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風能
  • 風電還是“瘋”電?每年50GW裝機目標能實現嗎?

風電還是“瘋”電?每年50GW裝機目標能實現嗎?

2020-10-16 09:41:47 能源雜志   作者: 武魏楠  

10月14日上午,就在北京風能大會開幕之后不久,滬深股市和港股的風電板塊就持續發力走高。截至收盤,漲停板的風電股不在少數。一時之間,風電變“瘋”電。

如此瘋漲當然是源于風能大會上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規劃中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2025年之后的事情看起來都有些遙遠,不過“十四五”可是迫在眉睫。盡管今年有著聲勢浩大的搶裝潮,但風電行業內部對于今年裝機的預期不過3000多萬千瓦。一下把明年的市場擴大三分之二,資本市場的狂歡也就不難理解。

風電是哺乳動物,光伏相當于草履蟲?

有意思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談及5000萬千瓦目標的時候,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某次活動上,一位機構專家談及“十四五”規劃研究,表示給光伏每年新增裝機設定的目標是6000萬千瓦,給風電設定的新增目標是2000萬—2500萬千瓦。秦海巖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的數字會制約行業發展。這才有了5000萬千瓦,這個大踏步前進的目標。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風電產業要跟光伏產業較勁的意思。事實上,在“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碳中和”的目標下,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全都野心勃勃。

2個月前的SNEC展上,就有光伏企業就喊出了“光伏+儲能是未來能源終極解決方案”的口號。資本市場也看好光伏,今年以來,光伏概念股一路高歌猛進。光伏的火爆,大有接管未來能源轉型的架勢。

前不久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也認為:2019年至2024年期間,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將增長1200GW,增幅達到50%,太陽能光伏將成為主導。其中,僅太陽能光伏一項就占了預期增長的60%。

風能展上,暗示光伏無法與風電相比的說法增添了幾分暗中較勁的意味。某整機商企業負責人就說:“風電不只是代表了清潔能源,更意味著對整個中國工業制造業的提升······如果把風電比作哺乳動物,光伏大約相當于草履蟲。”

當然,類似的發言更多地表達出了風電人的無奈和不被理解。就像秦海巖面對“光伏的6000萬千瓦”和“風電的2500萬千瓦”認為會制約行業發展一樣。

化石能源在未來中國能耗的新增市場中已經失去了角力的資格。但對于風電和光伏來說,在碳中和的漫長過程中,誰占據了更多的資源、政策,就意味著誰在未來的能源體系中有更大的話語權。

遠景CEO張雷前幾天預測“到2023年,遠景可以在三北高風速地區實現度電成本1毛錢”,引起行業振奮。

在“碳中和”與能源轉型這樣的大型公共話題中,風電要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之后才會有更多的政策傾斜與市場機會。

50GW可能嗎?

在風能展的圓桌論壇上,秦海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一眾整機制造商的負責人。結果每一個人的回答都是:完全可以、毋庸置疑、毫無疑問······最后秦海巖開玩笑地說:“下一個回答這個問題的老總可以不用說能夠實現了,談談阻礙吧。”當然啦,幾百家企業一起發布了《宣言》,他們當然認可這一目標的可行性。

除了豐富的未開發資源量和中國未來電力增長的潛力,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還在現場算了一筆度電成本的賬:按照現在的靜態數據,三北地區的度電成本可以實現0.16元,中東南部、南方區域可以實現0.34元。再加上遠景提前就喊出了2023年三北地區每度電1毛錢的口號。經濟技術可行性上似乎沒有任何問題。

那是不是真的就沒問題了?

截至目前,中國單一年份新增風電裝機的最大值是2015年的30.753GW。而無論是整機商、還是上游供應鏈企業,在被問到對2020年最終新增裝機預測的問題,都只是大概說能超過30GW。顯然,這就是截至目前的中國風電裝機天花板。

這樣看來,風電供應鏈的能力或許才會是每年50GW雄心壯志的最大短板。

退補之前總是會出現“搶裝潮”,既然要“搶”自然意味著供不應求。眾所周知的巴沙木、葉片問題只是風電供應鏈短缺的一個縮影。無論是齒輪箱、軸承還是電機等等······都有短缺的問題。

2019年5月文件出臺,寫明了退補的大限之期。從整機到供應鏈企業,都沒有提前預判到搶裝么?

“2019年5月就有整機商來跟我們鎖定產量了。我們也立刻就跟上游供應商確定產量了。”南高齒集團執行董事、風電事業部總經理顧曉斌說,“但當時我們就發現無論是上游還是我們,都有供不應求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搶裝結束前都不可解決。”

風電產業有著漫長的供應鏈體系,主設備中又有更多的零部件。很多零部件不僅供應著風機制造也供應其他工業產品。僅僅是風電需求的大漲,很難立刻刺激上游供應商的供給增加。

擴充產能看起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任何一個工業品的生產線從投資到建成投產都有一定周期,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供應商不一定愿意為風電的短期搶裝來新增產能。舍弗勒大中華區工業事業部總裁王貴軒說:“政策調整結束之后如果沒有持續性的政策,擴產的產能可能就沒有市場。”

從2019年開始到疫情期間,巴沙木一直都是風電供應鏈上的緊俏商品。甚至有企業專門派人到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里盯著巴沙木的采伐。“但是現在一方面巴沙木相對不是那么短缺,又有了一定的替代方案,很多人的巴沙木就砸在手里了。”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欣說。

整機商牽手供應鏈:平價時代的必然

看起來似乎是整機商對50GW的目標興致勃勃,而供應鏈能力的不足會成為障礙。但整機商比市場選擇更多的供應鏈企業要更著急,否則50GW的目標就算喊得再響亮,也只是水中花、鏡中月。

當然,一切的前提都是平價。

海上風電不論,再有2個多月,陸上風電就要徹底更補貼說拜拜了。到時候如果真的不能在平價上網的條件下實現盈利,也不要怪業主企業拋棄風電去擁抱光伏了。

這樣看來,遠景能源“1度電1毛錢”的目標除了“行業公關”意義,更值得我們去探究實現這一目標的邊界條件。

“遠景實現度電成本1毛錢有幾個邊界條件。1、不能棄風限電;2、風機發電效率提高30%的效率;3、風機運行壽命至少在20年以上;4、以數字化手段降低運維成本;5、風場建設成本降低30%;6、土地等非技術成本降低;7、風資源足夠好,所以2023針對的是三北地區;8,融資成本降低。當然,我們認為未來三年內這些邊界條件很大程度上會滿足”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說。

細究這8個邊界條件,有些是要在風電行業內解決的,有些則超出了風電行業、甚至是能源行業的范疇,比如融資成本降低、土地等非技術成本。

超出了風電行業的障礙,比如棄風棄光,這顯然需要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有了完善的電力現貨交易機制,邊際成本趨近于零的風電可以通過合理的交易策略與精準的發電出力預測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風電行業內自身可以解決的障礙,才是更加迫在眉睫的事情。

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30年實現碳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還是《宣言》中的“十四五”年均增長50GW、2025年之后年均增長60GW、2030年風電累計裝機8億千瓦,都在不同程度上緩解上文中提到的“供應鏈擔憂政策延續性而不敢輕易擴充產能”問題。不過綜合考慮平價上網,供應鏈和整機商要做的不僅僅是擴充產能這么簡單。

過去幾年來,中國的風機技術快速發展,有利于降低度電成本,但也讓風機機型的迭代速度非常快。有些葉片廠商剛剛擴充完121、131葉片的產能,市場上卻開始流行起140的葉片。

整機商與供應鏈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關系已經是一個不容改變的趨勢。供應商甚至要在整機商的風機研發、設計階段就參與其中,這樣不僅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還能夠分享不同制造、設計環節的降成本經驗。

供應鏈企業提出的另一大平價上網解決方案之一,是零部件的標準化設計與生產。相比于現在供應商要單獨為每一家整機商的每一個機型進行產品設計、模具制造,標準化零部件能夠大大減少成本,只需根據機型差異做相應調整。

“標準化的零部件我們之前提出過,但是整機商擔心我們想搞壟斷,就沒有支持。”一家風電核心零部件制造商負責人說,“其實標準化的產品任何一家同類企業都可以生產,絕對不存在只能買哪一家產品的問題。”

同樣的,供應商只有參與了風機研發、設計,才能保證標準化的零部件可以批量化應用在整機商的全系列產品中。

在供應鏈企業的討論中,企業家們不止一次的提到了汽車工業中整車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言語間不乏羨慕之意。顯然,對于國內的風機制造業,這樣的供應鏈模式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就像維斯塔斯中國區總裁托馬斯·凱勒說的那樣:“汽車行業擁有快速的生產周期,如果我們能夠借鑒這樣模塊化的生產方式,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而不需要只是盯著零部件的價格。所以整機商和供應商一起的努力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北京風能大會,風電裝機