東邊不刮,你裝的越多它的穩定性越好,這都是簡單的數學道理,所以風增加之后對提高可再生能源率是有巨大的幫助的。第三個為什么,習總書記說了2030年達峰,2060年碳中和,如果2025年實現20%非化石能源目標,2030年實現30%,每年可再生能源能源裝機必須一個億,難道全裝光伏,就不裝風電了,風電5000萬也不為過,這是我為什么提出來每年5000萬,2060年提出30億的依據,現在誰想好了,怎么實現5000萬、6000萬,包括困難、信心都可以。

田慶軍:習總書記出了個命題,到2030年、2060年碳達峰、碳中和,秦秘書長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提出了5000萬千瓦,把二次方程交給我們怎么解決5000萬千瓦,首先5000萬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是一個平均數,不一定每年都有5000萬,事實上我們看過去風電發展的歷史,每年的裝機量也是有波動的,這個跟我們整個風電行業的特點有很大的關系,要想實現5000萬,首先我們從幾個維度來看,第一個從資源的維度,剛才秦秘書長已經說了,中國從氣象數據上來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們再把它細化一下,中國的風電資源三駕馬車,第一駕馬車就是傳統的三北地區的高風速地區,這塊資源有多少,我們現在初步算了一下至少在100億千瓦以上,當然這里面可能會要排除一些其他不可開發的因素,但總體上數量是足夠的。第二駕馬車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東南部這些低風速區域,將來可能會從集中式向分散式快速的演進,這塊市場有多大呢?我個人覺得未來至少也有8到10個億的市場空間,而且這塊是新興市場,分散式一旦起來,中國風電在中東南部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現在國家各個央企都在搞智慧能源試點,智慧能源是一定要結合分布式電源來完成的,光伏是沒有辦法獨立實現這樣的命題,光伏在一些高耗能的工業園區不適合,也無法完全獨立完成分布式能源的布點,所以給分散式風電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第三個就是大家最近討論比較熱的海上風電,它也是我們實現平均每年5000萬千瓦的三駕馬車里面的重要的一駕馬車,當然海上風電,因為后年開始平價,所以前兩年可能會發展的慢一些,但是隨著技術和體制的突破,都為海上風電將來大規模開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十四五”期間,在2030年以后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撐,這三駕馬車足夠支撐年均5000萬的開發容量。

從技術的維度,每家都推出了自己新的機型,度電成本進一步降低,把度電成本推向了歷史更低點,從目前可以看到未來五年之內,技術也是沒有問題的,開發商仍然會有比較好的收益。從中國廣大開發商的意愿來看,中國主流的開發商在“十四五”期間都幾乎把自己風電的存量資產,未來“十四五”期間的目標翻一番,有的開發商甚至是增加1.5倍,所以這個意愿也沒有問題。

什么會制約我們未來平均每年5000萬千瓦的裝機?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中國各級政府的認識的問題,有一些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風電,但是有一些地方政府對它有偏見,所以這個思想要統一,需要國家最高層面上給予一些指導性思考和意見。第二個還是電力體制的改革,電網對新能源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是仍然可能會成為我們未來在風電規模性開發方面的瓶頸,我認為它是瓶頸,不是說它不支持,電力體制也要進行改革,首先三北地區的送出問題,可能電網要給予一些政策,還有一個分布式的開發中東南部電網給予一些政策。海上風電送出也存在問題,尤其是遠海和深海,海纜成本增加非常大,對度電成本影響很高,電網也必須要去面對,如果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不要說一年5000萬,一年一個億都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制造能力是不缺的。

秦海巖:老田給我打了個折扣,說平均5000萬,后面哪位領導來?

曹志剛:我上來特意帶著風能北京宣言,這兩頁紙的東西我要留40年,2020年到2060年,起碼前10年是看得到的,我們要做到8億千瓦的裝機總量,到2060年如果我看不到會留給我的下一代,我相信他能看到。整個行業相信,我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我先給海巖帶頭的風能協會點個贊。

風電怎么做到每年5000萬千瓦的裝機,我認為有幾個數據的支撐。

第一個,“十四五”的支撐還是來自于資源的支撐和保障,今天大家如果聽了主題發言報告,包括剛才田總介紹分了不同的區域,三北的區域、海上的區域、分散式的區域,資源的保障這是毋庸置疑的,完全可以做到的。還有一個數據大家可以做一個比較,王仲穎所長談到中國和德國的比較,德國已經裝了54GW風電,光在陸上,不包括海上的,中國960萬平方公里,是德國國土面積的20多倍,現在風電裝機只有2億千瓦,我想從資源的保障上面肯定是毋庸置疑。

第二個,從度電成本方面,我說一個靜態的數據,現在三北區域每千瓦風電場投資可以達到6000元,有一些都達到了5500元甚至是更低的水平。按每千瓦6000元來算,每一萬千瓦6000萬的投資,20年的等速折舊,一年300萬,每千瓦的服務費用如果50元,這已經打足了余量,就有50萬服務的成本,這兩項是350萬,如果我們做全投資,每年5%的財務成本,又是300萬,就是650萬,度電成本能做到什么水平,三北區域現在的技術靜態看可以發到4000小時,算下來1毛6電價,我們要拿到8%收益率,1毛7分5的電價就已經可以做到了,這是我說的三北的區域。另外一個區域的數據是相對困難的中東南部、南方區域,千瓦造價8000元,發電小時數按照2500小時,同樣的算法,整體下來的度電成本3毛4,8%的收益率電價給到3毛6到3毛7會有不錯的收益率,當然我講的都是靜態的目前的狀況,從成本的支撐力來說完全是足夠的。

第三個,剛才講到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2015年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臨時的補貼電價政策調整,造成了短期的淤積。但是這兩個年度之內大家可以看到勤奮的產業鏈和中國人,2015年和2014年相比,我們的增速是多少?增速達到60%以上,今年和去年相比的增速是多少呢?在疫情這么大的影響之下,過去9個月的時間,前三個月如果刨除不算,6個月基本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量,剩下還有3個月的時間,和去年相比又是很高的增長,所以對于產業的量來講,靠我們勤奮的努力肯定不是障礙。

第四個,德國2019年全網發電量中風電發電量占到全網消耗電量24.67%,光伏占了9%,加起來是34%的比例,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當然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風、水、光、火、核多種不同能源之間協同的平衡,另一方面是源網荷儲之間的平衡。我相信融合更多不是技術上面的障礙,走在我們前面的丹麥和德國已經給我們做了一個示范,我相信技術上不是障礙,反過來講有很多機制創新上面的保障。因為最近我們還看到,進入到平價時代之后,有一些地方打算出臺保障小時數,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本身沒有邊際成本的電力限定了很低的發電容量。我還統計了一個數據,2010年中國風電的平均小時數是多少,2015年是多少,2020年是多少,10年的技術進步,我說起來同行都覺得發電小時數怎么只增長這么多,2010年全國平均小時數是2047小時,2015年平均小時數是1728小時,今年平均小時數我們估計在2200小時。其實是有很多機制和政策可以保障風電電力有很好的發揮,可以做很好的調節、支持,這在技術上面的保障沒有障礙,但是需要機制、需要行業的呼吁,需要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實現30·60目標。

秦海巖:我也很認同,技術資源都沒有問題,我們提出的目標就需要政府、各級部門的支持,給我們一些政策,也不需要什么大的補貼,關鍵要公平合理的政策,把積極性調動起來,把體制機制障礙解決,這個目標應該不是什么大的難題。

張啟應:非常高興一年一度跟大家又見面了,前面兩位領導講過了,其實這個目標不是特別有雄心的,我覺得沒問題,因為已經論證過了,我就不再重復再論證這個事情了,其實簡單的幾個邏輯,最大就是統一思想,今天上午我們有北京宣言,如果統一思想的話,就像劃船一樣的,力道會非常大,需要大家步調一致,同一個聲音,非常恰逢其時的時候,習總書記在聯大的表態,我想這個表態之后,各界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是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思想,在有了堅定統一思想之下我認為5000萬不是問題,前面講到了德國、丹麥等很多地方,它的穿透率都不是問題。今年搶裝差不多5000萬或者以上了,這里我講的是另外一個,就是習總書記說的關于太陽能,你是碳中和,并沒有說是風電,是太陽能要不做5000萬,風電做多少,我始終在想這個問題,多少年來我們做風電,風電是一個那么復雜的東西,它涉及到空氣動力學,涉及到材料力學,有機械、電子等等,應該說它可以代表了整個工業界,如果說我們新能源的風電做起來的話,我們可以說我們是個工業強國,我們各個方面都會很強,控制系統、大數據都會很強,太陽能帶來了什么?可能就是帶來了清潔能源,我們當然不去否定它,我這里想強調的一點就是風電不只是帶來清潔能源,它是提升了我們整個中國工業界的水平,它是我們材料技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它是我們的軸承技術,記得多少年前我們做變槳軸承都做不了,一做到上天就卡住了,今天這算什么?我們還出口,第一次做鑄件的時候,歐洲人德國人跟我一直在說,這個非常重要,只有德國一個核廢料收集的才能做這個,現在中國有10家、20家企業都能做高品質的鑄件,甚至中國成為全世界鑄件的供給點了,所以風電帶來的貢獻它是一個產業鏈,貢獻是巨大的,所以從這個角度風電我們一定做的更多,5000萬或者30億,帶來的不只是清潔能源,也帶來了很多就業和進步。我們也知道做太陽能,買了一些設備投資10個億就像印刷紙一樣的印刷出來,是,所以將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就業,我們能力需要得到提升,海上風電一定要搞,不只是海上風電的問題,它是一個海洋強國的問題,如果我們現在覺得海上風電風險很大,為什么?因為我們去的少,沒有船,臺風來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處理,如果我們把海上風電做成海上風電強國的時候,我們一定是一個海洋強國,這個地球70%的面積是海洋,所以5000萬我們覺得一定能做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要做的更多,我經常講,也被人反對,風電它的進化是一個哺乳動物的進化,而太陽能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草履蟲,所以我們風電人應該加油,不只是為清潔能源,為整個綜合國力能力的提升,我就說這么多。

高玲:前面秦主任說了,有人質疑秦主任,我們收盤以后,今天大勢飄綠,可是風電是大漲的,這個已經用股市就能夠證明廣大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支持我們,相信我們風電的發展,也認同北京宣言的。剛才三位都說了未來我們30、60的期許、國家的規劃以及展望,我們是非常有信心,非常認同,也有這個能力達到這樣的指標和風電產能,我想更多在這里談一下挑戰。如果要達到這些指標,我個人認為高比例的風電系統將面臨著頻率穩定、電流穩定、等安全的挑戰,這些挑戰是未來我們需要解決的,我們運達也在致力于,在聚焦關于電流的穩定、電源的預測,電流源性的主動支撐等技術的研究,盡可能最大能力的打造網源友好型的風力機組,也提升下一代風力系統新的電力系統下主機的并網友好性,這個是未來我們在這么大的風能并網的前提下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站,有這樣的資源和市場就是需要有個適應性,消納是我們的問題,所以未來技術的降本是一個挑戰,度電成本的問題是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我想這也是我們主機廠家未來要解決非常大的問題,首先能使用你的風力發電,我們也在做這方面努力的工作,我們在整合供應鏈,利用先進的控制系統和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努力,風電上下游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在為了清潔能源奉獻我們的能量,我們也在跟供應鏈上下游共同探索推進成本的下降,致力于打造一個更加清潔的、經濟的、可靠的風電機組適用于這個5000萬未來的使用。

第三個挑戰就是風電機組的智能化,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目前來講,智能化的進步不僅是提高風電的可靠性,一定會為風電的可靠性帶來一個質的提升,同時也為我們未來分散式等等更好的發展,怒容做到少人值守無人值守去努力,現在運達是座落在互聯網之都的杭州,所以我們也在積極的探索融合達峰、云計算、互聯網這些高新技術,把這些技術融合起來制造出更好的智能化的風電機組,智能化的機組是我們的挑戰。

第四個挑戰就是這么大的量,同時我們考慮到增量,也要考慮到存量,退役的機型,運達2002年、2003年批量化的主機就銷售了,很快就要達到它20年的生命周期,根據統計,2025年有300萬千瓦的風機將退役,在行業上面來講,這些退役風機的零部件回收的標準以及這些退役風電廠規劃政策的出臺目前都還沒有,所以我想這些挑戰可能就是我們既看到希望,又要看到我們如何穩健的來實現這么好資源的利用,這是我想講的。同時還有服務,這么大的量,如何更高效的服務好這些機組,也是對我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智慧服務上面花了很大的經歷做這些事情,既要生產更優質的增量的機組,同時又要為我們存量的機組負責任,要成為一個講信用、負責任的主機生產企業。如果我們把這些主機存量的機組服務好、運行好、運用好,那才能讓我們整個的風電行業更加有序的、穩健的、穩定的、長期的發展。

秦海巖:還是那句話,如果我們只是我們認為干兩千萬、三千萬,你永遠沒有機會去干5000萬,你沒有干過怎么知道你不行呢,你如果不確定這個目標,不按這個目標去發現,我們不是沒有問題,有很多障礙,有很多瓶頸,至少我們在歷史上沒有干過5000萬這樣的數,我們吊車夠不夠,今年又不夠了,但永遠不想這個數,誰會增加更多的吊車,海上如果不干,誰會投資造船呢,不是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一定是先有目標,才按這個目標去準備,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有可能就死在這兒了,接現在譚總。

譚文理:首先感謝和祝賀秦秘書長,今年這個會我感受還是不一樣,所以特別感謝和祝賀今年這個會開的特別成功,盡管受了疫情影響,好多國外朋友沒有到,我為什么講兩點,第一點方向和目標5000萬,我們回顧風電發展的歷史,有高峰和低谷,大體都在2000多萬到4000多萬千瓦之間波動,所以現在有這么一個高目標,而且要很長一段時間保持高位運行,這個對行業健康良性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這是第一點感受。第二點感受作為一個企業,我們研究戰略和市場,今天這個會議上也可以非常強烈的感受到,今天來了三個國家的大使級的官員,有政府背景的,再加上我們自己國家能源局的司長和宏觀研究院的院長,在我們看來政治信號和政治意義往往可能比其他的更能說明問題,去年開這個會的時候,您還在會上講,十八大以后很多官員不能公開參加行業會議,這是個很明顯的改變。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講5000萬甚至于以上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剛才前面幾位領導都談了自己的觀點,這一點大體都是比較一致的,毋庸置疑,肯定會朝這個目標去實現,而且中國人太勤奮、太智慧了,還有可能會超過這個目標。去年我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把整個風電歸納成三駕馬車,也按這個思路稍微評價一下或者談一下自己的想法,第一個三北地區大風電基地建設這一塊,朝著大功率機組、智能化機組方向去走,技術上、經濟上都應該沒有什么顛覆性的障礙,估計會走的比較順利,關鍵是看投資,如果有宏觀背景來做支撐,這個估計問題不大。分散式風電我感受是比較深刻的,去年和前年秘書長你作的報告重推分散式,尤其在前年的時候你在推分散式的時候意見是很不統一的,但是我可以客觀講,今年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要給秘書長唱個贊歌,當然不完全是拍馬屁,我們今年做了很多分散式項目,包括現在還在實施的,干這個事業還是要有點遠見的,因為我們長期在湖南,中東南部地區比較適合干分散式風電,后續還會有比較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第三塊是海上風電,我認為增量肯定是最主要的,但是我還是比較擔心,我認為不確定性和風險最主要也是集中在這塊,湘電風能干海上風電做的是比較早的,運行狀況在海上累積的經驗,我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但是認識越深刻,我們風險意識也越強,因為我們原來2011年作業就裝5兆瓦,2014年、2015年就商業化項目運行了,到目前為止大問題沒出,其實還是有一些小問題的,我們不諱言,但是整個運行狀況超出了原來的預計,那個時候5兆瓦的平臺,現在全球領先的有12兆瓦了,還有15兆瓦的機型,在我們中國本來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可能還是要有適當的梯度來推進,可能明年7兆瓦左右是比較適合,有時候步子邁的太快、太大了,海上風電任何一個項目搞的不好,足以擊垮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企業。

秦海巖:因為你做不出來是吧?

譚文理:不是做不出來,您既然提的這個問題,我就講一下,一個是機組這一塊,平臺也好、技術路線也好,第二個還有那么長時間的發展,一定還要往深遠海去走,原來所謂物理基礎多樁、管式等等,往后一定是漂浮式,漂浮式在國內做模塊設計有了,但是我們可能做的更前一些,我們已經是縮小版的應用試驗了,現在裝的2.5兆瓦海上漂浮式,不敢一下子裝到5兆瓦、7兆瓦,這塊也是個方向,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前瞻性。第三個有關海工工程和陸地上真的不在一個量級上面,因為我們對這塊認識太深刻了,這和我們企業背景有關系,因為保密原因我們也不去多講了。水上水下的,甚至于電網傳輸的等等這一塊,確實是需要有研究的,最后一句話總結,我們因為相信才看見。

秦海巖:最后剩兩位了,好多人會認為你們跟著我一塊吹牛皮,到底有什么問題可以談一談,GE趙總和三一的李總。

趙霖:首先謝謝大家,習總書記在聯大發布的關于2030年實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個不僅僅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一個承諾,不僅僅是對行業每個從業者的激勵,更多是一個全人類的福祉,今天我作為一個國際主機制造商的代表,能夠有幸參與今天北京宣言的簽約儀式,無疑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想還是要感謝秦秘書長能夠給GE,給我們這些國際的從業者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參與到中國2060實現碳中和宏大目標里面去,能夠做出我們的貢獻,從上午到現在,我有幸能夠有這么長的時間聽了行業里很多專家、同仁的分享,對我來說是一個饕餮盛宴,確實收獲很大。回到秦秘書長的問題,每年5000萬是不是能夠達到,我想沒有別的答案,是一定要達到,而且必須要達到,我聽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法的時候,就是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但是我們不能盲目的干,因為今天上午到現在,包括很多同仁已經做了很詳細的分享,所以我想從整體的宏觀的戰略層面談一談我們的看法,站在一個國際的主機制造商角度的看法,我想有五點可能是我們下一步會關注并且付出我們努力的。

第一個是關于規劃先行,這一點我覺得在目前這樣一個宏大目標的框架下,可能顯得尤為重要,在過去這些年陸地風電在整體發電構架中可能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分子,但是隨著現在開始每年5000萬的增長,我想所有從事陸地風電的伙伴們,可能底氣可以更硬一點,我們肯定會慢慢的改變從以前一個小弟的身份,逐漸讓自己有一些大哥的底氣,但是大哥不是白當的,作為大哥,我們就要更加主動和這個行業所有生態圈的同行進行更多的主動的溝通和交流,更多的從規劃層面,能夠確保這個行業一個健康的、持續的發展。

比如說今天聽到曉朝總講到,現在整個風電行業的發展現在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裝機量可能會走的很快,但是電網是不是能夠做好準備,這兩者可能在步驟上、速度上,包括側重的區域上可能有一些差異,所以我想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在下一步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的方面,我們需要更好的、更加積極主動的和電網進行一些溝通交流,確保說我們兩者之間能夠實現一個盡可能同步的這樣一個發展。當然除了和電網之外,我們風電和其他的電力板塊,比如說火電、煤電、天然氣發電,包括可再生能源內部的水電、光伏,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應該多做一些溝通和交流,從而形成我們整個風電板塊的一個健康的發展,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規劃在先,是我們實現宏偉目標很重要的一點。

第二點分享一下理念要到位,上一個論壇專家也提到這一點,什么叫理念到位?既然我們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領域,既然作為風電領域的一分子,我們自己的思想上是不是已經能夠把風電、把清潔能源作為我們最重要的一個能源消耗的基礎,我可以拿GE舉個例子,當我上周跟我們總部匯報中國30、60特大好消息的時候,我們GE是很欣慰的,也很高興,高興一方面是說我們看到未來在中國業務的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說英雄所見略同,因為GE可再生能源集團,我們在去年也制定了類似的目標,我們GE可再生能源集團能夠在2030年實現自己的碳中和,這個目標如何實現,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要節能。

秦海巖:GE為什么不干火電了,這是大消息。

趙霖:我們火電相應在收縮,這個確實是事實。

秦海巖:不是徹底不干了嗎?放棄火電嗎,剝離火電。

趙霖:我們在逐漸剝離煤電。第三點也是最主要的創新驅動,這點是至關重要,今天關于創新這點,我們很多專家領導提了很多,對于GE來說,作為一百多年的企業,我們肯定把創新放在第一位,但是我想強調一點,創新并不是說僅僅不斷的有新的機型出來,我特別贊同譚總的講話,我們看到中國技術迭代這么快,感到自豪,感到激動,當然作為GE也有壓力,但同時我們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放緩我們的步伐,把我們已經掌握的技術好好進行消化,這個觀點今天第一個環節也有專家講到,我們是不是可以稍微放緩一下。

秦海巖:你這么說別人認為是你跟不上了。

趙霖:我們在速度上卻是有差距,我們也希望關于一些技術吃透上,有些地方我們可以做更深入的交流,不僅僅是發電量本身,我們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率,我相信在座每一位都會得到更多的提高。第四點就是從不從整個風電行業考量角度,能夠多多看一看全生命周期的考量,不僅僅是一次性資本投資考量,隨著我們整個中國風電的盤子越來越大。最后一點,我們生態圈的構造,可能我們現在去發展某一個地區的風電業務的時候,有的情況下幾臺風機就走人了,但是未來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希望通過風電企業在當地的發展能夠帶動整個生態圈,包括我們的供應鏈,包括相關的一些研發,包括運維的技術都能夠帶過去,這樣最終的目的也為了能夠實現有序的、健康的、綠色的發展。

秦海巖:我覺得我們幾位談下來,自身認為技術、能力5000萬做好準備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外面的條件可能電網、包括一些領導的認識,很多地方就不讓你干,認為這東西難看,其實它不占地,它偏說你要占地,這種需要我們一塊做工作,去解釋、去認識。我就不明白怎么沒地干,全國有69萬個行政村,如果我們找出10萬個,每個村拿出300平米,就可以裝3臺3兆瓦的風機,今天都在推5兆瓦,300平米就是一戶宅基地的面積,是很好找的,房前屋后、田邊,就算10兆瓦吧,10萬個村子就是10億千瓦,所以地方有的是,大家認識30億、5000萬是個很大的數字,你放在廣闊的土地上去看,根本是不可見的,乒乓球臺上的一個乒乓球。中國光基站有300多萬,電線的桿塔就多少就不知道了,所以不要好像認識這個量很大,不是的,這個量不像這樣,而且光中東南部分散式就能干10億,8億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下面李總。

李強: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來分享,我感覺總書記說的30、60就是在拯救地球,我相信全世界的各個領導人都會跟進相關的事情。第二個北京宣言主要就是我們主機廠商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好好去努力把清潔能源、綠色能源,最廉價的清潔能源,把能源革命進行下去,這是非常至關重要的轉折點,10年以前我們回過頭來看,一定能看到這個歷史時刻的事情。第三個我認為最關鍵有很多技術各方面問題,但是我的認知就一個問題是最關鍵的,就是隨著歷史發展時期,作為老大哥的火電、煤電承擔了很多發展的任務,現在到了我們風電、光伏等等清潔能源更廉價,已經可以比它更便宜,接棒的時候如何合理交接棒,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所有電網交易都不是主要的問題,主要是在這塊,習總書記在疫情期間很負責任的提出這樣的事情,5000萬如果是5兆瓦只有1萬臺并不多,而且中國有這么強大的規劃和市場的支撐,相信中國的風電廠走出去步伐會更大,不光中國搞5000萬,在全球會搞更多,而且把最廉價的、最清潔能源送出去,這是一個主要的矛盾,因為火電確實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該到交接棒的時候,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一些戀戀不舍的事情,隨著發展是可以由迭代的情況。

作為主機廠商,我們希望更多去加速這個過程,從疫情期間大家可以看到整個人類命運共同比的事情,主要是幾個方面,我記得武鋼總說過風電是個長跑,所以一定要按照這個思路來,把質量一定要做到第一位的事情,只有你是穩定可靠,質量能把得住,這么好的目標才能踐行好,共同一起跟優質供方和產業鏈一起把這個事情搭建出來,質量最優的產品,大家可以看到國際廠商都在國內去做供應鏈,說明我們中國的品質,通過了國家的補貼有了大幅的領先,尤其在大兆瓦都是用中國生產的或者是國外品牌在中國的建廠,這是我們非常榮耀的一個地方,我相信這個方面是沒有問題的。第二個方面不能光說清潔,還要廉價,我覺得風電在風速高的時候,我們也是堅信能做到,是可以跟水電媲美,甚至比水電更廉價,反過來把所有基于電力生產出來的物品、商品。所以我們是可以一起協同,跟同行和跟產業鏈一起,把最優質和最廉價的,因為風電它的創立初衷就應該是平民化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這樣整個電力才能服務好業主,以及我們最終端全人類的幸福生活。

秦海巖:下面還有幾分鐘留給場下的觀眾,大家有什么問題,不能對我提問,就對在座的7位嘉賓提問。

提問:我也是來自整機廠家,我是上海電氣的,我們是做產品線的,我們發現現在產品迭代非常快,我們現在不僅看著國內,風電發展就是國內發展的很快,比國外發展的快了,現在機組都是上大,葉片是不斷加大,塔筒不斷升高,技術上也在進行迭代,但是成本限制了我們技術的發展,各位老總也說到了生態的問題,大家一起抱團,怎么適應發展,怎么去破一個局,就是在低成本、高技術,同時又滿足市場需求和習總書記要求的情況下,能又好又快的發展,我說的可能有點大,但是我感覺總是有一些擔心,其實這也是行業里面的問題,怎么能保證風電行業又快又好,而且能保質保量,還能滿足目標的情況下發展下去。

張啟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說一句,我就想風電行業發展好了,批量上去了,我們可以像汽車工業,它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像船舶工業,但是光伏工業如果發展的好可能就像一個玻璃廠,我們很少說玻璃工業,如果變相回答您這個問題,風電行業承載著清潔、綠色、地板的能源,同時它可以形成支柱體系的東西,我以前的前同事李強講到了怎么安置這些傳統的火電的員工、職員,其實可以完全到新能源整個上下鏈產業去,如果僅僅是玻璃工業,怎么安置呢?僅僅是個人的觀點。

如果回答他這個問題,還是個創新的問題,如果我今天用相同的技術,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方法去造風機,小風機造大風機成本有一個規定,但是你也知道時代各個方面在發展,材料技術在發展,比如說葉片玻璃纖維、鋼度、抗拉強度,和前段時間新出來19,高度提升了40%到50%,它的性能抗拉強度提高了,造出相同的葉片或者更長的葉片,我的成本不是呈一個線性的關系,這是一個創新的問題,董事長曾經說過,各種層面的創新,你是材料創新還是結構的創新,還是制造體系的創新,批量化制造,有的時候我在想,記得我中學的時候一輛桑塔納21萬人民幣,那時候錢很值錢,當我離開汽車工業的時候桑塔納4萬塊錢,為什么那么便宜?是批量化制造加上材料的輕量化,所以一邊是產品,一邊是各種材料技術的創新,各種技術在發展,所以我們把它結合在一起,當然最后是要有一顆創新的心,真的要是瞄準高標準、高要求去,剛才說海上,海上我們一定要去,你不去的話,王陽明講過知行合一,只有在行動過程中才能懂得知而不行,行而不知,所以我們要快速的發展,要知行合一,才這過程中會找到答案的。

秦海巖:最后每個人總結一下。

李強:我覺得中國風電將會肩負整個全球這塊綠色化能源轉變關鍵的角色之一,我相信我們中國風電的整個同行都準備好了,我們三一也準備好了。

趙霖:作為一個國際公司,我們會全力以赴,共同參與中國風電的大浪潮的建設里邊去。

譚文理:四個字,相信未來。

高玲:貢獻清潔能源是我們的使命。

張啟應:我們要更高、更強、更綠色、更便宜,讓我們社會更和諧。

田慶軍:我從通信行業到風電行業,趕上了中國新能源的大發展,尤其是在“十四五”的開年之際,新能源被推向了這么高的歷史使命,我覺得是我人生的一個很大的機遇期,希望將來能夠繼續為行業站好崗,繼續為行業搖旗吶喊。

曹志剛:借這個機會呼吁所有風電人或者是關心風電的人走出去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提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做了五年綠色供應鏈,每年增加20家,每家現在的量沒有那么大,30%的電來自于風電、光伏,如果每年有20家的增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另外,我們在座所有的企業,制造企業所在的城市,少則一兩個城市,多則十幾個城市的布局,如果在每個城市里面發起一個用綠能的活動,能不能讓這個城市現變成綠色百分百,我相信這是特別大的鼓舞,借今天協會的機會,做這樣走出去的倡議。第二件事是我們講電網對風電這些年有非常大的幫助和改觀,是不是可以做技術上面的探討。之前我們在澳大利亞經歷了特別嚴格苛刻的要求,但是最后做通了之后,澳大利亞要實現的是水電、風電、光伏加到一起90%的滲透比,我相信這是所有人的愿望,踐行北京宣言,落實30·60。

秦海巖:我也最后說一句,一個人從小到大,你一定要有人生目標,你說考上好學校,百米跑進10秒,馬拉松跑進3小時,你有了目標才能去追求,才能去努力,風電在過去的10年、20年,我覺得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做到平價,把成本降下來,否則我們沒法發展,過去10年、20年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未來5年、10年我們就沒有目標了嗎?如果沒有目標我們努力什么呢?所以我說為什么今天我們要提出來每年5000萬,然后到2060年30億,這是我們行業人生的追求,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謝謝。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風電整機商,金風科技,北京國際風能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